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在華盛頓AI峰會連簽三道命令,擺出一個明確姿態(tài):中國不能領先,美國必須贏。
而副總統(tǒng)萬斯卻在現(xiàn)場說出一句頗具分量的話,一盆冷水,潑在了特朗普頭上。
并且,在特朗普喊出“不許中國領先”之后,不到24小時,中國就通過外交部劃出紅線,反擊得體且迅速。
特朗普發(fā)布“AI行動計劃”并簽署相關行政令
到底發(fā)生了什么,讓兩國在人工智能這塊短兵相接?又是因為什么讓美國高層話里話外露出焦慮?
美國急了,一天之內,三道命令全砸向AI領域
7月23日,特朗普在華盛頓舉行的 AI 峰會上發(fā)布“AI 行動計劃”并簽署相關行政令。
該 “AI 行動計劃” 長達 23 頁,包含了 90 多項行政建議。
這份計劃的核心就是美國要用一切辦法,確保在AI領域不被中國超越。
為此,特朗普連簽三道命令。
第一道行政命令為“加速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聯(lián)邦許可”;該命令旨在放寬環(huán)保限制,優(yōu)先建設數據中心。
隨著 AI 技術快速發(fā)展,美國 AI 數據中心對電力的需求與日俱增,出現(xiàn)了電力供應緊張的問題,導致 AI 行業(yè)因電力不足頻頻受限。
賓夕法尼亞、俄亥俄等州的數據中心一再因供電不到位而延期。
反觀中國,僅2023年一年,中國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增長顯著,接近400 吉瓦。
而美國當年只有 33.8 吉瓦的新增裝機,數量遠低于中國。
這第一道令,就是為了解決能源配套落后的尷尬現(xiàn)實。
緊接著,第二道命令出臺,即“促進美國人工智能技術棧的出口”。
該命令明確提出以美國盟友為基本盤、以中立國家為拉攏對象,全力向外推廣美式半導體和人工智能工具。
這一舉措的核心目標之一,就是減少全球對中國 AI 技術的依賴,打造硬件、軟件、應用全方位 “美國化” 的 AI 生態(tài)系統(tǒng)。
其實就是美國要組建“技術朋友圈”,拉盟友一起限制中國。
不對中國出口,而專供可信盟友,拜登時期叫“小院高墻”,現(xiàn)在特朗普換了個殼繼續(xù)推進。
第三道命令更直接:禁止聯(lián)邦政府購買 “存在意識形態(tài)偏見的 AI 工具”,以防止聯(lián)邦政府內出現(xiàn) “覺醒 AI”。
該命令要求任何接受聯(lián)邦資金支持的人工智能公司必須保持 “政治中立”。
當地時間7月23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公布“AI行動計劃”
三道命令合一,目標很清晰:壓縮中國的上升空間,同時讓美國企業(yè)“快馬加鞭”。
副總統(tǒng)一句話,戳破了美國的短板
在特朗普發(fā)布 AI 行動計劃并簽署行政令的同一場合,副總統(tǒng)萬斯罕見脫稿發(fā)言。
發(fā)言核心內容為:“如果美國把自己限制死,讓中國趕了上來,那不應該怪中國,這是美國領導人愚蠢政策的結果”。
作為特朗普政府核心成員,萬斯此前在科技競爭等議題上多次展現(xiàn)出 “甩鍋中國” 的傾向。
如今,他卻改口了。
這種轉變并非否定對華競爭的必要性,而是更強調“通過解決自身短板來贏得競爭”。
數據顯示,美國芯片公司英偉達2024年在中國市場營收達171億美元,若全面封鎖,只能兩敗俱傷。
拜登時期的出口封鎖,讓美企一度失去大塊市場。
即便是特朗普,如今也默許H20芯片“重返中國市場”。
特朗普變招,打壓“雙棲企業(yè)”引爆美國高科技界矛盾
除了對外封鎖,特朗普也開始清理門戶,對美國一些在中美“兩頭通吃”的企業(yè)開火。
他指名道姓批評部分科技公司:“一邊吃著美國補貼,一邊在中國建廠收紅利?!?/strong>
像英特爾、谷歌、蘋果、英偉達等公司,在中國有龐大的工廠和銷售網絡。
如今特朗普要“整頓這類人”,不許企業(yè)再搞“兩面下注”。
這背后的邏輯是,將AI技術納入國家安全體系,從資源到出口再到資本,全面打標簽。
政策一出,硅谷一片嘩然,多家科技企業(yè)與投資基金表達擔憂,認為過度限制可能誤傷自身發(fā)展路徑。
24小時內,中國外交部劃出“AI紅線”
面對美國的“組合拳”,中方迅速作出回應。
7月24日,在特朗普公布 “人工智能行動計劃” 后,不到 24 小時,外交部發(fā)言人郭嘉昆在記者會上明確表示:
中方主張人工智能應當以開放、包容、普惠、向善為基本原則,不能突出對抗競爭,而應共同推動全球科技紅利的共享。
隨后,林劍也在另一場發(fā)布會上指出,美方以國家安全為由打壓中國 AI 產業(yè),是赤裸裸的技術霸凌,嚴重破壞了全球供應鏈的穩(wěn)定性。
不同于美方“技術主權”與“產業(yè)壁壘”的封閉,中國更注重與全球共享發(fā)展紅利。
外交部還透露,中國正與多國推進大模型合作機制,包括歐亞科技協(xié)作平臺與金磚國家研究項目。
美國“朋友圈AI”戰(zhàn)略,能堵得住中國腳步嗎?
特朗普口口聲聲強調自由競爭,但他連簽的三道命令里,處處是行政干預。
能源放權、出口設限、標準統(tǒng)一,看起來是放開,其實是收緊。
近年來,從芯片制造到算法平臺,中國已通過自主研發(fā)打出多條技術鏈,部分領域已開始外銷。
在AI倫理與治理領域,中國甚至提前布局,與法國、阿聯(lián)酋等國開展相關合作。
這種從產業(yè)到治理的“全面走出去”,讓美方難以用簡單的“禁令”封死中國路徑。
美式AI戰(zhàn)略正陷入“兩難困局”
而美國內部,也并非鐵板一塊。
特朗普要加快速度,又要限制對手,想保技術優(yōu)勢,又怕丟掉市場份額。
副總統(tǒng)萬斯說“不能怪中國”,其實是在點明:美國真正怕的不是中國趕上,而是自己沒準備好。
而美國企業(yè)對封鎖策略越來越警惕,一旦限制過度,硅谷甚至考慮將AI創(chuàng)新部門遷往他國。
全球市場的現(xiàn)實已經逼近,美國再封也不能無視合作的必要。
競爭本是常態(tài),問題在于你是合作中競爭,還是封鎖中衰退。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技術亦然
“堵不如疏,限不如競?!?/strong>
中美之間的AI之爭,其實不只是技術快慢的問題,而是制度選擇與全球秩序觀的分歧。
特朗普連簽三道命令,是“明爭”,萬斯脫口而出的那句話,是“暗諷”。
一個高筑墻,一個認清局。兩個方向,兩個選擇。
未來走向如何,還看雙方的智慧與格局。
但有一點可以確認:封鎖擋不住技術進步,限制換不來真正領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