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7月27日凌晨3時32分,在南京北站站房區域出站層首段頂板完成澆筑,為后續地上主體結構施工奠定了堅實基礎。
南京北站是北沿江(滬渝蓉)高鐵的重要樞紐客站,建筑總面積約69.21萬平方米,分地上四層、地下兩層共六層建設。其中地上四層分別為地面層、出站層、承軌層、高架層。此次完成澆筑的是出站層B2-6流水段,面積約2692平方米,混凝土澆筑量達1400立方米。該層整體采用“跳倉法”施工工藝,共劃分25個流水段,此次首段頂板澆筑的完成標志著這一施工工藝的順利啟動。
面對復雜的結構交叉施工挑戰,項目團隊采用立體空間施工組織模式,建立地上地下兩條主線穿插模型,統籌安排施工組織,有效優化了工期和成本。同時加強新質生產力培育應用,充分發揮科技賦能作用,嚴控施工質量。
“我們組織開展高強鋼勁性結構與有粘結預應力結構交叉節點專題研究,采用BIM、Midas、Tekla等可視化軟件進行模擬分析,精確定位鋼筋、預應力筋和勁性結構的避讓空間關系,解決了梁柱節點核心區預應力排布難題。” 中鐵北京工程局南京北站站房1標項目部總工程師梁明棟說。
針對高溫天氣下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極易產生裂縫的質量控制難點,項目創新應用了大體積智能降溫及監測一體化設備。在澆筑的混凝土內部預埋36個智能溫度傳感器,構建實時監測網絡,動態采集分析內部溫度數據。一旦監測到溫度異常預警,系統將立即啟動循環水降溫措施,確保混凝土內部溫度符合規范要求,有效保障結構實體質量。
做好高溫條件下建設人員健康保護尤為重要。“我們施工現場實行‘干兩頭、歇中間’的‘避高溫、錯峰作業’模式,同步落實各項防暑降溫措施,切實保障一線建設者的健康安全,實現人員健康與工程進度‘雙確保’。”南京鐵路樞紐工程建設指揮部工程部副主任王虎說。
南京北站坐落在南京市江北新區老山風景區北側,北臨朱家山河,南望老山國家森林公園,東西兩側為規劃站東路和站西路。車站站場規模為16臺30線,共設高鐵場、城際場、普速場3個車場,規劃引入北沿江高鐵、寧淮城際鐵路、寧蚌城際鐵路、京滬鐵路、寧啟鐵路等,通過南京長江大橋和上元門過江通道實現與南京站、南京南站全向貫通運行,是南京唯一集高速鐵路、城際鐵路、普速鐵路為一體的客站,同時也是北沿江高鐵規模最大的鐵路客站。
南京北站樞紐建設,將進一步完善南京鐵路樞紐布局,加快北沿江高鐵進度,對于打造“軌道上的長三角”、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升南京都市圈中心城市輻射能力、支撐國家級江北新區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
通訊員 許文峰 王順 梁宇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笪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