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入幣圈,傾家蕩產!交易所急到拔網線 復盤“幣圈茅臺”LUNA的史詩級崩盤)
出品|清流Plus
作者|周淼 主編|趙妍
清流Plus,資本是本故事書。大家好,我是曾踏空比特幣、差點逆襲成億萬富豪的清流君。
有人說,幣圈好像就是一個娛樂圈,最不缺的,除了韭菜,便是各種瓜了。近年來,我國已經嚴禁投資加密貨幣,不過幣圈的瓜仍在江湖流傳。此次,清流君就聊聊近日“血洗幣圈”的LUNA幣(全稱“Terra LUNA”,也叫“露娜幣”)。
前幾日,這個加密貨幣因狂跌99%,被稱為圈內的“一夜驚魂”,因為除了LUNA外,已有數十只加密貨幣在那日同樣跟跌了99%,就連比特幣、以太幣等老大哥也跌超10%。
離譜的是,在此前4月,LUNA還是幣價曾創下119美元記錄、有著“幣圈茅臺”、“幣圈女神”之稱的頂級加密貨幣。
雖然創始人在暴跌后也祭出了搶救計劃,但LUNA數百億的市值或也一去不復返,就連與它高度關聯的穩定幣UST目前也與美元嚴重脫鉤,并一度被交易所“拔網線”暫停交易。近日,LUNA及UST背后的Terra團隊宣布,將發行新LUNA幣,舊LUNA改名LUNC,UST改為USTC,并將給原幣持有者發放新幣。
一入幣圈,傾家蕩產,此輪LUNA崩盤的殺傷力之大,不僅割了一路草根炒幣客,就連圈內大佬也未能躲過。
比如LUNA的持倉者之一 、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平臺幣安的創始人、CEO趙長鵬,不久前,他曾因賣房重倉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新晉為身價與扎克伯格相當的超級富豪。但在此輪暴跌后,身價卻從4月的960億美元縮水至116億美元,蒸發幅度近90%,連他自己也戲稱是“一夜之間返貧”。
所以,吃瓜兒們,LUNA到底是個啥?
說起LUNA,其實就像我們熟知比特幣、以太幣等一樣,LUNA也是一種加密貨幣,也就是虛擬貨幣。這種虛擬貨幣的起源就是比特幣,2008年全球遭遇金融危機時,一名叫中本聰的神秘人物提出要發明一種不受外界控制的電子貨幣,也就是后來的加密貨幣。
這種加密貨幣不是國家發行,而是基于一種叫“區塊鏈”的技術,在這一技術下,貨幣可以通過計算機算法實現發行和流通。在這個虛擬的世界里,每個幣都對應一個代碼,誰能用電腦找到這個代碼,也就相應能得到一個幣。
2009年,第一個區塊被中本聰挖出,比特幣就此誕生。再后來,以比特幣衍生出的區塊鏈概念被各路大神引用,也就有了后來成千上萬種虛擬幣,包括LUNA在內,你可能也聽過以太幣、狗狗幣以及最近的推出的谷愛凌幣,其實都是“山寨幣”。
在“元宇宙”的外衣下,它的玩法與股票、外匯的相似,比如都在專門的平臺如幣安、火幣交易,且可以做短線現貨、杠桿和期貨合約等交易。
但不像A股徘徊在3000點反復惡心人,幣圈的大起大落往往是一擊斃命。
就拿比特幣來說,從2009年誕生以來,它的價格便從0.0001美元一路上漲到2022年最高峰68000美元,但在此期間,比特幣也多次暴漲暴跌,一夜暴跌30%、一月腰斬更是“家常便飯”。可以說,在締造造富神話的同時,幣圈最不缺的就是“割韭菜”的套路。
而與比特幣等主流加密貨幣不同的是,此次的主角LUNA與市場一款算法穩定幣UST高度關聯,二者都是由韓國團隊打造出的“Terra”區塊鏈的代幣。
這個韓國團隊名為“Terraform Labs”,它的老板為韓國知名電商大佬Do Kwon(權道亨)。2018年,從斯坦福計算機系畢業的權度亨鼓搗出了Terra這個項目,并以此發行了多種錨定法定貨幣的算法穩定幣,其中屬UST規模最大。
等等等,什么叫算法穩定幣呢?
算法穩定幣屬于穩定幣的一種,所謂穩定幣,就像錢包里的“錢”一樣,不會迅速增值或貶值,它可以將特定的加密貨幣與美元等真實貨幣掛鉤。在某些時候,買加密貨幣就得需要穩定幣,比如交易LUNA就需要用UST。正常情況下,包括UST在內的大部分穩定幣都和美元掛鉤,其單位價格等于1美元。
不過與常見的穩定幣需要抵押美元等法定貨幣不同,UST這種算法穩定幣是通過“算法”機制來維持它與美元的錨定,確保交易者能放心用現實貨幣買UST,再用UST買等價的LUNA,比如1UST就可以換1美元的LUNA。
在這種機制下,每一個UST的誕生均是通過“燃燒”LUNA來實現,在用LUNA換UST時,市場上就少了一美元的LUNA多了一個UST,反之亦是。
同時,按照這種機制,當UST高于1美元(如1.1美元)的時候,自然就會有人銷毀LUNA換UST,因為這時便能從中獲利0.1美元。反之,UST低于1美元時(如0.9美元),就有人會把UST換成1美元的LUNA從而獲利0.1美元。
高了點就有人賣、低了點就有人買,這種市場自發進行的套利操作,調節了UST的供需平衡,也維持了它的穩定性。但也因如此,當市場發生劇烈波動,這種調節機制就會失效,如果再伴隨著大規模的擠兌,UST就會徹底脫錨。不難發現,就在LUNA暴跌前,UST便已經被持續拋售達數億美元,最終雙方一起進入“死亡螺旋”。
在暴跌過程中,UST最低跌至0.21美元,而LUNA的數百億市值也灰飛煙滅。
從交易網站的統計數字來看,在LUNA暴跌的24小時內,有40萬人爆倉,單筆最大爆倉金額為1000萬美元,總爆倉量為12.57億美元。而當99%人因重倉LUNA血本無歸時,也可能有1%的人因做空LUNA賺的盆滿缽滿,這可能就是它的玄妙之處吧。
暴跌背后
說完LUNA,再來聊聊它背后的Terra。Terra便是提供前面說的UST等算法穩定幣的平臺,LUNA則用于維持這個平臺正常運營。就像銀行這樣的金融機構,Terra也可以提供支付、增值等金融服務。
在其他算法穩定幣還在卷的時候,Terra就可以滿足現實世界的交易了,它旗下的支付應用與包括10多家大型銀行合作,并允許人們在聯盟的商家那里用它的支付系統進行消費。最初,LUNA的作用僅限于Terra的支付,為電商支付提供便利。
直到2021年,這個韓國團隊想出了一個推行“UST”的好方法,即推出了一款名為“Anchor Protoco”的存款項目,用戶只要向Anchor存入UST,就能獲得近20%的年化收益率。
20%的年化,想想吧!這與國內前幾年風靡一時的“P2P”極為相似,結局也想必定是注定的。
在高息誘惑下,買UST的人越來越多,最終導致LUNA從最低點0.12美元一路暴漲至今年4月的119美元。
然而,在幣價暴漲的背后,Terra項目組為了支付高昂利息,資金池自去年年底開始告急,整個項目每天都凈虧損幾百萬。最終在今年2月,該項目組決定臨時追加資金續命。今年2月,Terra背后的財團LUNA生態基金宣布為Anchor撥款4.5億UST。
但無論怎樣,20%的利息都難以維持,最終在今年5月初,這個韓國團隊宣布把19.8%的年收益率下調到18%,之后每個月動態調整。而利息下調剛開始幾天沒事,但受美聯儲加息影響,整個幣圈一片慘淡,終于在某天晚上,UST突然遭到數億元的巨額拋售,最終導致大批用戶“擠兌”式出逃,這才有了后面一系列“慘劇”的發生。
回顧Terra一路走來,離不開各路資本的支持。最早在2018年的首輪融資中,就包括幣安、火幣等主流加密貨幣交易所。2021年初年及同年7月,Terra團隊又分別宣布獲2500萬美元融資及1.5億美元的生態基金,其中便包括Galaxy Digital(銀河數碼)、Coinbase Ventures(比特幣公司)及許多其他加密領域機構等。今年2月,LUNA生態基金又獲得三箭資本等圈內巨鱷注資10億美元。
就在今年4月初,韓國最大風投公司Hashed持有超3198萬枚LUNA,當時市值接近36.4億美元。除了機構外,Terra的支持者也不乏一些大佬的身影,比如加密資管公司Galaxy Digital(銀河數碼)的創始人及千億富翁投資者Michail Novogratz(諾沃格拉茨) 甚至還將LUNA紋在左臂,以表敬意。
再如因比特幣暴漲成為華人首富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的創始人趙長鵬,早在2018年便宣布向Terra投資300萬美元,并獲得了1500萬個LUNA,按照LUNA的價格,這筆投資的市值曾達到16億美元,但由于沒能及時套現,等到了5月13日,這一數字縮水至2200萬美元左右,而趙長鵬身價也從960億美元縮減至116億美元,連他本人也戲稱自己“一夜返貧”。
近日,Terra這位釀出大禍的創始人,又被傳出或面臨多國投資者的欺詐指控,就連韓國官方也正式啟動了調查。有消息稱,權道亨 因逃稅或面臨1000億韓元,也就是約7800萬美元的罰款。即便如此,圈內仍有大把認為LUNA跌無可跌、涌入抄底的接盤俠,截至5月23日,抄底大軍讓LUNA的價格從小數點后4個“0”漲回3個“0”暴富的神話或許又來了……
我是清流君,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