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無視美警告,西班牙最新涉華表態)
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4月9日刊登《西班牙無視美國警告并重申與中國“擴大關系”的意愿》的報道,該報道為記者海梅·桑蒂爾索發自胡志明市。報道編譯如下:
短短兩年多來第三次正式訪華是彰顯西班牙首相佩德羅·桑切斯雄心的舉動。面對與美國的貿易沖突,這位西班牙首相試圖引領歐盟與中國走得更近。
隨著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直接點名警告西班牙“靠近中國無異于自割喉嚨”,這種立場的危險性變得顯而易見。西班牙農業、漁業和食品大臣路易斯·普拉納斯對此發表了看法,否認了這可能是一場醞釀中的外交危機。
圖為西班牙農業、漁業和食品大臣路易斯·普拉納斯(資料圖)
在訪問越南的首日行程結束后,普拉納斯在胡志明市與記者非正式會面時表示:“西班牙政府……在歐盟框架內……捍衛西班牙的利益。同時,歐盟已明確表示希望與美國對話,西班牙同樣如此。”
“我們與中國保持著極好的貿易關系,顯然我們不僅希望保持,更謀求擴大。”普拉納斯強調,“這對西班牙或對歐盟一點兒也不矛盾。我們在全球各地建立貿易伙伴關系,正是因為相信基于規則的多邊貿易是我們所有人進行買賣的基礎,這對企業和民眾也都有利。”
貝森特的警告是針對桑切斯抵達越南時的表態作出的,桑切斯呼吁歐盟改善與中國的關系,并稱西班牙是“聯盟的構建者”。普拉納斯強調:“首相的表態與歐盟是一樣的。”
普拉納斯最后說:“我們不僅尋求與美國達成協商解決方案,也要捍衛歐洲及歐洲各國的利益,這完全正當。”
此前報道
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簽署關于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宣布對歐盟征收20%的關稅。但對于如何應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歐盟內部卻出現不一樣的聲音,法國和德國要求作出“強硬的回應”,西班牙和意大利則敦促歐盟“避免沖突”。
據美國彭博社4月5日報道,西班牙和意大利高級官員在當天的講話中發出警告,稱歐洲與美國的關稅戰將導致“雙輸”的局面,對歐洲經濟造成嚴重損害。他們呼吁歐盟避免采取“過激的應對措施”,繼續尋求通過談判解決問題。
圖為歐盟旗幟(資料圖)
歐洲多國官員和企業代表5日出席了在意大利切爾諾比奧舉行的一場商業論壇。意大利經濟與財政部長賈恩卡洛·焦爾杰蒂在會上發表講話稱:“我們必須保持冷靜,評估影響,避免采取報復性關稅政策,因為這只會損害所有人,尤其是我們自己。”
這一言論與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在本周早些時候的表態相呼應。梅洛尼此前表示,美國的關稅政策是錯誤的,但意大利政府仍將竭盡全力與美國達成協議,避免發生“貿易戰”。梅洛尼認為,貿易爭端將削弱西方國家,“使其他全球參與者獲利”。
西班牙經濟、貿易和企業大臣卡洛斯·奎爾波也支持意大利政府的觀點,他在5日的會議上表示:“我們依然呼吁通過談判解決問題。提高關稅和加強保護主義是一場‘雙輸’的競賽,我們只需要看看過去兩天市場的反應,我認為這證明了這一論點是正確的。”
當地時間4月2日,特朗普在白宮發表“解放日”講話,宣布對所有貿易伙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同時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數十個其他國家和地區在10%基礎上加征更高關稅。其中,美國對中國征收的“對等關稅”稅率為34%,對歐盟國家稅率為20%。
特朗普在白宮發表“解放日”講話并展示他簽署的行政令
但對于如何應對美國的關稅政策,歐盟內部出現分歧。在西班牙和意大利呼吁“避免沖突”的同時,歐盟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德國和法國都主張作出“強硬的回應”。
即將卸任的德國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3日表示,美國的關稅政策不僅損害美國和歐洲利益,還將沖擊國際貿易體系。他主張歐盟以“平衡、明確且堅定的方式”作出回應,“我們處于強勢地位。我們可以與許多國家和地區聯手,相應地加大對美國的壓力。”
法國總統馬克龍則呼吁歐盟企業暫時停止在美國投資。馬克龍在3日一次會議上表示:“重要的是,未來的投資應該暫停一段時間,直到我們與美國解決問題為止。如果在美國對我們發起打擊的時候,歐洲主要企業向美國投資數十億美元,這會傳達什么樣的信息?”
彭博社稱,馬克龍還建議歐盟考慮使用“反脅迫工具”,打擊美國數字服務。歐盟“反脅迫工具”自2023年生效以來從未被使用過,它允許歐盟對經濟脅迫行為實施反制,不僅可對商品加征關稅,還可限制第三國公司參與公共采購項目,或對服務貿易和投資設限。
“沒有排除任何可能,所有工具都在考慮之中。”馬克龍指出,歐盟必須采取“最有效、最恰當”的措施,“我們決心不讓任何行業成為這些關稅的受害者,因此我們要捍衛和保護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