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媒報道,4月1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會見了意大利總理梅洛尼,梅洛尼在與特朗普談話時表示,我宣傳幾句我們的國家,你能理解吧,你是商人,特朗普笑了笑。
延伸閱讀
梅洛尼告訴特朗普,她的目標是“讓西方再次偉大”與美國的關稅談判陷入停滯后,歐盟近日被爆為防談判破裂“留后手”。當地時間18日,美媒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歐盟正在擬定一項提案,計劃對部分輸美商品實施出口限制,作為對特朗普挑起大規模貿易戰的潛在報復手段。
據知情人士透露,這些限制措施主要起到威懾作用,而且只有在與美國的貿易談判無果而終時才會付諸實施。至于歐盟正在考慮的具體限制措施,以及哪些領域和產品將被列入其中,他并未透露更多細節。
美媒指出,限制措施的實施方式靈活多樣,從設置配額、發放許可證,到直接禁止特定商品出口,不一而足。值得注意的是,此類限制往往會瞄準對方國家不可或缺、難以替代的關鍵商品。
報道以中國為例。本月初,中方宣布對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措施,加碼對美反制。這些稀土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醫藥等多個領域,而美國在相關金屬加工方面幾乎毫無還手之力。
這名消息人士還稱,出口限制是歐盟正在考慮的備選方案之一。此外,歐盟還在考慮加碼關稅清單,限制美國企業參與歐盟公共采購項目等反制手段。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對此拒絕發表評論。
美媒提到,上周,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曾暗示,不排除將反制范圍擴大至美國服務業,對美國數字科技公司加征關稅的可能。但有消息人士指出,任何超出當前關稅范圍的進一步行動,都需歐盟各國政府拍板決策后,才能進入實質性的方案制定階段。
歐美貿易情況 彭博社制圖
彭博社早前報道稱,本周歐盟與美國在彌合貿易分歧方面進展甚微。兩名歐盟外交官證實,特朗普政府官員已向歐方表示,對歐盟征收的大部分關稅不會取消,包括在90天內暫降為10%的20%對等關稅,以及針對汽車和金屬等行業的其他關稅。
與此同時,美國還在推進針對半導體和藥品進口的征稅計劃。目前,美國已對價值約3800億歐元(約合4320億美元)的歐盟商品加征新關稅。
美媒稱,歐美雙方為化解貿易沖突展開的談判進展緩慢,幾乎陷入僵局。
當地時間周一(14日),分管貿易和經濟安全事務的歐盟委員謝夫喬維奇,在華盛頓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美貿易代表格里爾進行了兩個小時的會談。但會談結束后,謝夫喬維奇仍對美方立場一頭霧水,也未能摸清美國的真實談判意圖。
值此之際,周四(17日),與特朗普私交甚好的意大利總理梅洛尼開始訪美行程。她是自美方宣布對等關稅以來,首個與特朗普會晤的歐洲領導人。有消息人士稱,歐盟官員寄希望于梅洛尼能說服特朗普,賦予美方貿易官員更明確的談判授權。不過,有白宮官員早些時候向“政治新聞網”透露,特朗普一直認為歐盟在占美國便宜,所以歐盟不會成為二者交談時考慮的部分。
兩人會面前夕,特朗普稱對與歐盟達成協議“信心十足”。他還說,預計在“三到四周內”,能與所有國家敲定貿易協定。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特朗普將美國比作“一家昔日無比輝煌的大型百貨商店,在互聯網浪潮的沖擊下逐漸走向衰落”,并稱其他國家都渴望進入美國市場銷售產品,“誰都想從這家商店撈上一筆?!?/p>
他接著說:“倘若在某個階段,我們無法與貿易伙伴達成協議,那我們就設置關稅壁壘,然后告知對方,‘想做生意可以,但得按我們的規矩辦’。要是這些貿易伙伴接受不了我們的關稅政策,那他們完全可以選擇不來美國做生意?!?/p>
另據《紐約時報》等報道,會晤期間,特朗普告訴梅洛尼,歐盟和美國“百分之百”會“在某個時候”達成協議,但他補充說 “我們并不著急”。特朗普還說,對于預期中美國政府能從關稅中獲得的收入,他感到很高興。
梅洛尼則表示,她“確信”美歐能夠達成協議,并稱美國是“可靠的伙伴”。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稱,梅洛尼“按下了特朗普的所有正確按鈕”:她告訴特朗普,她的目標是“讓西方再次偉大”,批評“覺醒文化”,支持“對非法移民的戰爭”。
誠如白宮官員所說的那樣,據BBC報道,當天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舉行的“漫長”問答環節,特朗普和梅洛尼并沒有將重點放在美意關系上,對歐盟相關話題也未作過多探討。兩人似乎更傾向于將話題引向雙方達成共識的領域,比如移民問題。
英媒稱,“關于美歐之間的貿易協議,我們幾乎未獲取到任何實質性信息,對于該協議的具體框架和內容更是一無所知。特朗普只是泛泛地表達了一些樂觀的預期,態度較為模糊?!?/p>
據CNN報道,梅洛尼透露,特朗普已接受她的邀請,將對意大利進行證實訪問。她補充說,特朗普屆時還將有機會與其他歐洲領導人會面。
特朗普當天也宣布,在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的邀請下,他計劃于9月出訪英國。2月英國首相斯塔默訪美期間,向特朗普轉交了查爾斯邀請他對英國進行第二次國事訪問的親筆信。
特朗普說:“能成為查爾斯的朋友,我深感榮幸。我們真的非常敬重英國王室。我聽說他們正在敲定9月的具體訪問日期?!?/p>
在美歐貿易談判幾乎毫無進展的情況下,歐盟希望意大利總理梅洛尼的4月17日的華盛頓之行能夠探探特朗普的口風。
但有白宮官員跟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透露,特朗普一直認為歐盟在占美國便宜,所以歐盟不會成為二者交談時考慮的部分。
在關稅高壓之下,努力在其他地區達成自由貿易協定的歐盟官員已經認識到,歐盟與美國的關系永遠不會回到過去。
據歐洲新聞(euro news)16日報道,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接受德國《時代周報》采訪時表示,“我們所熟悉的西方已不復存在”。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領導下,歐洲與美國的關系迅速惡化,迫使歐洲在其他地方尋找盟友和合作伙伴。在美國祭出“關稅大棒”后,馮德萊恩已聯系了挪威、冰島、加拿大、新西蘭、新加坡和阿聯酋等國代表。歐盟認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既不可信,也不合理”。
“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世界已成為一個全球性整體。我們的友誼網絡現已遍布全球。”馮德萊恩告訴《時代周報》,每個人都希望與歐洲有更多的貿易往來,這不僅僅是為了經濟聯系,還關乎建立共同規則和可預見性?!皻W洲以其可預見性和可靠性而聞名,這再次開始被視為非常寶貴的東西?!?/p>
她稱,一方面,這非常令人高興,但另一方面,歐洲也有必須履行的重大責任。
報道稱,馮德萊恩自詡是美國的“好朋友”和“堅定的大西洋主義者”,她強調說,盡管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發生了變化,但大西洋兩岸的長期紐帶仍然完好無損。
報道認為,特朗普咄咄逼人的貿易政策、對多邊體系的拒絕、威脅吞并以及與俄羅斯和解的努力,都在疏遠美國與其傳統盟友的關系。
當被問及美國是朋友、曾經的朋友還是對手時,這位歐盟委員會主席并未直接回應,僅表示兩國關系“很復雜”。
馮德萊恩講話畫面
談及與正在與白宮進行的談判,馮德萊恩證實,如果談判未能達成解決方案,美國的制成品和數字服務都可能成為報復目標。布魯塞爾希望,特朗普提出的90天暫停令以及馮德萊恩的回應能夠促成妥協,最終取消或大幅降低這些大規模關稅。
“我們正在表明我們的立場,美國人也在這樣做。這就是任何談判的本質:在一切都達成一致之前,什么都談不攏。我認為,無論是工業產品貿易還是數字產品貿易,我們都有權闡明各方面的情況?!瘪T德萊恩說。
馮德萊恩此前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時透露,如果與美國政府就關稅問題談判未能達成解決方案,她準備將跨大西洋貿易戰擴大至服務領域,可能對數字廣告收入征稅,這一舉措將直接影響到谷歌和Facebook等美國科技巨頭。
值得一提的是,在歐盟支招應對美關稅政策的同時,分管貿易和經濟安全事務的歐盟委員謝夫喬維奇(Maro? ?ef?ovi?)14日在華盛頓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會談,討論如何取消美國征收的所謂互惠關稅,以及鋼鐵、鋁和汽車關稅。
歐盟委員會表示,盡管雙方貿易談判代表進行了兩小時的會談,但并未取得進展。此外,美國仍未表明其在貿易談判中的訴求,使歐盟陷入被動。
據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報道,在此緊張時刻,意大利總理梅洛尼決定于17日前往華盛頓會見特朗普,替歐盟探探口風。梅洛尼雖然不是歐盟與特朗普談判的首選,但可能比布魯塞爾的談判官們更容易撬開局面。因為梅洛尼是唯一出席特朗普就職典禮的歐洲領導人,也是特朗普在歐洲陣營中最合拍的領導人。她的歐盟同事希望她能推動特朗普達成貿易協議,避免更多針鋒相對的關稅。
然而,一位白宮官員表示,他不認為歐盟是特朗普在與歐洲領導人交談時考慮的一部分,因為特朗普認為歐盟在占美國便宜(He views the EU as ripping off the United States)。特朗普一直與一些國家的領導人保持著積極而密切的關系,但他不會將此混為一談。
報道指出,迄今為止,白宮與歐洲領導人的接觸并沒有阻止特朗普對歐盟揮舞“關稅大棒”。
前意大利高級外交官斯特凡尼尼(Stefano Stefanini)對《金融時報》表示,梅洛尼很可能會強調美國關稅正對意大利造成的損害,意大利是特朗普聲稱“熱愛”的國家,去年美國從意大利進口了價值700億美元的商品。
斯特凡尼尼還指出,與特朗普談論“跨大西洋團結”,那是在浪費時間,“國家利益”才是他最喜歡的語言。
梅洛尼講話畫面
在采訪中,馮德萊恩強調,“如果像美國這樣的主要貿易伙伴的市場準入條件變得更加困難,那么很顯然,我們將尋找新的貿易伙伴,為我們的公司進入新市場提供便利?!?/p>
4月10日,這位歐盟委員會主席稱,歐盟將進一步轉向亞洲,并表示將探索與《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成員加強合作。
對此,我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表示,中歐都是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倡導者,世貿組織的堅定維護者和支持者。今年是中歐建交50周年,中方愿與歐方共同努力,加強對話溝通,擴大相互開放,深化務實合作,共同維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以中歐經貿關系的獨立性和穩定性,為世界經濟注入更多確定性和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