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巴基斯坦稱已摧毀77架印度無人機)
當地時間5月9日,總臺記者獲悉,巴基斯坦安全部門消息人士稱,巴基斯坦軍隊目前已摧毀77架印度無人機。
巴基斯坦民眾圍觀被打下來的印度無人機
安全部門消息人士透露,截至5月8日晚,巴基斯坦軍隊已擊落29架印度無人機;從昨晚到今天(9日),又成功擊落48架印度無人機。
目前印度方面對此暫無回應。(總臺記者 崔如)
延伸閱讀
印度方面始終拒絕承認,在5月7日與巴基斯坦的短暫“空戰”中,印方存在任何戰機損失。不過,此后巴基斯坦、法國以及美國方面的接連表態,相互印證了一個關鍵事實:巴空軍出動中國制造的殲-10C戰斗機,成功擊落了多架印度戰機,其中包括法國制造的“陣風”戰斗機。
“陣風”和殲-10C通常被視為“第4.5代”戰斗機,代表著當前戰斗機領域的前沿水平。據路透社8日報道,這場由中國制造的巴基斯坦戰機與法國制造的印度戰機之間的空中交鋒,正受到全球各國軍方的密切關注。他們試圖從中獲取情報,為未來潛在沖突積累優勢。
英媒還注意到,盡管尚無官方證實相關武器被用于此次空戰,但社交媒體上正在熱議中國霹靂-15(PL-15E)導彈與歐洲導彈集團(MBDA)的“流星”導彈之間的實戰表現。
報道援引西方分析人士和國防工業消息人士的話稱,對于各國軍方而言,這場空中沖突是研究飛行員、戰斗機和空對空導彈在實戰中表現的難得機會,他們可利用這些信息優化空軍作戰部署。未來大國沖突中可能部署的先進武器,其實戰表現也將受到嚴肅審視。
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的軍用航空高級研究員道格拉斯·巴里(Douglas Barrie)認為,法國和美國可能希望從印度獲取相關情報。
他說,“中國、美國以及一些歐洲國家的空戰領域相關人員,都迫切希望盡可能多地了解有關戰術、技術、操作程序,以及使用了何種裝備,哪些裝備有效,哪些無效等方面的真實情況。”
巴里還稱:“可以說,這是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之間的直接較量。當然,(我說的是)如果他們確實裝載了這些武器的話。”
一名國防工業高管也告訴路透社,“霹靂-15導彈確實是個不容小覷的存在(a big problem)。美國軍方對此保持高度關注。”
網傳掉落在印度境內的霹靂-15E導彈殘骸。“戰區”網站援引社交媒體
因今年4月下旬的一場“恐怖襲擊事件”,近期印巴局勢驟然緊張。當地時間5月7日凌晨,印度空軍于發動“朱砂行動”(Operation Sindoor),對巴基斯坦境內的“恐怖主義設施”進行了襲擊。巴方則稱,“出于自衛”擊落了6架印度軍機(含1架無人機)。
根據巴方的說法,巴基斯坦軍隊配備了中國制造的超視距導彈和防空系統,有能力在150公里外打擊印度境內目標,這鞏固了巴基斯坦長期以來的空中優勢。
7日在議會發言時,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交部長伊沙克·達爾透露,巴方使用了中國制造的殲-10C戰斗機,擊落了三架印度新采購的法制“陣風”戰機。巴國防部長阿西夫隨后也向路透社證實了此事。
巴方擊落“陣風”戰機的消息,已得到法國官員確認。美國官員進一步佐證稱,美方高度確信,巴基斯坦使用殲-10發射了空空導彈,至少擊落印方兩架戰機,其中包括“陣風”戰機。
綜合港媒《南華早報》8日報道介紹,殲-10是由成都飛機工業集團設計和制造的單發多用途戰斗機,從2003年開始在中國空軍服役。殲-10C是該系列的升級版本,配備了更好的發動機和更先進的AESA雷達,可以發射霹靂-15導彈。
根據印度媒體的說法,在空戰后,印度旁遮普邦一村莊發現了疑似霹靂-15(PL-15E)導彈的碎片,這可能表明巴基斯坦空軍從殲-10C發射了該型導彈。美國軍事新聞網站“戰區”(The WarZone,TWZ)也指出,“中國的霹靂-15空空導彈似乎首次用于實戰”。
路透社指出,多年來,中國霹靂-15導彈的射程和性能始終是西方關注的焦點,其誕生被視為中國擺脫對蘇聯時代衍生技術依賴的眾多重要信號之一。
報道稱,作為西方戰略重心向中國調整的一部分,美國正通過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開發AIM-260“聯合先進戰術導彈”,部分原因就是為了應對霹靂-15導彈的超視距作戰能力。
今年3月,剛上任不久的美國總統特朗普還授予波音公司一份國防合同,要求其建造美國空軍迄今最先進的戰斗機,該機型預計具備隱身性能、先進傳感器和尖端發動機。
當地時間3月21日,特朗普宣布由波音公司生產第六代戰機。美聯社報道截圖
歐洲方面也在探索對“流星”導彈進行中期升級。報道引述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內容稱,升級可能涉及推進與制導系統,但分析人士稱目前進展緩慢。
一位西方業內消息人士認為,中國霹靂-15導彈采用雙脈沖固體火箭發動機,而歐洲“流星”導彈使用固體燃料沖壓發動機,理論上后者的射程更遠,但他也承認,霹靂-15導彈的實際能力“可能超出預期”。
路透社提到,由于各方消息相互矛盾,目前難以判斷巴基斯坦擁有的霹靂-15導彈,究竟是中國空軍所使用的現役版本,還是在2021年珠海航展上公開的低射程出口版本,最大射程為145公里。曾撰寫過大量相關文章的巴里猜測,巴方最有可能擁有的是出口版本。
華盛頓國防專家、研究和預測公司Capital Alpha Partners的執行合伙人拜倫·卡倫(Byron Callan)指出,正如美國軍火商持續獲取其產品在烏克蘭戰爭中的反饋,他預計“印度的歐洲供應商也會有類似情況”。
“巴基斯坦和中國之間可能也在共享類似信息。如果霹靂-15導彈的實際表現與宣傳相符,甚至比預期更為出色,中方肯定希望了解這些信息。”他補充道。
不過,上述分析及消息人士稱,由于一些關鍵細節尚不清楚,包括印度戰機是否攜帶“流星”導彈,以及飛行員接受了何種類型的訓練和訓練強度的情況不明,目前尚難得出確切結論。
卡倫說,“人們會對哪些裝備有效、哪些無效進行評估,但我認為‘戰爭迷霧’仍然存在。” “戰爭迷霧”是指戰爭中存在的不確定性和不完全信息狀態。
此外,分析人士還提到,軍火公司也急于將裝備的技術性能與人為的作戰因素區分開來。據路透社報道,“陣風”戰機的制造商法國達索公司拒絕對此事置評。而歐洲導彈集團因法國公共假期未能取得聯系。
在接受港媒《南華早報》采訪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的高級副研究員阿卜杜勒·巴希特(Abdul Basit)稱,關于中國戰斗機與法國最先進戰斗機之間性能對比的討論或將塵埃落定。
“若巴方說法屬實,對‘陣風’的制造商來說,這肯定是個大新聞。”他說。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胡仕勝告訴觀察者網,巴基斯坦空軍裝備的中國產殲-10C戰機,配合中國提供的PL-15遠程空對空導彈及預警指揮系統,在此次對抗中展現出顯著的作戰效能。
巴基斯坦空軍裝備的中國產殲-10C戰機。資料圖
他指出,這一態勢可能引發印度加速推進戰機的采購計劃,包括尋求引進美國的F-35戰機,以及加強與英國、日本等國家在第六代戰機研發領域的合作。
在四川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講座教授榮鷹看來,由于印度單方面宣布暫停執行《印度河河水條約》,巴基斯坦作為反制措施暫停包括《西姆拉協定》在內的多項雙邊和平對話機制。若緊張局勢持續升級,那么印巴之間的對抗手段就只剩下軍事對抗這一種形式,這不僅非常危險,也很容易引發后續的軍備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