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日本以為跟美國關系很特殊,但對特朗普來說還不夠”)
今年2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會見日本首相石破茂
觀察者網消息,就在五個月前,美國總統特朗普還在白宮與日本首相石破茂并肩而坐,高調宣稱美日有著“極佳的關系”(fantastic relationship)。
當時,石破茂是特朗普連任總統后接見的首位亞洲領導人。諷刺的是,本周石破茂又成了“第一個”,但這次卻不是好事——他成為第一位收到特朗普嚴厲公開信的外國領導人。特朗普在信中威脅稱,若日方不能在美方設定的新期限,即8月1日前達成貿易協議,美國將對日本征收25%的高額新關稅。
“艱難的101天后,日本學到了與美同盟的殘酷一課”,美國《華盛頓郵報》12日以此為題報道稱,日本一直認為美日關系特殊,是安全盟友、也是美國“制華”的重要合作伙伴,但如今卻在貿易談判中逐漸發現,日本對美國其實“不夠特殊”。有專家直言,日本官員可能低估了特朗普對日本根深蒂固的懷疑態度。
“美國只看到逆差,日本很不高興”
報道回顧,起初,談判形勢也曾看起來對日本有利。今年4月,日本是最早一批啟動對美談判的國家之一。分析人士認為,華盛頓當時希望盡快與日本達成協議,以此作為對華談判的籌碼。
特朗普彼時親自現身首輪美日關稅談判,令日方意外。他還贈送了日方談判代表、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一頂“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的紅色簽名帽子,后者戴著帽子、豎著大拇指,在橢圓形辦公室里拍下了與特朗普的合影。特朗普在會談后也發文說:“非常榮幸與日本貿易代表團會面。重大進展!”
當地時間2025年4月16日,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赤澤亮正一行人
但實際進展卻微乎其微。由于國內政治考量,石破茂政府在汽車、鋼鐵和大米等關鍵行業上的讓步空間極小,因此始終未能滿足特朗普政府的要求。
7月20日,日本將舉行參議院選舉,外界預計,這將左右石破茂內閣的命運。在此次改選的125席中,執政聯盟須至少拿下50席保多數,否則石破茂恐將辭職或重新組閣。
隨著美日貿易談判陷入僵局,特朗普的口風也發生改變。他上周甚至在自創社交平臺Truth Social批評,日本“太被寵壞了”。對此,分析人士表示,現在日方正在認識到,哪怕日本一直以美國“最佳盟友之一”自居,這個亞洲國家在特朗普的第二任期中也將不再擁有太多影響力。
“他們正在意識到一個非常嚴酷的現實,即日本對特朗普來說不夠特別,”美國布魯金斯學會東亞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米雷婭·索利斯(Mireya Solís)說,“歸根結底,當特朗普看到貿易逆差時,他不會想‘這是我的親密安全伙伴’。他看到的只有逆差。”
《華盛頓郵報》說,日本官員原本希望特朗普能夠像第一任期對部分盟友那樣,為日本設定關稅配額。但特朗普很快就明確表態,這次不會給任何國家豁免,這令日本感到不滿。“日本的待遇與其他亞洲國家一樣,這讓日本政策制定者很不高興。”美國咨詢公司“亞洲集團”的日本負責人Tokuko Shironitta說。
特朗普,本就是“仇日派”?
隨著談判進度的拖延,石破茂曾試圖反復強調,日本自2019年以來作為“美國最大外國投資來源國”的獨特地位,這為美國創造了100萬個就業崗位。然而,這曾在特朗普1.0時期奏效的表態,這次并沒有打動特朗普。在整整7輪談判后,赤澤亮正上月10日對記者說:“感覺我們還在濃霧之中。”
曾擔任美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談判首席貿易談判代表的大江博分析,特朗普這次提出的要求“比預期更加強硬”。“不幸的是,他們似乎不再認為應給予(日本)任何特殊待遇。”
還有人直言,日本官員可能低估了特朗普對日本根深蒂固的懷疑態度,過于依賴美方的所謂“善意”。有聲音猜測,特朗普態度的轉變,可能只是反映了他一直以來對日本的看法:1980年代,還是房地產開發商的特朗普目睹了日本崛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并對美國的經濟主導地位構成“生存威脅”的過程。
佳能全球戰略研究所日本外交政策高級研究員、與日本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關系密切的峰村健司主張,特朗普也許從那時起就對日本反感,只是在他上個任期內有安倍與他建立私交,這種敵意有所緩和。他認為,安倍2022年遇刺身亡后,日本政府也失去了與特朗普之間的“橋梁”。
“他屬于抨擊日本的一代,這就是為什么特朗普對日本固有的懷疑再次浮出水面,”峰村健司說,“我認為這本質上是日本政府和石破茂內閣的一個戰略錯誤。我們現在處于與第一屆特朗普政府完全不同的階段。美國現在想要的東西不同了。”
美媒:短期內,不太可能緩和
《華盛頓郵報》認為,短期內,特朗普對日本的強硬態度不太可能緩解。報道提到,包括日本前駐美大使藤崎一郎在內的一些評論人士呼吁,日本應重新評估談判策略,即使無法實現“完美雙贏”,也要接受“美國的勝利是大寫的‘Win’,我們的勝利是小寫的‘win’”這一最終方案,但這種設想目前仍遙遙無期。
專家表示,特朗普對日本的兩大核心關注點始終如一:汽車和大米。而這恰恰是東京最不愿妥協的領域。“日本能做出的讓步本就不多,即使能給,他們也非常不愿意。”凱投宏觀亞太區研究主管馬塞爾·提利安特(Marcel Thieliant)說。
特朗普多次抱怨,美國制造的汽車在日本的市場份額微乎其微,而日本汽車卻大量出口到美國。根據日本政府數據,2024年,日本向美國出口了140萬輛汽車,而進口自美國的僅有16074輛。
但汽車工業是日本經濟的支柱,談判代表一直不愿在汽車關稅問題上做出讓步。此外,美系車體型太大,不適合日本狹窄的道路和停車位,也被認為是美系車在日本不受歡迎的原因。當前,日本提出了可適當放寬進口汽車準入門檻,但日本推動美國取消25%的汽車和零部件關稅的努力至今未見成效。
至于大米,則是一個更加復雜的問題。日本人對本國大米非常重視,不光因為口味上更適合制作壽司等傳統料理,也有農戶保護等政治因素摻雜其中。但在特朗普看來,大米已成為日本貿易壁壘的象征。“大米是他用來指控日本市場封閉的最簡單方式,它具有象征意義。”大江博表示。
特朗普確實反復強調這一點。他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時曾這樣說:“日本是我們的朋友,但卻對我們的稻米征收700%的關稅,因為他們根本不想讓我們賣大米和其他產品。”
特朗普對日本的強硬態度被指在短期內不太可能緩解
但日本官員表示,這種說法并不完全準確。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協定,日本設置了“最低準入”制度,每年允許多達77萬噸大米免稅進口。貿易統計數據顯示,美國是日本最大的大米出口國,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免稅進入日本的。
最近日本大米短缺,導致價格飆升,被認為是日本開放進口糧食市場的一個契機。然而,報道表示,若大幅增加進口,勢必將使本國農戶面臨激烈競爭,也會激怒政治影響力強大的農業游說團體,使得石破茂在政治上難以動搖其將大米視為“國家利益”的立場。
隨著參議院選舉臨近,最近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在野黨陣營比執政聯盟人氣更高。日本共同社7月5日至6日就選民動向開展電話調查,發現石破茂領導的內閣支持率降至25.4%,較上次調查下滑7個百分點。49.9%的受訪者表示執政聯盟的參議院議席數“最好少于半數”,39.8%希望其議席數“最好超過半數”。
此外,結果顯示,在選區議席選舉中,36.6%的受訪者支持在野黨陣營候選人,20.5%的受訪者支持執政黨候選人。在比例代表選舉中,18.2%的受訪者表示將投票給自民黨,低于主要在野黨參政黨、國民民主黨和立憲民主黨的支持率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