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消息,在日前由光明少年雜志社發起、火花思維支持的“落實核心素養,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研討會”上,火花思維創始人兼CEO羅劍表示,孩子大腦發育有階段性,家長首先要有一顆平常心,無需過度關注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創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給孩子成長的時間和空間。
培養思維能力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有怎樣的作用?如何設計跨學科思維發展課程?如何循序漸進地發展學生的思維技能?圍繞新課標背景下跨學科思維力培養,中央民族大學理學院二級教授孫曉天、北京市豐臺區第一幼兒園園長朱繼文、北京市朝陽師范學校附屬小學(教育集團)校長王紅梅、火花思維創始人兼CEO羅劍展開主題研討。
長期從事中小學數學教育研究,孫曉天認為,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重在“零壓力”。思維是大腦的運動,腦科學研究發現,“零壓力”能讓大腦吸收知識的效率顯著提升,思維力蓬勃生長,而被逼迫之下的學習會讓創造力顯著下降。數學新課標中已明確提出小學一二年級要開展游戲化學習,這就是“零壓力”的體現,讓孩子在游戲中認識真實情境、認識真實世界、解決真實問題。
兒童的思維能力要在日常生活中浸潤、在勞動過程中習得、在游戲體驗操作中培養。朱繼文表示,教師要多觀察孩子、聆聽孩子、鼓勵孩子,給他們自主探究、思考的機會,用交流、追問等方式引導孩子獲得思維的發展。家長也要多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思維,培養關心他人、理解他人的愛的情感。
王紅梅分享了朝師附小在跨學科教學中的經驗,她強調,跨學科看似是一種教學方式,其實背后隱藏的是學生觀。教師只有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他們到底需要什么,才能讓課堂的每個環節都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讓孩子從接受課堂到享受課堂,將來回憶起曾經的課堂是快樂的、甜蜜的。這是我們共同追求的幸福的教育。
家長怎樣參與孩子的思維培養過程?羅劍認為,孩子大腦發育有階段性,家長首先要有一顆平常心,無需過度關注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創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給孩子成長的時間和空間;火花思維課后有“小老師試講”環節,此時父母要做忠實的觀眾、專注的傾聽者,當孩子充分調用一切方法鍛煉自己的思維力、提升思維品質時,父母的鼓勵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