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自問世以來,一度迅速成為了車圈“頂流”,擁有相當高的人氣和粉絲忠誠度,一時間風頭無兩。但是,近一段時間,小米汽車卻深陷爭議旋渦,屢屢被推上輿論的頂峰。
小米汽車身陷漩渦:前有事故,后遭質疑
今年3月29日晚,安徽銅陵樅陽高速發生了一起嚴重的小米SU7(參數丨圖片)交通事故,導致3人死亡。事故發生后,公眾對小米汽車的安全性提出了質疑,尤其是車輛在碰撞后的電池爆燃和車門鎖死問題。盡管小米公司表示已成立專項工作小組并配合警方調查事故原因,但該事件仍不可避免地對消費者信心產生了負面影響。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小米SU7 Ultra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是其重要賣點之一。小米汽車在宣傳中稱,該前艙蓋完全復刻了原型車的空氣動力學設計,具有兩個貫穿風道,能夠實現前部空氣的高效導流,還能輔助剎車系統散熱并產生下壓力。但是,車主提車后發現,實際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功能與宣傳不符,既無法有效引導空氣至剎車系統,也未能產生下壓力,僅是一個裝飾件。
信任危機,數百名小米車主要求集體退車
5月7日,小米汽車發布致歉聲明,對于挖孔相關爭議,稱此前信息表達不夠清晰: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在滿足復刻外造型的需求之外,提供部分氣流導出和輔助前艙散熱功能。
在致歉聲明的同時,小米汽車提出了如下補償方案:對于未交付的訂單,提供限時改配服務,車主可以選擇改回鋁制前艙蓋。對于已提車和在限時改配結束前選配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的車主,贈送2萬積分。
然而,這一補償方案并未獲得車主們的認可。車主們認為,2萬積分的價值與4.2萬元的選裝費用差距過大,且改配窗口時間有限,若不接受方案,2萬元定金將被沒收。
不少車主認為小米汽車存在虛假宣傳或表達失誤,導致他們高價購買的產品并未達到預期效果。因此,車主們聯合組建了維權群,人數已超過400人。他們還發布了視頻聯合聲明,曬出訂單截圖,明確要求小米退車。部分車主甚至委托了律師進行維權。
有銷售人員業績減半!更愿意相信這是新車型上市前短暫的低谷
5月1日,小米汽車官方公布了其2025年4月的交付數據。與3月的29000臺交付量相比,小米汽車4月交付量減少了1000臺。
雖然官方公布的數據中,銷量下滑的情況非常明顯,但小米汽車銷售人員對此卻保持諱莫如深的態度,面對指尖新聞、沈報全媒體記者的采訪,或婉拒或回避,大多數都拒絕了回應。
經過多方努力,指尖新聞、沈報全媒體記者聯系上了浙江一家小米汽車授權銷售店的一位內部銷售人員,他表示,近段時間銷量下滑顯而易見:“3月份事故發生后,原本以為風波很快就會過去,但是沒想到接二連三被推上風口浪尖。對于我們的影響實話實說,肯定還是有的?!痹撲N售人員表示:“就拿這幾個月來說,3月我個人就賣出了將近40輛,4月份的時候,直接砍半?,F在5月份過半,我連10輛都沒賣到。當然,我們也更愿意相信,這是新車型上市前短暫的低谷。也許新車發布后,會迎來一直在觀望的意向車主的踴躍下單?!?/p>
沈陽的趙女士是第一批小米汽車車主,面對指尖新聞、沈報全媒體記者的采訪,她內心五味雜陳:“我是忠實的‘米粉’,從手機到智能設備再到家用電器,小米幾乎占據了我大部分的生活。所以當小米汽車問世之后,我也是毫不猶豫地收入囊中。說實話,我很喜歡我的車,但是無論是之前全國矚目的事故,還是最近車主圈的風波,甚至包括小米汽車官方給出的回應,都讓我心情十分復雜。雖然現在還沒有‘脫粉’,但以后對于小米的產品,還是先觀望一下?!?/p>
小米汽車客服回應:沒有統一解決方案,一事一議
針對車主們集體退車的訴求,指尖新聞、沈報全媒體記者致電了小米汽車400官方客服,客服人員表示,“對于已經鎖單,但尚未提車的車主,無法提供退車服務”。而已經提車車主,“暫時沒有明確統一的解決方案,還需進一步溝通,一事一議”。
沈陽315汽車服務大會東北問題車展系列報道——指尖新聞、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 蘇慧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