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珠寶匠原創,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珠寶匠,以有趣的語言、專業的態度,帶你認識珠寶的美。
1、翡翠有兩個基礎指標,一是色,二是種。行話說“內行看種,外行看色”,種水好的翡翠即使無色也耐看,有色無種的如干青,價值就不高。
2、色分有無色系、綠色系、紫色系、黃色系、組合色。以濃、陽、俏、正、和為美,即色濃重、鮮艷明亮、飽和度高、顏色純正不偏色、顏色均勻。
綠色常見的有帝王綠、陽綠、黃陽綠、蘋果綠、淺綠、藍綠、油青,每種之間又有細微變化,色差一等,價差十倍。
3、經常聽人說種水,種和水其實是個統稱。種是指晶體致密和粗細,水則是指翡翠的透明度,種水相輔相成。大致分有豆種、糯種、冰糯種、冰種、玻璃種。
豆種:肉眼可見細顆粒,不透光。
糯種:比較細膩,肉眼不見顆粒,基本不透光。
冰糯種:微透光,介于冰種和糯種之間。
冰種:像冰塊一樣,透光。
玻璃種:像玻璃一樣,通透明亮。
4、玩家常說的老種和新種,起光起瑩,是指由于翡翠結構致密,內部晶體細膩,排列有序,讓光線反射形成的一種內部反光。
看到種老翡翠的泠泠寒光,你就知道什么叫做珠光寶氣。
5、描述翡翠一般是同時描述種和色,比如冰種油青吊墜,糯種滿綠蛋面。對于常見的品種,有一些專有形容,如春帶彩形容紫色綠色并存的翡翠、白底青形容細糯種白底帶綠色的翡翠、晴水形容冰種種老顏色淡綠化開的翡翠。
不要再問白底青和冰種哪種好這種問題了,這就像在問金磚國家和發達國家哪種好一樣。
6、天然翡翠俗稱A貨,酸洗注膠的稱為B貨,染色處理的稱為C貨。
B貨主要是拿不透光結構粗的低檔料,通過腐蝕內部結構,注膠充蠟使翡翠看起來水潤通透。C貨主要是人工加色讓翡翠看起來顏色美麗。B+C翡翠也很常見。
7、常見的冒充翡翠的有玻璃、玉髓、東陵玉、馬來玉(染色石英)、水沫子,他們或是硬度不如翡翠,或是顏色過于艷麗輕浮,或是入手偏輕,最重要的是,他們都非常廉價。
想買幾千塊錢滿綠手鐲的歡迎來上當。
8、舌頭舔一舔涼的是真玉,頭發絲綁上火燒不斷的是真玉,刀劃沒有痕跡的是真玉......這些不知源起何處毫無依據的“鑒定方法”,請忘在腦后,大膽向商家索求權威鑒定機構的證書。
9、但也不要迷信證書,有證書不代表是真證書,真證書不代表是真翡翠,是真翡翠也不代表它值錢。不少非正規機構給錢就出證書,幾塊錢一張立等可取。知名權威機構的證書才比較有公信力。
后續我們會教大家怎么判斷證書是否權威,歡迎關注,敬請期待。
10、如果商家和你說有點裂有點棉養養就好、翡翠會越戴越綠、戴了翡翠能治百病,請當笑話聽。如果這是真的,那賣翡翠的不得雇個百十來號人天天人肉養玉,把幾千塊的養成幾萬的再賣?
種老的翡翠因為晶體結構致密,什么都進不去,即使泡水或者長期佩戴都不會有什么改變。種嫩的翡翠因為晶體疏松,泡水或是長期把玩,會因為表面滲透水和油脂,加上反射作用,顯得更潤,更綠。一段時間不佩戴又會打回原形。
總結:
多看多學習,少買少沖動。
網上有很多經驗和干貨,也有很多以訛傳訛,千萬不要認為從網上看了幾篇文章就什么都懂了~
所以這篇把十句話寫成了十個段落的話嘮文章,只是看了這十句話你就不再是翡翠小白,如果有人告訴你看了這十句話你就是翡翠高手,也請果斷拉黑。(老朋友們~這段話是不是很眼熟?)
要想從小白變成玩家,還是需要多上手看,商場里、博物館里、玉石市場里,美的石頭不需言語,你也能感覺到她的魅力,看多了上品,你才不會被垃圾蒙蔽。
----------------------------------------------------------------
看科普、求鑒定、曬寶貝、挑好物,就來珠寶匠!
定制有溫度,珠寶有故事。
~~~~~~ 再看一篇 ~~~~~~
《和田玉圖解|“鴨蛋青”、“沙棗青”,教你怎么分辨清~》
《和田玉入門-山料、籽料、山流水、戈壁料的形成、開采和特點》
《原創|圖解和田玉的白度、油性、細度、糯性》
上萬張優質珠寶款式圖片,點擊即可享受美圖饕餮盛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