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蹤人口回歸)今天講講拜登的內閣人選(部分)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經過了過去四年的喧囂之后,波瀾壯闊的特朗普時代將隨著他連任失敗而暫時畫上一個句號。
盡管11月3日之后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爭議和反轉,但選舉的結果是十分清晰的—拜登贏下了普選票和選舉人團,將成為下一任美國總統。目前出現的權力交接卡殼和特朗普單方面拒絕認輸,雖然會給當下和未來新政府造成困擾,卻無法改變大局的走向。
大統領折騰不出啥花樣了
隨著十一月下旬各州開始紛紛完成計票認證程序,拜登也開始加速推動自己的組閣進程,循序漸進的搭建政府班子。從現有公布的幾大新政府要員人選來看,拜登的選擇完全符合預期,按部就班的安插自己的故舊和服役原先民主黨政府的技術性人才和官僚重新上崗。
在關鍵的國務卿和財政部長兩大崗位,拜登將提名的托尼·布林肯和珍內特·耶倫都屬于專業水平突出,能夠被兩黨普遍接受的折中人選。而拜登所挑選的白宮大管家,幕僚長人選羅恩·克萊恩(Ron Klain)則是跟隨他多年,和華府大半權力人士都有過共事經歷的老油條。
都是老熟人
一切的跡象都指出,拜登在執政環節專注于恢復到前特朗普時代美國政府的“常態”,用人也大多是從華府觀察者都熟悉的面孔中產生。考慮到共和黨大概率維持參議院的控制權,急于上手應對美國政壇社會當前面臨巨大挑戰的拜登,也不愿看到自己的內閣人選卡在參院聽證會環節數月。
因此,可以想象的是,接下來拜登所篩選任命的閣員,大體也是按他前幾位內閣成員這樣的標準來遴選。與此同時,拜登還有平衡黨內不同派系的聲音,兌現自己選前許下的塑造出美國歷史上最多元化的一屆政府。在新政府可能要大量依賴行政權單一作為的情況之下,這些具體的人選將會對未來四年美國國內外政策產生巨大的影響。
開始組閣的拜登
所以,趁著新聞周期剛好落到這方面,鴿了兩周的嵐目剛好來蹭一蹭,系列性的跟蹤分析一下拜登的內閣人選。
內朝:白宮幕僚
俗話說得好,攘外必先安內。在談“外朝”內閣之前,必然要先討論總統身邊的白宮幕僚群體。事實上,拜登當選后先做出的人事安排,也是集中白宮層面。白宮幕僚的任命不需要經過參院認證過程,因此總統往往有比較大的自由度,往往也是安排自己親信故舊和競選元勛的著陸點。
從龍之臣+長期忠臣
對于拜登這種沉浮華府半個世紀的政治老人,他的政治圈子也比一般新總統要大很多。拜登所挑選的白宮幕僚,幾乎沒有哪個不是和拜登沾點親帶點故。當然,過多的舊部會使得人事安排越往后越有挑戰,畢竟人人都想在新權力圈混個一官半職,但坑卻只有那么幾個。
白宮幕僚群體中,最為重要的自然是幕僚長一職。白宮幕僚長是總統的大管家,相當于辦公廳主任。從總統的日程安排,到重大的外交內政決策,幕僚長都將全權參與。因此,位居權力樞紐的幕僚長一般都是要熟悉華府權力運作的內幕人士來擔任。同時,由于幕僚長的任命完全不受任何外部約束,幕僚長人選還能充分反應出總統的意志和執政方向。
白宮幕僚長:羅恩·克萊恩(Ron Klain)
除了先組建了一個疫情工作小組,拜登當選后第一件事便是點了自己老部下羅恩·克萊恩來當自己的幕僚長。熟悉美國政治的人可能都知道,克萊恩是民主黨內經驗最豐富的幾個骨干之一。自從80年代法學院畢業后,這三十年時間中輾轉多個民主黨政府,曾為幾乎所有的民主黨大佬和重磅級人物效力。
而拜登,剛好是克萊恩最早服務的幾位政壇大佬。彼時初出茅廬的克萊恩在參院司法委員會和拜登共事,隨后又加入了他1988年的總統初選團隊。90年代,克萊恩先是在比爾·克林頓的白宮工作,后來轉到了副總統戈爾的團隊之中,當上了他的幕僚長。
多次輔佐拜登
千禧年大選之中,作為戈爾高級幕僚的克萊恩被賦予重托,作為戈爾團隊的代表負責監督弗羅里達的選票重點過程。雖然最終戈爾團隊翻盤的舉動宣告失敗,但這段經歷還是足以讓克萊恩上了大屏幕。(2008年HBO的電影《Recount》,由凱文·史派西扮演)
影照
進入到21世紀,克萊恩先是為克里04年跑腿,再次無功而返之后跑到了說客界暫時折服。等到奧巴馬政府上臺,克萊恩重返美國決策層,擔任履新副總統的拜登的幕僚長到2011年卸任。時間推進到14年,奧巴馬選了克萊恩來作為聯邦政府應對埃博拉疫情的協調員。而熟悉政府各機構運作機制的克萊恩也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有效的控制了埃博拉疫情。
顯然,克萊恩16年也參與了總統大選,是希拉里團隊的核心成員之一。(這里還有一個瓜可以吃,詳見Politico某篇專題文章)希拉里敗選四年之后,克萊恩又回到了老上級拜登的陣營當中,為拜登競選出謀劃策。最終,拜登在贏下大選之后,挑選了他這位舊部作為大管家。
繼續吃瓜
拜登之所以在眾多舊部中選了克萊恩,明顯是看重他先前處理埃博拉疫情的經驗。在新冠疫情仍將在明年困擾美國的情況下,如何解決協調這個重大危機自然是新白宮的施政關注所在,而由經驗人士來主持應對工作肯定不是壞事。同樣,克萊恩的華府經驗,以及他相對淡化的派系角色,也是他為何能脫穎而出的原因。試想,華府能有幾個人在被任命為要員之后,能同時得到伊麗莎白·沃倫和休·休伊特(知名保守派電臺主播)的稱贊呢。
白宮副幕僚長:珍·奧馬利·迪倫(Jen O’Malley Dillon)
拜登政府幕僚群中的二號人物位置則是論功行賞的分給了競選經理奧馬利·迪倫。迪倫曾是2012年奧巴馬連任團隊的副競選經理,今年年初又擔任了貝托·歐洛克的競選主管。歐洛克退選之后,奧馬利·迪倫加入了拜登的團隊,拜登開局不利之后臨危受命接過了競選一把手的位置。
最終,拜登能從初選和大選兩場大考之中脫穎而出取得勝利,讓奧馬利·迪倫的運籌和規劃得到了外界的一致高度評價。本來不想加入白宮執政團隊的她,也在隨后接受了副幕僚長的職務,預計將負責白宮的日常事務安排。
白宮對外聯絡主任:塞德里克·里奇蒙德(Cedric Richmond)
拜登競選團隊的名譽主席,前國會黑人黨團主席,路易斯安納州國會議員塞德里克·里奇蒙德不出意外的在大選后選擇了離開國會加入拜登政府任職。作為拜登“恩人“眾院多數黨黨鞭吉姆·克萊本的門徒,里奇蒙德將在新政府中扮演和奧巴馬政府中瓦萊麗·杰瑞特類似的角色,主要是負責新政府的公關和外聯工作。
總統高級顧問:史蒂夫·里切蒂(Steve Ricchetti)
史蒂夫·里切蒂則是另一個拜登的親信,曾繼克萊恩后擔任了拜登的副總統幕僚長一職。如果不是他當了太久的說客,遭遇黨內進步派鄙夷,里切蒂本該是幕僚長的強力人選。不過雖然當不成大管家,做做資深顧問參與決策還是沒有問題的。
總統資深顧問:麥克·多尼隆(MikeDonilon)
多尼隆兄弟一直是民主黨政府的干將,上一屆奧巴馬政府兄弟兩人就雙雙效力于奧巴馬·拜登政府。相比于擅長外交和國安問題的兄長湯姆·多尼隆,麥克·多尼隆更多的是個內政和政治層面的顧問,今年大選中,多尼隆在拜登競選團隊中扮演的也是首席策略家的身份。拜登當選之后,這位老臣自然是要順勢加入白宮的執政團隊繼續為新總統服役的。
白宮立法事務主管:路易莎·特雷爾(LouisaTerrell)
白宮立法事務主管是個曝光度較低,但十分吃重的職務。美國的憲政體系決定了總統欲成大事,必須要搞好和國會的關系,而白宮立法事務主管就是具體管這方面工作的負責人。拜登任命的特雷爾是資深國會人,曾擔任過拜登參議員時期的副幕僚長。考慮到新國會的組成,分裂政府期間能否取得立法上的成就,就取決于拜登和特雷爾能不能說服國會共和黨人了。
外交和國家安全層面
談完了幕僚階層的人事安排,接下來要講的是近期拜登動作較多的國家安全和外交層面。
外交層的人事安排
相比于其他重要的政策領域,外交向來是總統的自留地,國會雖然有權干涉但所能操控的節點實際上非常少。作為老外交人的拜登,在競選中主打自己的外交經驗派,承諾重塑在特朗普年間受損的美國外交聲譽和全球領導地位。雖然重回新自由主義的老路看上去有些天真幼稚,但拜登既然這么說了,必然也會這么做。
拜登近日在國務卿,國家安全事務顧問等要職上所選中的人選,都印證了成為總統的他將繼續保持自己原先外交風格和既定路線。拜登政府選人和上屆民主黨政府高度看齊,說明了即便是新政府在外交政策層面做出改變,也只會是從奧巴馬年間的路線的基礎上進行調整鞏固,并不會全盤推倒重來。
國務卿候選人:托尼·布林肯
負責主管外交事務的國務卿作為內閣中的“冠上明珠”,一向都是新政府人事安排中內部競爭最激烈,象征實際意義都巨大的一個關鍵要職。然而在國務卿的人選安排一事上,拜登卻早早做出了決定,選擇了自己的智囊,同時缺乏政治屬性的技術官僚托尼·布林肯作為新任國務卿的人選。
相比于過往將國務卿一職交給黨內派系大佬來平衡派系的做法,拜登此番這樣選擇,恐怕更多的還是倚重自己的用人喜好,希望能夠挑選一個和他志同道合,深諳他要重塑美國外交聲譽意向的合作伙伴。
與此同時,在參議院被反對黨把控的情況下,其他較為爭議的潛在國務卿人選(比如蘇珊·萊斯),可能會面臨聽證會的阻撓問題。對于急于在新政府上臺初始就迅速開展工作的拜登,選擇沒有什么政治色彩的布林肯是一個十分靠譜的折中辦法。
拜登和布林肯
現年58歲的托尼·布林肯算是美國外交界比較熟悉的一個面孔,90年代克林頓政府期間便供職國務院。小布什上臺之后,布林肯去了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工作,和一度時任委員會主席拜登共事。奧巴馬上臺之后,布林肯進入白宮,擔任了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奧巴馬第二任期則得到提拔,擔任了克里的常務副國務卿。
顯然,布林肯的外交經驗和背景是絕對沒有問題的。拜登參選以來布林肯一直作為外交事務參謀,也說明了他對拜登足夠忠誠,深得領導信任。當一個國務卿發言能夠被認為可以代表總統的意見時,那么這個國務卿的話語權和國際影響力將會大大提升。
外交建制派布林肯
從外交理念上來看,布林肯屬于民主黨內部的外交建制派,有著相對濃厚的新自由主義色彩。擔任副國務卿期間,布林肯也多次處理過中美關系,在對華問題上的態度相對中立,不鴿不鷹。既強調維護美國的傳統意識形態價值和核心利益(HR), 但也反對全面“脫鉤”等極端的措施。當然,要跟彭佩奧比的話。。。
不管怎么說,作為國務卿,布林肯所要面對的是諸多巨大的挑戰。光是推翻特朗普“美國優先”政策給美國傳統外交盟友體系所帶來的沖擊和改變,就是一個很難解決的難題。不過相比于特朗普年間忽視國務院技術官僚意見的高壓作風,布林肯主政的霧谷應該會更依賴國務院職員的專業意見。
國家安全顧問:杰克·蘇利文(Jake Sullivan)
而在另一個外交崗位要職國家安全顧問的人選安排上,拜登則選擇了少壯派杰克·蘇利文。年僅44歲的蘇利文是近些年民主黨在外交方面涌現的“新”人才,如順利上任的話將是五十年以來最年輕的國安顧問。
不過即便蘇利文是頂著黨內外交界少壯派這頂帽子,年少有為的他也已經有很長的政府經驗了。事實上,如果不是希拉里四年前大選中遭遇滑鐵盧,作為她頭號外交顧問的蘇利文早已當上了國家安全顧問,說不定連國務卿都輪上了。
蘇利文原先是希拉里的嫡系
和布林肯一樣,蘇利文也曾為拜登效力,在13年擔任了拜登的國安顧問。(雖然蘇利文嚴格意義上來說應該是希拉里的嫡系)蘇利文在15年伊朗核協議的談判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最早幾個被派去和伊朗官方秘密接觸的奧巴馬政府要員。
如果硬要給蘇利文定性的話,他可能應該被稱為新一代的“自由鷹派”。在對華問題上,蘇利文在奧巴馬政府期間涉獵不多。這幾年所發表的言論也大多遵循外交建制派的一套“競爭和合作”并存理論。(最近倒是他倒是在FP寫了篇關于中美科技競爭的文章)
氣候特使:約翰·克里(JohnKerry)
又是一位將在新政府發揮余熱的老面孔。擔任參議員長達三十年,04年參選總統惜敗給小布什,13-17年擔任奧巴馬政府國務卿的克里在老友拜登上位之后重返政壇前臺。雖然沒能再度入閣,但克里卻被任命為新政府專門負責氣候變化議題的特使。
目前暫不清楚氣候特使是否是內閣級別,但拜登交接團隊的新聞稿明確指出克里將列席國家安全會議。在這個新設置的職位上,想必克里將負責溝通協調美國重返他擔任國務卿期間談判促成的巴黎氣候協定。但是,共和黨把控參議院的格局,讓民主黨政府很難在氣候變化和新能源問題上取得巨大突破。
財經界
拜登近期另一個披露的重要內閣人選,又是一位老干部退休后再上崗—提名前美聯儲主席珍內特·耶倫擔任財政部長。
前美聯儲主席耶倫
在共和黨控制參院的情況下,拜登沒有挑選會引發巨大爭議的進步派參議員伊麗莎白·沃倫出任財長,反而是選擇了74歲的”安全選擇“耶倫來主張美國的財經大權。耶倫如果順利上任的話,除了開創歷史先河,成為美國第一位女財長的同時,還將給市場和兩黨各派吃下定心丸,讓一位經驗老道的經濟學家在經濟衰退期重返美國財經政策的決策層。
財政部長:珍內特·耶倫
已經74歲的耶倫再在18年無緣續任美聯儲主席后本已退出美國政壇前臺,去到了布魯金斯研究中心和老同事伯南克一起干起了智庫的工作。然而“國難顯忠良”,在美國遭遇空前經濟挑戰的今天,拜登再一次的啟用了耶倫這位德高望眾的老干部來擔任財長這一要職。
顯然,專業知識和政策經驗雙豐富,任職美聯儲期間風評也不錯的耶倫是左中右都能接受的合格人選。在疫情的大背景下來處理美國經濟未來幾年錯綜復雜的復蘇問題,也需要耶倫這樣的專項人才。
在民主黨國會選舉交出失望表現之后,耶倫和其他幾位民主黨內財經界溫和派就成為了財長的主要人選。拜登此番選擇耶倫也符合外界和市場的普遍預期。有意思的是,耶倫不僅將是歷史上第一位女性財長,同時也將是第一位完成財經決策層三要職大滿貫的人。(克林頓年間擔任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奧巴馬-特朗普年間擔任美聯儲主席,未來在拜登政府中出任財長)
大滿貫達成
畢業于耶魯大學經濟系的耶倫在任職美聯儲前是知名的勞動經濟學家,曾在哈佛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地任教。在擔任美聯儲主席期間,耶倫被普遍認為是美聯儲內部的“鴿派”,相比通脹問題更關心就業市場和經濟復蘇乏力的問題。因此,在耶倫任職期間,美聯儲曾多次暫緩加息,一度招來外界的批評。事后來看,耶倫拒絕過早加息的行為應該是比較正確的。
和更加傾向于挑戰華爾街的沃倫相比,耶倫對于監管的態度就沒那么明確了。從華爾街的反應來看,他們是不覺得耶倫會對“市場”形成多大的威脅。但耶倫強調就業的傾向,也足以讓進步派接受她作為財長了。
不過,耶倫的學者氣息不一定和財長這一要扮演大量政治角色的職務合拍。不知道這位老將是否能有效的和國會進行溝通和談判并推動新一輪的經濟刺激措施就是了。
舊瓶換新酒,讓政治再度無聊
僅從拜登現有的內閣人選來看,他所挑選提拔的要員,無非就是他過往的部曲和親信,以及從奧巴馬年間的班子中選幾個老熟人。基本上還是民主黨內部的一批精英和骨干,技術官僚氣息濃厚。
Make Politics Boring Again!
總體的用人風格體現了拜登尋求共識,避免爭議人選,盡早順利開展工作的大方針。經歷了過去四年特朗普政府的大起大落以及人事任命的各類爭議之后,拜登政府看上去將會是十分“無聊”的官僚治國。過過安穩日子,也不是壞事嘛!
按這么說,新時代的口號應該是:讓政治無聊起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