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信息化時代,我們正處于向數字化過渡階段,企業如何以用戶需求為中心,做到數據驅動業務,利用數據紅利實現精益成長,成為企業成長的關鍵。』
面對數據的汪洋大海,企業如何到達勝利的彼岸,順利步入數字化時代,已經成為所有企業必須面對的難題。
這不是危言聳聽。
在2019年,SAP和英特爾委托Forrester Consulting進行的一項關于“企業如何滿足數據管理方面的需求從而支持其業務目標”的定制化研究中,得出了明確的結論。
即“要想實現業務轉型,企業必須借助智能應用和數據分析解決方案來實時收集、處理和分析大量不同的數據。然而,從掌握的海量多樣化數據中獲取價值仍是當今許多公司面臨的難題。尤其是技術平臺和部署模型 (例如云)的不斷推陳出新,更是在過去十年中加劇了企業實現真正數據驅動型模式的難度。”
換句話說,數據已成為影響企業業務成功的核心要素,但出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比如工具過于復雜、技術迭代快、數據增長快等,企業很難從數據中獲取到價值。
首先強調一下此次研究的受訪背景。為了完成該項研究,Forrester對全球重點國家的353位數據管理策略決策者進行了訪問,其中,42%來自英國、法國和德國,29%來自美國,28%來自中國和日本;公司規模從100到超過5000名員工不等,且分布均勻;受訪者所在部門既有IT,也有負責企業架構和業務線的;受訪者級別涵蓋高級IT/數據主管、IT副總裁、IT總監、IT/數據經理。
毫無疑問,這是一次公允、全面的調查研究,因此得出的結論是完全可以參考、借鑒的。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項研究的具體內容,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共識:
業務成功和數據洞察緊密相關
調查中,受訪者堅信,如今的業務決策成功已經離不開數據驅動的智能。換句話說,數據洞察已成為企業決勝未來的關鍵力量。
而在數據洞察過程中,“實時分析和洞察”、“性能優化”、“數據管理自動化”和 “基于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智能業務應用”又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幾項能力,約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這四點是影響業務成功的首要因素。
此外,數據管理的簡易化和自動化也是企業關注度比較高的能力。
“實時分析和洞察”、“性能優化”這些要素好理解,事關效率。為什么用戶會如此關注簡易化和自動化?很簡單,Gartner早有研究。Gartner預測,未來三年,數據分析知識與技術將加速普及,使各大企業和機構的員工都能夠運用高級數據分析功能,從數據中獲取有價值的可用洞察。普通員工就能實現的數據洞察,簡易化和自動化是必備要素。
挑戰:
通向數據驅動業務的道路遍布荊棘
不斷產生的新數據、工具不夠人性化、大量待整合的數據孤島……導致數據價值無法充分釋放。數據驅動業務,難。
調查中,在采集和分析大量數據時遇到系統限制情況受訪者占到61%;無法通過自助服務訪問數據,需要很多IT參與才能完成的占到55%;由于數據/應用復雜性導致數據孤島難以整合的占到48%。
這些還只是數據洞察所面臨挑戰的冰山一角。除此之外,復雜的工具生態系統、層出不窮的新技術等都深刻影響著企業數據洞察的走向。
以工具生態系統為例。對于大多數公司而言,數據管理都是極其復雜的,因為各種環境、不同時期會采用大量不同的數據存儲、訪問和集成解決方案,再加上復雜的數據生命周期管理工具和流程、數據治理方案、以及根據業務需求擴展數據管理所需的解決方案,形成了極具挑戰的數據治理環境。
由此帶來一系列挑戰,比如成本上升、風險增加、價值實現速度變慢。調查中,有超過一半的公司遭遇了這些問題。
再看新技術。近些年最成功的新技術莫過于云,十年間從無人知到無人不知,隨著云作為底層技術的不斷普及,數據管理技術必然會跟進。本次調查中,超過90%的受訪者正在擴展、實施或計劃實施某種基于云的數據庫管理系統 (DBMS)。而這意味著已經高度復雜的數據環境將變得更加棘手。
未來:
更強大的數據管理平臺是基石
面對種種挑戰,一個更強大的數據管理平臺已經是企業必需。調查中,受訪者也給出了他們最急迫的需求,排在前三位的是數據虛擬化、安全性和數據隱私、數據消耗靈活性。
結論可能與大家想象有些偏差,安全性竟然不是第一位。其實不矛盾,畢竟沒有效率,空談安全沒有價值。而數據虛擬化關乎效率,與實時分析密切相關。在Forrester的定義中,數據虛擬化是指實時或近乎實時地整合來自結構化、非結構化和半結構化數據源的任何數據。
為了提升效率,另一條比較明確的數據治理路徑也漸漸清晰,那就是內存數據庫的應用。調查中,近70%的公司已經開始實施內存數據庫以緩解某些問題。另外,有28%的公司正計劃實施,或對該技術感興趣。
調查中,受訪者認為內存數據庫無論是在技術層面,還是業務層面都能帶來很多優勢。比如,技術層面,由于無需使用多種工具即可管理多種數據類型和工作負載,所以企業不僅能夠通過支持事務分析處理來改善數據完整性, 還能加快開發、提高流程效率。與此同時,技術層面的優勢又能進一步促成業務層面的優勢,尤其是改善業務流程效率、提高員工生產效率,以及實現實時數據訪問。
在內存數據庫的應用中,英特爾傲騰持久內存(以下簡稱“傲騰”)作為一項重要的技術創新,憑借可提供更多持久性內存容量 (在斷電時不會丟失數據),具有接近DRAM的性能并且成本更低的優勢,受到很多受訪者的好評。
調查中,61%的受訪者認為傲騰能改善同一系統中對事務數據進行實時分析的能力;61%的認為傲騰能通過加快數據庫啟動速度優化HA/DR操作,減少系統停機時間;58%的認為傲騰能增強高性能、大規模數據分析系統的可擴展性。
事實上,傲騰大幅提升內存數據庫性能的應用實踐已經有很多,包括SAP HANA、Oracle,以及多種開源數據庫在搭載傲騰后都表現出了更優異的性能。
舉個例子,近期, HPE Superdome Flex 在SAP Business Warehouse版SAP HANA 標準應用基準測試版本中以416億條初始記錄創下總體性能和16處理器性能的世界紀錄。測試使用的Superdome Flex 配備了16 個第二代英特爾至強鉑金 8280L處理器、12 TB DRAM和12 TB HPE持久內存。在此之前,HPE Superdome Flex曾于2019年10月憑借相同的英特爾至強處理器和12TB DRAM配置創造了208億條初始記錄的世界紀錄。12TB持久內存,性能翻一倍,非常可觀。
總結全文,隨著數據處理能力及大規模存儲和檢索數據能力的不斷提高,企業實現真正的業務創新和競爭差異化已經成為可能。但是,問題也同樣嚴峻,要想緊跟變化的步伐,并在眼花繚亂的技術方案中做出選擇就是最大的不確定性。
Forrester建議的核心是一句話:合適的數據管理平臺以便在多云和混合環境中,針對多個用例處理不同格式的海量數據,同時簡化訪問并降低IT復雜性。我的建議是找有實力、有能力的供應商多聊聊,畢竟論技術他們更專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