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nèi)容根據(jù)權(quán)威醫(yī)學(xué)資料及作者個人觀點撰寫,僅用于健康科普,不構(gòu)成任何醫(yī)學(xué)建議,若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yī)。
在菜市場買菜時,經(jīng)常能聽到這樣的對話:“老張不是前陣子還挺精神的嗎?怎么突然人沒了?”“哎,就是糖尿病,拖著拖著就出事了。”這類事情聽得多了,不禁讓人心頭一緊。
糖尿病致死的人真的變多了嗎?到底怎么回事,是病情本身難以控制,還是生活方式出了問題?有人說是吃得太好,有人說是藥沒跟上,但有專家卻一針見血地指出:主食,才是關(guān)鍵。
國家衛(wèi)健委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大約有1.4億糖尿病患者,占全球的三分之一,每年因此死亡的人數(shù)超過百萬。更嚇人的是,被診斷出來的只是冰山一角,很多人血糖早就不正常了,自己卻渾然不覺。
更有甚者,不在意飲食,特別是對主食的選擇毫無概念,結(jié)果導(dǎo)致血糖忽高忽低,長年累月下來,身體損傷越來越嚴重。
糖尿病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靠幾顆藥就能搞定的。
問題往往出在習以為常的生活習慣里,尤其是吃飯這件事。說到底,不是糖尿病難治,而是人管不住嘴。
吃飯誰不會?可一旦吃錯了,后果可不是一點點嚴重。
很多人以為糖尿病就是不能吃糖,其實遠不止這么簡單。碳水化合物,特別是主食里的“隱性糖”,才是血糖升高的最大推手。
米飯、饅頭、面條這類精細主食,看著沒什么問題,但進入身體后轉(zhuǎn)化速度極快,血糖就像坐電梯一樣往上沖。
有人會說:“我一頓飯就吃點米飯,能有多大影響?”問題是,這點米飯一天三頓,年年吃、月月吃,身體就像被溫水煮的青蛙,等反應(yīng)過來時,血糖早已飆到天上去了。
尤其是一些老人,牙口不好,偏愛軟爛的大米粥、白饅頭,吃起來是順嘴了,但血糖更是順著往上飆。
院士劉志紅曾明確提出,糖尿病人要把主食“吃對”,否則藥吃得再好也白搭。
她指出,主食選得好,血糖穩(wěn)得住,甚至還能減少藥物依賴。很多人看病時,醫(yī)生三句話兩句話就說完了,反倒是吃什么、怎么吃沒人細說。
于是乎,很多糖友只盯著藥盒,卻沒盯住碗里的飯。
主食真的不能隨便吃,那到底吃什么才不容易升血糖?說到底,關(guān)鍵在于“升糖指數(shù)”,也就是食物讓血糖上升的速度。
升糖指數(shù)越高,血糖飆升越快。白米飯、饅頭、精白面這些常見主食,升糖指數(shù)全都在80以上。
而一些粗雜糧、全谷類的主食,升糖指數(shù)則低得多,升血糖的速度也慢得多。
比如說,燕麥就是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低升糖主食。
但必須是“原味整粒燕麥”——不是那些加了糖、加了奶精的即食麥片。吃燕麥的時候,可以搭配點堅果和豆類,不僅口感豐富,還能延緩糖的吸收。
很多人一開始不習慣,覺得沒味道,但堅持吃一段時間,身體的反應(yīng)就是最好的反饋。
另一個值得推薦的是蕎麥。
尤其是“全胚芽蕎麥”,富含膳食纖維、礦物質(zhì)和植物蛋白,對控制血糖特別有幫助。比起白米飯,它升糖慢得多,而且還有一點點清香,搭配蔬菜炒一炒、做成粥都不錯。
關(guān)鍵是還挺“扛餓”的,不容易餓得快。
還有一種被很多人忽略的寶藏主食,那就是糙米。
別看它看起來粗糙、口感偏硬,但它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讓血糖升得慢、降得穩(wěn)。可以在煮飯時和白米混在一起,一開始3:7,慢慢調(diào)整到5:5,既不至于太難入口,又能兼顧健康。
很多糖友堅持吃糙米半年,血糖都有明顯改善。
凡事講個度。
就算是再好的主食,也不能想吃多少吃多少。控制總量、注意搭配才是關(guān)鍵。
比如主食和蔬菜、蛋白質(zhì)類食物一起吃,可以有效降低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飯前喝點湯、先吃蔬菜,也是一個小妙招。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糖慢點進、身體穩(wěn)點來。
還有一個常被忽略的細節(jié):吃飯速度。很多人吃飯像打仗,三口兩口就掃光。
結(jié)果是,身體還沒來得及反應(yīng),血糖已經(jīng)沖上去了。餐后高血糖,就是這么吃出來的。
試著放慢速度,每口飯嚼20下,讓胃和大腦有時間“交流”,血糖也能更加平穩(wěn)。
不少老人還有一個誤區(qū),覺得水果不能吃。
其實水果不是不能吃,而是要選對時間和種類。比如餐后兩小時吃點蘋果、柚子、獼猴桃這類低糖水果,量別太大,是完全沒問題的。
倒是榴蓮、香蕉、葡萄這類高糖水果,真得敬而遠之。
運動也別忽視。很多人覺得自己年紀大了,不適合運動。
其實只要不是剛做完手術(shù),飯后散步30分鐘是非常安全又有效的方式。特別是飯后一小時內(nèi),走一走,可以幫助肌肉利用血糖,避免血糖飆升。
哪怕是在家里屋里來回走,也比飯后癱著強多了。
但說到底,糖尿病控制的核心,還是要從根上改變“吃”的習慣。只靠藥物是遠遠不夠的。
主食吃對了,血糖就像上了剎車的車,不會再橫沖直撞;吃錯了,哪怕藥吃得再多,也只是臨時止痛,治不了本。
很多老人覺得“吃得差了,身體就垮了”。
其實吃得“對”和吃得“好”不是一回事。糖尿病人最怕的不是餓著,而是吃著吃著把血糖吃高了,把血管吃壞了,把眼睛、腎臟、神經(jīng)都吃出了毛病。
糖尿病并發(fā)癥,比糖尿病本身更可怕。
而更令人惋惜的是,很多人明明有機會控制住的,最后卻因為一碗飯的執(zhí)念,走上了不歸路。糖尿病不是“吃糖病”,而是“吃錯病”。
只要主食選得對,吃飯講點技巧,糖尿病完全有可能穩(wěn)住,不再惡化。
有人說,控制飲食太苦了,人生還有什么樂趣?但真正痛苦的,是因為糖尿病引發(fā)的并發(fā)癥,眼睛看不清、腿腳不利索、洗腎排隊、住院常客,那才是真的沒了生活質(zhì)量。
與其到時候后悔,不如現(xiàn)在就從一碗飯開始,好好吃。
糖尿病不是絕癥,但它怕的是忽視和誤解。
每一口主食,其實都是在給未來的身體打地基。吃對了,是穩(wěn)固的磚石;吃錯了,是潛伏的地雷。
真正的健康,從來不靠“吃得多”,而是“吃得明白”。
如果家里有糖尿病患者,或者血糖已經(jīng)偏高,不妨從明天的早餐開始,換一碗燕麥粥、少一塊饅頭、多一份蔬菜。
別小看這些“小動作”,日積月累的改變,才是糖尿病最怕的“敵人”。
愿每個在和糖尿病抗爭的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健康節(jié)奏。
不是靠節(jié)食、不是靠忍,而是靠智慧地吃、科學(xué)地活。穩(wěn)定血糖不是一場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
堅持下去,身體會悄悄給你驚喜。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點贊、評論、轉(zhuǎn)發(fā)給身邊的親朋好友,關(guān)注健康,永遠不嫌早。
也歡迎留言聊聊:你家餐桌上,主食都吃些什么?有沒有什么控糖小訣竅?一起分享,一起變好。
參考文獻: [1]王麗華,李雅琴.主食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響[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24,44(02):101-105. [2]張志勇,李璐璐.不同主食對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影響研究[J].中華糖尿病雜志,2023,15(06):392-396. [3]劉志紅.糖尿病患者飲食干預(yù)與血糖控制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24,62(10):27-30.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