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城市發展在歷史進程中,一些老舊廠區之類建筑失去了存在感,原址早已荒廢,甚至只存在文獻中,但是在這幾年經過重新改造,重新成為了網紅打卡地,北京798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這樣的事情沈陽也有很多。
作為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同時也是共和國長子的沈陽,曾經很多聞名遐邇的老舊廠區地點已經成為了歷史,但是經過修繕改造,再一次煥發新機。
排除新城區的幾個地方,老城區的幾個區都有自己的典型代表。
說到鐵西區,那就是萬科紅梅1939。
萬科紅梅1939位于鐵西區衛工北街與北三西路交匯處,北臨萬科鐵西藍山項目,西臨萬科城市陽光,東臨衛工明渠, 占地面積約6.16萬平方米 。萬科紅梅1939文創園是萬科建立在東北的第一個創意城市更新項目。
原址為紅梅味精廠, 紅梅集團始建于1939年,原是日本商人開設的滿洲農產化學工業株式會社奉天工廠,1998年改制組建沈陽紅梅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曾是國內味精生產的龍頭企業。然而由于諸多原因,2014年紅梅集團宣告破產,只留下約6萬平方米的廠區和13處遺存工業廠房。
2015年雙十一,萬科通過拍賣得到該地塊。從此,鐵西區政府聯合萬科引入國際設計資源,開啟了紅梅文創園這一工業遺址改造升級項目。“園區內采取了修舊如舊、原址改造、歷史重現等手段對不同類別建筑進行修復加固,最大限度保留原始建筑風貌,并通過下挖、加建等方式拓展建筑空間。同時著重搭建文化藝術產業交流平臺,成為藝術展覽、產業辦公、藝術孵化、文創商業等多業態集散地,向大眾呈現工業文化新風貌。
2019年10月27日,位于沈陽市鐵西區的紅梅文創園正式開園。在這里,日式、蘇式、現代工業建筑錯落有致,盡顯歷史斑駁的工業印記,書坊、秀場、藝術館集聚于此,現代文化氣息濃郁。成為鐵西區繼1905后又一網紅打卡地。
說到和平區,那就是老北市。
北市場地處沈陽和平區北部,是集購物商住、餐飲娛樂、旅游文化、金融典當、宗教活動于一體的繁華地區。聞名遐邇的北市名吃美食、洗浴休閑、相聲摔跤、古玩花卉、茶舌曲藝、垂釣漁具等等,日夜流淌著盛京四方老城昔日的繁華。
當年努爾哈赤由遼陽遷都沈陽,建立了盛京城。至皇太極時,在這里賜建了喇嘛廟實勝寺,因其是清皇室家廟,故又稱皇寺。由于寺廟的祭祀活動使民眾聚集,逐漸形成了集市。這是清朝立國后建立的第一個集市。
1919年,東北大帥張作霖下令在奉天城興辦南北兩個市場,北市場因此得名。
老北市,1921年前一片墳場。張作霖一聲令下,除了實勝寺(也被稱為“皇寺”)、太平寺等幾座寺廟外,將荒地與成片孤墳平了,變成一個歌舞升平、吃喝玩樂盡在奉天城的集結地。
此后,北市場進入繁盛時期,這里是市井文化的代表性地點,“五行八作”無所不有,成為中國十大傳統鬧市區之一。
建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北市場這個地方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里成為新舊雜陳的老城區。
90年代,北市百貨大樓營業員王巧珍提出“改造北市場,擦去舊社會痕跡”的提案,隨著開始了北市場的大規模改造,改造的結果讓人可喜可悲。
可喜的是,低矮的房屋沒了,高樓大廈立起來了,舊貌換新顏;可悲的是享有歷史盛名的北市場逐步演變成居住區,戲園子沒有了,卻變成了違章建筑的集中地。
這次失敗的改造工程最終在2017年以再一次復建工程結束,目前改造工程已經接近于完成,南區和中區已經對外開放。
說到沈河區,那就是盛京皇城。
盛京皇城總面積1.69平方公里,自西漢起就作為中心城區,經秦、漢、元、明、清等多個朝代的發展,逐步形成了今日的格局,是清王朝龍興之地、清前期國都、中后期陪都、近代東北奉系政權首府,是沈陽“建城之始、立都之根、文化之源”,是沈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支撐。
盛京皇城保留著最完整的曼陀羅皇城形制,全世界獨一處。盛京皇城發源于漢,成形于明,興盛于清,至今依然保存著“城方廓圓、壇城形制、宥城融合、八門八關”的空間特色,從內到外“宮城—內城—外城—塔”建筑布局依然清晰可見,從北到南“后金—清初—清中—清末—民國”歷史脈絡依然清晰可尋。
盛京皇城融合了滿漢蒙藏多民族文化,展現了古今中外多元化的建筑風格,是融合皇城形制與衛城形制的獨特城市,有世界文化遺產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歷史風貌建筑42處,文物古跡遺址57處,歷史胡同56條,中華老字號11家,具有重要的古城觀賞與游憩價值。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一座大帥府,半部民國篇。在這塊人杰地靈的地方匯聚了清朝奠基者—努爾哈赤,清朝開國皇帝—皇太極,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孝莊,康乾盛世的重要開創者——康熙、乾隆,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等名人印跡。走進沈陽故宮就是覽閱整卷清前史,走進帥府就是研讀半部民國篇,走進中街就是感悟沈陽民風民情的昨天、今天與明天。
盛京皇城有大政殿、崇政殿、鳳凰樓、文溯閣、大青樓、沈陽金融博物館等一批優質且體量大的旅游資源實體。旅游資源遍布皇城的各個角落,從北到南有汗王宮遺址、豫親王府遺址、沈陽中街、中心廟、大政殿、十王亭、崇政殿、鳳凰樓、文溯閣、沈陽路步行街、東三省總督府、大青樓、沈陽金融博物館等旅游資源,從東到西有撫近門、滿鐵奉天公所舊址、基督教青年會遺址、長安寺、東三省官銀號、西北角樓、同澤女子中學、懷遠門等,旅游資源疏密度良好。
作為沈河區乃至沈陽市的最大IP,盛京皇城正在進行著緊張的修繕改造工程,目前工程還在一個個繼續,真正的盛京皇城并沒有全部對我們開放。
目前中街國家級步行街和中央里文化旅游區已經基本完成,實現了對外開放。
說到大東區,就是大東路了。
大東區大東路特色文化街, 大東路西到大東門(撫近門),東到東一環,全長1.8公里,這條路上有中國現有歷史最悠久的造幣廠——沈陽造幣廠,有保留了滿族風格的堂子街胡同, 還有著沈陽市民族工業興起標志的原大亨鐵工廠辦公樓。
2019年起,大東區陸續挖掘保護歷史文化資源, 2021年,大東區又迎來了“堂子廟巷”的整體規劃方案公示。
而大亨鐵工廠早已開始了修繕工程,大東路路面改造工程也在2020年順利完成。
就這樣從西到東,分布了四個現在和未來的網紅打卡地。皇姑區作為傳統的市內五區并不缺這樣的資源,但是還沒有出現這樣有網紅氣質的地方,你們覺得哪個會成為那個代表皇姑區的地方呢?簋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