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報喜萬象更新,明月生輝歡度佳節。作為春節過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是一元復始,也是大地春回、慶賀春節的延續。在老百姓心中,元宵節寓意著幸福團圓,更是意義非凡。
除了賞花燈、吃元宵,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元宵盛宴中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便是“元宵晚會”,每年元宵晚會,總會讓觀眾看到“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般的閑情熱鬧,亦有“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般的盛世壯觀,更不乏情人間“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曖昧浪漫氛圍。
早在今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1年元宵晚會》開播前,#央視百名主持人元宵同框#的話題便上了熱搜,央視主持人舉著燈籠猜燈謎的視頻更是在各大社交平臺刷屏“自來水”傳播。
晚會正式播出后,更是憑借其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贏得了所有網友的一致好評,“一家人圍坐,吃著元宵看央視元宵晚會”依然是所有家庭元宵佳節必不可少的“儀式感套餐”,接地氣、聚民氣、有生氣,也成為網友們對元宵晚會的集體好評。
最豐富的節目品類
最喜慶的佳節氛圍
按照中國的民風習俗,正月十五是過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意味著元宵節過后,大地復蘇,春回氣暖,所有人正式開始投入到忙忙碌碌的勞作中。因此,人們對于元宵節的重視和期盼不輸于新年,而充滿節日儀式感的央視元宵晚會也讓老百姓們在元宵佳節當晚最為期待。
迎著辛丑牛年的第一輪滿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1年元宵晚會》拉開大幕。整臺節目融合歌曲、舞蹈、小品、相聲、雜技、魔術、武術、戲曲、音樂劇等多種豐富的藝術形式,打造了一臺“歡樂吉祥,喜氣洋洋”的文化盛宴。
花好月圓元宵夜,熱熱鬧鬧過佳節。為了能夠讓觀眾們深刻感受到元宵佳節的氛圍感和儀式感,今年的元宵晚會延續了春晚的豪華陣容,參演嘉賓們既有德高望重的老一輩藝術家,也有年輕的文藝新秀,一眾表演嘉賓們在“跨界”和“混搭”中玩轉經典,看點十足。
十多天前的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中,語言類節目就贏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元宵晚會繼續將語言類節目比重放大。蔡明、潘長江、李雪琴、孟鶴堂、王寧、金霏、陳曦……一眾語言類節目的老將新秀們齊聚一堂,用2個小品、2個相聲串起整個元宵晚會。
晚會播出后,很多網友對元宵晚會這樣的創新形式點贊好評,“在幽默風趣的語言文化中感受濃重的元宵佳節氛圍,兩個小品、兩個相聲串起整場晚會,全程笑點!”
除了品類豐富、編排精良的節目外,元宵晚會必不可少的品元宵、猜燈謎環節也讓整個晚會節日的氛圍更濃了。
穿插于各個節目間的猜燈謎環節,將觀眾與晚會舞臺緊緊的聯系在了一起,增強了觀眾們的沉浸感,更讓所有人在“猜燈謎”的互動中感受語言解謎的神奇以及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品類豐富的節目內容、笑點密集的語言包袱、充滿節目氛圍的傳統習俗……央視今年的元宵晚會將節日團圓喜慶氛圍烘托到了極致。也難怪不少年輕網友留言刷屏“這么多年過去了,央視元宵晚會依然是正月十五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
小切口揭示大道理
最真實煙火氣講述人民生活
真正的好節目一定是通俗的、共情的,貼近人民生活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1年元宵晚會》播出后,很多觀眾都從中感受到了貼近真實生活的共情感,從小切口深入,在潛移默化中講述人生道理,節目內容貼近人民生活,既不乏藝術上觀賞性,又充滿接地氣的煙火感。
語言類節目以小見大,用最簡單平凡的生活小事傳遞人生哲理,讓觀眾在笑鬧中品味人生百態。
如蔡明、潘長江、李雪琴、孟鶴堂、王寧帶來小品《彩排》,以婚禮為背景,以趣事為引子,在一個接一個的包袱中讓觀眾重拾對婚姻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尤其是在當下“恐婚”焦慮感倍增的社會大環境下,小品《彩排》背后所折射出來的人生道理值得品評深思。
孫濤、邵峰、黃楊、張海燕、張瑞雪帶來小品《聽你傾訴》則是從互幫互助的小事為切入點,笑點和痛點并存,溫暖與感動交織,讓觀眾在看完節目后學會傾聽、懂得傾聽、善用傾聽。
除了語言類節目深入人民生活,晚會還在節目創新和融合上深度延展,在保證觀賞性的同時融入人文情懷,突破視覺上的享受,給予心靈和精神上的震撼。如郭冬臨領銜創意演繹的情景音樂劇《就地過年》緊扣今年各地號召就地過年的政策,在音樂與舞臺劇創意結合的同時,給大家還原了“打工人”們不一樣的溫馨“年味”春節。
藝術來源于生活,并走向生活。對于廣大文藝工作者來說,他們的愿望和期待就是能夠將高雅的藝術與人民的生活緊密連接起來,讓藝術充滿煙火氣,也給生活增添點情趣,為了表達廣大文藝工作者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決心和信心,元宵晚會上十幾位資深老中青藝術家們更是匯聚一堂,共同唱響歌曲《到人民中去》,讓觀眾們深深感受到了元宵晚會節目的用心和用情。
無需一味簡單地說教,而是以老百姓日常生活細微小事為切入點,在笑語包袱中緩緩舒展人生哲理,將情寄予表演,為表演賦予生命,寓教于樂、感同身受,或許這也是今年元宵晚會最令人動容的地方。
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
今年的央視元宵晚會依舊貫徹總臺主流思想,將傳承與弘揚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為己任,讓觀眾們在晚會中感知中國藝術的精彩和魅力,增強文化自信心,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
為了能夠讓觀眾們在晚會中體驗傳統節日的儀式感,在元宵佳節的喜慶氛圍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風采,央視元宵晚會更是在節目編排上下了一番功夫。
雜技《豐碑》舞臺視覺感染力濃重,表演人員更是技能滿分,整個表演渾然天成,宏大的史詩質感讓觀眾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民間技藝的震撼魅力。
中華武術表演《氣沖牛斗》不僅展現了中華武術的深厚底蘊和觀賞魅力,節目還融合了現代AR技術,特效逼真生動,將“牛”年的喜慶烘托到了極致。
最讓觀眾們印象深刻的戲曲《梨園芬芳》更是名家匯集、名段薈萃,整個表演集合了京劇青衣的梅、尚、程、荀派,花臉的裘派,老生的馬派、老旦的李派等流派,表演人員一開口立馬讓觀眾們忍不住拍手稱贊,戲曲腔調純正敦厚、余音繞梁,恍若置身戲曲梨園般享受至極。
一出出充滿中華文化底蘊的節目展示,深刻的讓觀眾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文化在歷史演變中的痕跡與活力,節目內容與時俱進的創新和融合,更是讓我們看到了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包容性和創造力。
除了讓觀眾感受到文化內涵濃重的節目外,今年元宵晚會還搬出了“國家隊的牌面”——來自各頻道、頻率及新媒體平臺的數百名央視主持人。他們戴著紅領巾、拿著充滿節味感的小燈籠、福字、春字、年年有“魚”等道具齊聚元宵晚會,一起唱響《難忘今宵》,將元宵佳節的祝福傳遍神州大地、五湖四海,更將中華民族的這份文化自信傳至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小舞臺展現大時代,央視元宵晚會以趣味化、年輕化、互動化為基調,以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目標,書寫奔涌的家國情懷,唱響新時代的盛世歡歌曲,也傳遞出濃重的文化魅力。
品類豐富的節目、喜慶熱鬧的互動、璀璨絢麗的舞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1年元宵晚會》為觀眾呈現了一場無與倫比的視覺饕餮盛宴,也讓觀眾們度過了一個充滿儀式感、共情感的元宵佳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