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晚間,順豐控股發布了一份讓股民“猝不及防”的一季度業績預告。公告顯示:順豐控股預計今年1至3月份凈利潤虧損9億元至11億元,對比去年同期盈利則為9.07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順豐預虧10億元至12億元,去年同期盈利8.32億元。
順豐的業績“爆雷”在各股吧中掀起軒然大波。有“雪球”股民表示:“這個虧損實在想不通。順豐單子多如牛毛,去年還盈利9億。今年沒有任何疫情影響,突然暴虧9億?實在沒有看明白。”
順豐對此給出了官方解釋,作者進行歸納后,將主要原因整理如下:
1、 順豐第1季度處于新業務開拓關鍵階段,增加前置性資源投入,成本承壓。
2、 去年疫情延緩了順豐的資本性開支投入,出現產能瓶頸。今年順豐加大投入,進行中轉場自動化產能升級以承接增量。預計第2季度將緩解產能瓶頸壓力,今年下半年開始釋放規模效益。
3、 春節期間順豐響應“就地過年”政策,給在崗人員補貼,經營成本攀升。
4、 快遞同行在春節均未打烊,順豐的散單業務被分化,增長低于預期。
5、 今年4月順豐推出特快及新標快產品,將為時效件增長帶來新動能。
不過,資本市場與股民對這份解釋并不買賬。4月9日開盤后,順豐股價直線跌停。
作為集齊規模、市值、科技能力、服務、美譽度的快遞“國民企業”,順豐的此次業績爆雷是否果真毫無預兆?突然出現虧損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虧損范圍符合市場預期”
實際上,從業內人士角度看,順豐的業績爆雷并不令人意外。貫鑠企業CEO、上海交通委郵政快遞專委會副主任趙小敏對作者表示:“這樣的虧損范圍是符合市場預期的。”
從3月18日順豐公布的年報看,形勢已不容樂觀。年報顯示:過去一年,順豐的市場份額收縮了2%左右,第四季度凈利增速為16%,比照前兩季度均超50%出現了明顯放緩。順豐股價比照年初,也已下跌了30%左右。
順豐凈利增速下降在財務層面的核心原因在于單票收入下降、電商件增量的流失、市場份額的下降。
2020年下半年,隨著疫情后產能迅速恢復,以及拼多多、直播電商等帶來的電商件持續增長與活躍,全國快遞包裹量出現了大幅提升。
2020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完成830億件,同比增長30.8%。據順豐年報披露,2020年順豐速運物流業務件量為81.37億票,上年同期為48.31億票,同比大增68.46%。
看起來,這是順豐的明顯利好——但對手的單量增加了更多。根據2021年2月的快遞經營數據顯示,韻達股份(002120.SZ)、申通、圓通單量比照去年均增長了超過100%。從市場份額來看,與通達系對比,順豐也是在2020年唯一市場份額出現下降的快遞公司。
此外,順豐素來以單票收入傲視群雄,才取得了市值的領跑地位。但去年,順豐的單票收入未能獨善其身。財報披露,2020年順豐速運物流業務的票均收入為17.77元,上年同期為21.94元,同比下滑18.99%;毛利率也相應地從17.42%降至16.35%。
《棱鏡》在4月5日文章《義烏快遞再次擊穿1元!這次攪局者是拼多多和極兔》中曾談到:2021年1月快遞服務業務經營數據顯示:順豐、圓通、申通、韻達的快遞業務單票收入分別為17.26元、2.38元、2.51元、2.23元,同比降幅達到12.4%、19.3%、23.9%、22%。在海外上市的中通雖未單獨披露單票收入,但CFO顏惠萍表示:2020年中通也將單票價格下降了約2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