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微笑了
曹德旺,是一個神奇的企業家,他這一生過得太充實、太踏實且有格局。
9歲之前,曹德旺都沒有名字,大家都叫他“小印度”。后來,村里的先生長福伯幫他取名為“德旺”,寓意“聰明又有德,必然興旺啊……”
聰明調皮的曹德旺,9歲上學,14歲卻輟學,成為隊里的放牛娃。
15歲那年,父親對曹德旺說:“做事要用心。有多少心就能辦多少事。你數一數,有多少個心啊?”
曹德旺伸出手說著:“用心、真心、決心……十個指頭數不完,真有那么多心嗎?”父親回答:“當你悟到這些道理時,爸爸或者已經不在人世了……”
后來,曹德旺也去賣過煙絲、販過水果、修過板車。再后來,他把握機遇,承包高山玻璃廠,進軍汽車玻璃行業,成立福耀,開始了商業之旅的第一步。
從一個農村的放牛娃,到聞名世界的玻璃大王,曹德旺是怎么一步步建立自己的商業帝國?又是怎么樣歷時數年,花費一億多元,相繼打贏了加拿大、美國兩個反傾銷案,贏得市場的?他身上又蘊含著怎樣的商業秘密?
他是不行賄的企業家,自稱沒“送過一盒月餅”,以人格做事;他是行善的佛教徒,從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曹德旺累計個人捐款已達60億元……
這一切均在他自傳《心若菩提》。談及寫傳記的初衷,曹德旺這樣說道:“對我來說,這是一件十分痛苦的差事,但念在這是為了介紹中國企業家是怎么成長,促成外國人對中國進一步了解,就這樣上陣了。”
現摘取其中印象較為深刻的幾點,與大家分享:
一、關于貧窮與志氣
母親常說,“天下沒有人會同情你的貧窮,也沒有人為你解決。
要擺脫貧窮,只有靠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窮不可怕,最怕的是沒志氣。做人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完整,最需要的是取得他人的信任。”
這些話,打小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里。
二、關于打雜與自我認同
在我看來,能不能吃苦,經不經得起折磨,是一個人能否真正成才所必須的基本素質。
艾科卡說,我用25年時間為福特工作就是為了這最后五年大干一番。每個人的一生可能多半時間都在打雜,有機會了你才會做些重要的事情。
但前面這十幾二十年的雜事,你是一定要做的,不打雜人家怎么了解你呢?只有努力地去做些小事情,你才有可能了解這個公司,才會和這個公司有親和力。
一個人如果現在不打雜,以后永遠要打雜,現在打雜,以后永遠不打雜。打雜可以理解為為學武功給師傅掃地倒罐,也可以理解為初生牛犢為自己無知付出的代價,也可以理解為和企業建立親和力的一個過程。
三、關于人生信念
我一直堅持三個信念: “國家會因為您而強大。社會會因為你而進步。人民會因為有您而富足。雖然這三句話看著有點大,但我卻始終作為人生價值觀的燈塔來樹立。”
《心若菩提》是曹德旺的親筆傳記,豆瓣評分9.1分。沒有華麗的辭藻,一筆一畫地給我們展現了曹德旺是怎么從一個放牛娃到玻璃大王的,讓你了解到中國企業家是如何成長、把握時代機遇以及決策的,受益匪淺。
讀了很多名人的傳記,但曹德旺這本《心若菩提》讓我深感觸動與震撼。也許,別人的運氣你是學不來的,但別人處理人與人、自然、天地神鬼的關系的方法是有章可循的。
有人說,成功人士一旦發現別人的好習慣,就會立刻將這個習慣變成自己的。
愿你能跟隨曹德旺的腳步,把他好觀念、前瞻思維以及方法,變成你自己的,過上富足的人生。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