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微笑了
結婚生子是人生大事。
不少人在結婚以后,就會產生一種“塵埃落定”的淡定與滿足,這很自然。
甚至還有些人會錯誤地以為“結婚就是愛情故事的美好結局”,把自己依附于伴侶,忘記了婚姻是需要經營的,是容不得半點的懈怠與馬虎。
在婚姻里,不少人或多或少存在一種依附心理。
正如,《婚姻心理學》一書提及到,“依附心理就是把別人當成人生寄托,一旦你需要的人離開了你,變了心,你就會感到被拋棄了,茫然不知所出,精神極為痛苦。如果你依附的是一段婚姻,那你就會把婚姻看成了人生的全部,失去婚姻就像是失去了一切。”
這種強烈的依附心理,主要源于童年時期安全感的缺失。而鑒于社會分工、情感需求、大環境等因素影響,女人對婚姻的依賴一般比男人大,甚至還有少部分經濟獨立的女人也難以做到真正意義上精神獨立。
不少女人結婚以后就成為了全職太太,生兒育女、伺候一家老小,過上了“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的生活,從來未曾想過自己到底真正需要什么。在她們眼里,丈夫的未來就是自己的未來,所以犧牲自己成全家庭,把自己一輩子托付給男人。
但,這樣依附婚姻的男人,就真的能如愿過上好日子嗎?很大概率,不能。因為有依附心態的人,是難以被平等尊重與對待的,這談何幸福?
記得,蔡康永曾這樣說過,“你把你的未來,統統都交給一個人,你說這是愛,還是懶?”其實,把自己的人生寄托在男人身上,這是一種偷懶的行為,是難以幸福的。因為跟男人無法平等,就沒有太多話語權,只好越來越卑微的討好,卻吃力不討好反被嫌棄。
無論是婚姻還是平時相處時,男女雙方保持尊重與平等很有必要。對此,俞飛鴻曾這樣說:“我覺得在《簡愛》里頭,簡愛對羅切斯特說,‘我們在精神上是平等的’,這句話在今天仍然是這樣。
如果你是一個男人,你位高權重,你是個富翁,對我來說,你在精神上不比我高任何多少,我們在精神上互相平等。只要做到經濟自主、生活自主,那么你的那些權力和你的財富,對我完全沒有意義。”
女人啊,想要幸福,請別依附于他人,要追求平等與獨立。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獨立,不依附呢?
在很長一段時間,總有不少全職太太表示自己很焦慮:我也想出去賺錢,但孩子怎么辦?我也不想依附男人,但一直沒有安全感,感覺自己似乎被拋棄、被取代,這又如何是好?
其實,成年人之間本就沒有“拋棄”一說,只有不合適。
作為全職太太的一方無疑是弱勢的,只要你沒有放棄自己,就算婚姻破裂了,就只能說明:你們倆不合適罷了,只要你人格是獨立的,就沒有人可以“拋棄”你。
想要在婚姻中獲得尊重,不想依附于男人生活,那么請你做到精神上的獨立。而想要精神獨立,那么你就要有自己的原則、看法以及規劃,有能力把日子安排好,要有這樣一份堅定與自信:就算離開所有人,你都能活得好。
人生在世,想要活得充實,需要找到一些事物作為寄托,不然漫漫人生路就難以感到孤獨與寂寞。婚姻只不過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應該是你人生的全部,也沒有必要把自己未來依附于某人身上。
在這里給女人提個醒:
在婚姻里要盡可能經濟獨立,人格獨立,保持成長。就算離婚永遠不會發生,也要自己有能力與底氣獨自一人也能活得敞亮。
也許,因為某種原因,你不得不待在家里做全職太太,但請你多為自己未來考慮,努力讓自己增值,尋找合適的機會來完善自己。
沒有你沒有安全感,那么你就多看書多思考多實踐,一步一步提升自己,而不是無條件地對男人好。 愛一個人并不是你對他好,他就會對你好,而是你對他有價值,他才會一直需要你,離不開你的。
《好婚姻,就是一次又一次愛上對方》這本書有一句很棒的話:“長久的好婚姻,就是讓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愛上對方。所以,在一次又一次的誘惑面前,在一次又一次的乏味面前,請堅定自己當初的決定:愛她,再一次,直至終老。”
好的婚姻是一次又一次愛上對方,而這個愛的能力是需要互相培養的。
女人,別把自己一生依附他人。
這種懶與依附,會讓你吃盡苦頭的。
平等、被需要、有價值,才是婚姻的定海神針。
余生,最值得依靠的人是自己。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