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城河,繞城挖鑿,御敵侵犯,是城防體系里面的重要一環。
《過秦論》有言“因河為池“,算是現實世界里護城河的一個極致吧。另外,長江也有天塹之稱。
只不過,在摧枯拉朽的大勢面前,誰謂河廣?一葦杭之。
后來,巴菲特把護城河的概念引入市場經濟領域,更多是出于投資收益的角度。漸漸地,護城河成了個時髦詞,言必稱要打造自己的護城河。
只是,嘴巴吐出這個詞兒的時候,估計很多人是沒有底氣的。護城河,可能遲滯敵人的進攻,卻擋不住敵人的攻城略地。
找個護城河,其實是偷懶的路子。
一則有跡可循,靠著天然的、后天的水系,今天挖深一點、明天加寬一點。
二則看得見嘛,給敵人看,你要攻擊我,可是有難度的哦。給上峰也好報業績,這可是肉眼可見的土石方量。
三則給自己些底氣,能做的我也做了,應該能頂事。至于能不能真頂事,那就聽天由命吧。
那么,問題來了:不搞護城河,搞什么?
做冰山!
沒錯,就是那種搞翻泰坦尼克號的冰山。
冰山靜漠無語,行蹤不定。最重要的是,人們能看見的只有他實際體積的十分之一。觀感確是不好,因為人們無法直觀感受到那種體量和實力。
然而,浩瀚大洋,風云詭譎,冰山屹立,巨輪避之不及。
如何做冰山?
《我們的經濟政策》一文給了很好的思考路徑。
大致梳理下,經濟建設的目的是供給戰爭,鞏固工農及自身領導,同時為今后布局。以此為起點,發展工農生產、促進交流合作。作為補充和延伸,容許私人經濟、約束非必要支出。
換言之,先搞清楚底層邏輯和主線,再談實現的主要方式和注意事項。特別是清晰指出了基礎(間接的,不可見的)對上層(直接的,可見的)的作用。
以市場化的企業為例,其目的是通過價值創造及交付,來實現盈利和發展。那么,其底層邏輯就是價值的創造和交付能力。圍繞這一點,如何來內部激活,如何來外部助力,如何來界定事項優先級,如何來靈活包容,如何來開源節流。理性的企業自有答案。
市場競爭重不重要?當然重要。在同一維度/海平面上競爭,體量小的與體量大的互懟,結果顯而易見:一個是傷筋動骨,一個不過是輕微剮蹭,大不了禿嚕層皮。
護城河、冰山,是兩個概念,不同的概念承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行為取向。只究其形,不求其神,結果當然也不同。譬如“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譬如“結硬寨,打呆仗”,譬如堡壘政策,形似而神異!
(文耕坊—景軒bookhike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