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天的競拍,廣州第二次集中土拍終于結束了。
最終48宗地塊,23宗成交,25宗流拍,流拍率為52%;如果算上之前沒有進入競價環節的20宗地塊,那么數據則是68宗地塊流拍45宗,流拍率高達66%。
顯然,這樣的成績被稱為歷史最慘都毫不為過。
那么這次土拍為何會如此慘烈?對樓市有怎樣的影響?接下來購房者又該如何買房呢?下面我們來一一討論。
1、土拍結果意不意外
雖然廣州二次土拍的結果有慘不忍睹。但業內對于這樣的結局其實已有預期。
為什么?
其一是拍地政策的收緊;
二次土拍曾經過2個月的延期,之后帶著史上最苛刻的條件重新掛牌。而新增的限地價、限房價、限馬甲等系列政策,則讓房企的心情涼了一大截。(延伸閱讀: )
在這樣的限制之下,房企就很糾結了,不買地活不下去,買了地會活得很累。
其二是房企的資金吃緊;
一方面三條紅線的存在,讓諸多房企的融資并不順利;另一方面市場的冷淡,收入看似沒減,但回款慢了。
現在的錢是即不好借,又不好賺,現金流趨于緊張,花錢便也只能精打細算了。
你看有的千億房企也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更別說規模小一些的房企了。
其三是地塊的吸引力不夠;
二次集中供地中,也許是為了控制地價,優質地塊并不多,對房企的吸引力不算很大。
事實上,要不是有一些國家隊房企支持,流拍率很可能會更高。
比如廣鋼地塊,要求競得者配建廣鋼公園,市政道路等公共設施,光這些成本就好幾個億了,最終也只有中海和保利兩家報價。( 這里透露一下,雖然地塊是被中海拿下,但實際上后續是中海和保利聯合開發。 )
而更多的房企抱著寧缺毋濫的觀望態度,等待著合眼緣的地塊出現。有小道消息,此次很多房企沒有出手,就是在等第三次土拍的某些優質地塊。
所以,這次土拍不及格的成績,我認為情有可原,不算意外。
2、土拍的后續影響
在樓市基本面確定的情況下,二次土拍對其并不會有太多的沖擊,更多的還是對土拍市場的影響。
而在此次土拍之后,廣州土拍可能會出現松動,畢竟政府控地價很重要,但把地賣出也很重要。
因為這不僅是關系著自身的財政收入,更關系著后續市場的供應,尤其是在保障房方面,還需要房企們出錢出力。
所以第三次集中土拍的限制政策大幾率會有所放松,帶來的地塊也會更優質。
第三次集中土拍應該會在11月份到來,大家不妨關注一下。
3、土拍給買家的啟示
雖然此次土拍對樓市沒有什么影響,但對于購房者來說,卻又不少的啟示。
事實上,土拍市場中的房企,跟房產市場中的購房者,所面臨的局面極為相似。
例如,兩者的購買力都被嚴格的限制,土拍對房企 的資質、融資、貸款、保證金等都有要求 ,買房則對購房者的首付資金來源也有限制;
兩者都不能利用高杠桿,房企融資不易,買家貸款不易;
兩者買入的成本都很高,房企需要一次性付款或有更多配建面積,而購房者則需要準備更多的首付 。
是不是有種同命相連的感覺?
而兩者的不同點在于,房企更專業,能夠基于環境而做出對自身更有利的選擇;而購房者則更多的是小白,對于買房這件事,懵懵懂懂,不知所措。
所以在土拍市場上發生的一切,其實相當于給購房者好好上了一堂買房指導課,主題便是:在冷淡的市場下,如何買房更加穩健?
第一、買城市中心區;
從土拍的結果看,流拍的地塊大多是郊區,而中心區的地塊則都成功出讓,相對來說更加安全穩健。
第二、買地段核心區;
如果實在要買郊區,就買區域的核心地段,比如花都的區府板塊,增城的新塘,都是區域中的代表。
第三、選擇剛性資源;
在市場不確定的情況下,買有剛性需求的會更穩妥;像地鐵、教育、成熟的生活配套等都屬于剛性需求;而類似江景則不屬于。
比如番禺石樓鎮利豐北側地塊,可謂一線望江,起拍樓面價也才14545元/平,但還是難逃流拍命運。
第四、觀望躺平,靜待時機
此次土拍結果, 房企給政府傳遞的便是一種觀望態度。
在資金緊張,地塊限制條件增多的情況下,房企更多的選擇了躺平,瞄準自己的心儀地塊,靜待后續的變化。
而這也會使得政府不得不考慮,是否要放松下一次的土拍限制?如此,房企的機會便來了。
事實上,市場冷淡的時候,只要時間夠長,急的就是賣方,而買方則有更多的撿漏機會。
以上對應到你現在買房,也同樣有效。
所以這一趟課的筆記你記好了嗎?如果沒有,評論區留言,咱們一起討論。
如果你有買房的打算,不妨先關注一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