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心象的詠嘆”是廣州太古匯十周年系列活動,意在用藝術傳達對時間的理解,由知藝文化策展執行。對“時間”命題的品讀,既和廣州太古匯今年更新的品牌標語—“幸匯此刻Where Time is the New Luxury”的品牌主張有關,也和我們當下身處的不確定的現實有關。展覽以多媒體建筑裝置的綜合方式呈現,強調藝術表達的數據可視化和在地性鏈接,營建了一個具有多維體驗的時空實驗室。
廣州太古匯十周年系列活動
多媒體建筑裝置展:此刻,心象的詠嘆
展期:2021.10.22-11.21
地點:廣州太古匯 L3層南玻璃盒
參展藝術家:郭振江、姚春旸、梁海盈
新媒體創作支持:CT.LAB
策展人:楊青
展覽統籌:李姍姍 王若夢
執行機構:知藝文化
紀錄片制作:啟人憂天
主辦機構:
Multimedia and Architectural Installation Exhibition
Chant of the Present Imagery
Duration:
22/10/2021–21/11/2021
Location:
Taikoo Hui Guangzhou,
South Glass Box, Level 3
Artists:
Guo Zhenjiang
Yao Chunyang
Liang Haiying
New media creation support:
CT.LAB
Curator: Yang Qing
Co-ordination:
Li Shanshan / Wang Ruomeng
Executing agency:
ART ZHIYI
Documentary Production:
Inspiring Voyage
Hosted by:
在后疫情時代背景下,人與人的鏈接和交流顯得更加珍貴和重要。而廣州太古匯作為一個城市地標,也將為人與人的相遇創造更多空間和可能。廣州太古匯今年更新的品牌標語——“幸匯此刻Where Time is the New Luxury”,強調“時間才是真正的奢侈品”,從物質層面轉向精神層面,讓藝術成為重新鏈接社群、建立溝通的載體。
太古匯外觀、內部實景圖
?太古匯廣州
在2020年疫情到來后,人們的時空觀都受到了影響和改變。在生活反復受到不可抗力左右時,人與人的距離,人與城市的距離,人與空間的距離,都在不斷產生伸縮、變形和隨機波動。人們的時空感正在發生位移,甚至劇烈地影響我們對世界的再次打量。假如說,我們以往是通過在時間中填充無數外在內容,來形成自己生活的刻度,那現在則不得不用另一種內在的心靈感知來標注生命的記號。
無論是廣州太古匯更新后的品牌主張,還是我們當下身處的不確定的現實,都在集中思考和品讀著“時間”這一命題。時間既是藝術家長久不衰的創作母題,也是每個人感同身受的生命經驗。
郭振江本次參展作品《白日星空璀璨》建筑模型
?玳山設計
姚春旸往期演出《閃光縫隙》電子音樂會
?曾智
梁海盈往期作品《爻01之三》綜合媒介
?梁海盈
本次展覽意在用藝術傳達對時間的理解,以多媒體建筑裝置的綜合方式呈現,打造了一個具有多維體驗的時空實驗室。參展藝術家郭振江、姚春旸、梁海盈將他們各自對時間的認知,分別以不同維度的藝術感觀進行表達,但彼此之間的創作又互相“咬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仿佛一場有趣的接龍游戲。
藝術在當下的表達,越來越傾向于在地性和數據化。在地性建立了每位觀眾和藝術在此時此地的直接鏈接,數據可視化則通過技術的支持,將創作想象力和視覺表達可能性擴大得無窮無盡。這些也是本次展覽作品非常突出的特點。
《白日星空璀璨》星軌在空間上的投影研究
?玳山設計
《影敘》編輯及數據處理
?梁海盈
《不存在的存在》聲音編輯制作
?姚春旸
郭振江作為建筑師,其參展作品《白日星空璀璨》在本次展覽中延續了對空間與光影關系的研究。他根據展覽期間廣州太古匯上空的星云軌跡,通過數據推算構成建筑裝置頂部的鏤刻圖形。當光穿過一道道鏤空的間隙,光影將充滿內部空間,形成一個光影意象復刻的沉浸式裝置。裝置的外部輪廓則因應光影的形態以及裝置所在場地的動線變化而有機生成,充滿生物感和未來感。建筑師浪漫的想象,為理性和嚴謹的建筑研究注入了靈動的藝術表達。
《白日星空璀璨》設計過程
?玳山設計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照片
姚春旸的聲音作品《不存在的存在》以聲音的“設計感”為出發點,為整個建筑裝置營造充分的氛圍。在貫穿全場的主旋律部分,藝術家根據建筑裝置內光線的明暗變化設計了一個聲音感應裝置,光線變化可以觸發樂器音色的強弱和旋律走向,音樂與建筑物內部光線的交互效果將帶給參觀者更即時、靈動、有趣的體驗。
同時,現場還有兩組獨立進行的聲音,分別來自在廣州太古匯的實景聲音采樣和藝術家的人聲詠唱。這三種聲音素材并行,可以讓觀眾在裝置內不同位置感受到不同的“聲音景觀”。
姚春旸在廣州太古匯做實地聲音采集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照片
姚春旸-廣州太古匯在地聲音采集節選音頻:00:00/01:09
梁海盈的影像作品《影敘》以“水”為觀察對象,通過不同方法對水的觀察實驗,呈現出“剛、柔、急、舒”四個意境片段。圖像在超現實的交錯、重疊、矛盾與回環中,建構了直指內在世界與心理空間的精神場域。該視頻影像生成的音樂參數,結合了姚春旸的聲音作品。兩位藝術家都從水的意象中獲得創作靈感,又在作品中融合對話。
《影敘》
?梁海盈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照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展場戶外LED大屏幕上的新媒體藝術作品《B612》,將展覽的建筑裝置概念進一步延伸,借由實時采集到的天氣、環境、地理、溫度等自然數據,驅使畫面中的星軌不斷變化顏色與流轉速率。作品希望人們在這星移斗轉間,與時間和宇宙共處,找尋到屬于自己的心靈軌跡。
《B612》創作手稿
?CT.LAB
同時,在展覽期間,廣州太古匯還將面對不同年齡和興趣的觀眾推出豐富的公眾活動,包括建筑手工紙工作坊、身體劇場工作坊、音樂聆聽工作坊,以及藝術家姚春旸的聲音行為表演。這些活動從不同層面帶領觀眾進入、體驗和理解作品,也是策展機構知藝文化一貫注重的藝術互動性、參與性與體驗感的體現。
參展藝術家們在作品中所表達的對時間和永恒的感知,都是心象外在的投射,仿佛一段心靈的詠嘆調。在藝術內在的審視和自我獨對中,我們希望重新喚醒每一個生命體感知世界的本能。
策展人
楊青
知藝文化創始人
資深媒體人、藝術策劃人、文化評論者
基于長期的媒體生涯而形成的傳播思維和視角,楊青一直致力于建立藝術與公眾之間的溝通與連接,試圖消解藝術和大眾之間的話語壁壘和交流障礙,不斷拓寬公眾對藝術感知的邊界。其個人研究和寫作亦圍繞藝術與公眾關系的建立,關注藝術在地化實踐、公共藝術探索、區域和族群文化的地方獨特性等議題。
楊青近年在北京、廣州、香港分別參與組織不同的城市藝術公共平臺,包括畫廊周北京、廣州設計周、香港藝術月、平常藝術節等,對南北藝術生態均有深入參與和觀察。主要參與策劃的藝術和文創項目包括:荔灣藝境(2021)、和美術館開館啟動展《世間風物》(2020)、時代中國《平常藝術節》論壇(2020)、廣州設計周年度特別藝術項目《城市藝向》(2018)、畫廊周北京(2018)、北京民生美術館《后感性-恐懼與意志》(2017)、正佳廣場藝術顧問(2012-2015)、深圳觀瀾湖集團藝術與文創顧問(2015)。
楊青的文化觀察和藝術訪談發表于《生活月刊》、《周末畫報》、《羅博報告》、《藝術世界》、《畫刊》、《碧山》、《典藏》、《褶子》等文化與藝術專業期刊,亦曾接受北京民生美術館、新世紀當代藝術基金會、香港M+美術館委托進行藝術家個案研究和學術訪談。
參展藝術家及作品介紹
郭振江
《白日星空璀璨 》
空間裝置
木、光
23.4 x 17 x 3.6米
2021
Zhenjiang Guo
Starry Day
Spatial installation
Wood,Light
23.4 x 17 x 3.6M
2021
展覽期間太古匯所在位置的星云軌跡被推算并設計為圖形,鏤刻在裝置頂部。當光穿過一道道鏤空的間隙,光影將充滿裝置內部空間。裝置的曲線則因應光影的形態以及裝置所在場地的動線變化而有機生成。作品用建筑空間的方式創造了一個實現光影意象復刻的沉浸式裝置,它延續了建筑對光和影的研究。創作者浪漫的想象,為理性和嚴謹的建筑研究注入了靈動的藝術表達。
英國倫敦學院大學(UCL)建筑學碩士,廣州美術學院客座副教授。曾于英國扎哈-哈迪德建筑師事務所(ZAHA HADID ARCHITECTS)任職建筑設計師十余年。自2015年創立事務所“玳山設計”,繼續建筑、室內、城市更新改造等設計探索,同時作為裝置藝術家開啟跨界創作實踐,作品曾于深圳城市\建筑雙年展以及廣東時代美術館、方所等藝術空間展出。
姚春旸
《不存在的存在》
聲音作品
合成器、弦樂組、人聲
實景采樣:
太古匯商場實景錄音、云南麗江大研鎮巷內溪水聲
燈光與聲音交互設備:
IO Light MIDI Controller
10分鐘
2021
Chunyang Yao
Non-exit Existing
Sound Art
Synthesizer, string ensemble, voice
Sampling: Field Recording Taikoo Hui shopping mall , stream sound Dayan Town, Lijiang, Yunnan
Light and sound interaction device : IO Light MIDI Controller
10 min.
2021
聲音無處不在,當感覺“安靜”時是否是絕對的靜寂呢?并不然,只要存在產生震動的介質就有響動,聲音——以為不存在之時,實則一直都在。
時間就像延綿流淌的河,一切在水中的東西,都隨著水流流去。十年是過去,“對于我們現在才是存在,之前與之后都不存在;但是,現在是過去的結果,并且孕育了將來,所以真正的現在是永恒的。”(黑格爾)
此時此地,在聲音的河流中,直接感覺時間,詠嘆永恒。
姚春旸
《不存在的存在》
聲音裝置現場表演
30分鐘
2021
Chunyang Yao
Non-exit Existing
Sound Installation Live Performance
30 min.
2021
時間的信使在光影中漫步,一步步拽拖著時間。漸漸聲音從無到有,再衰退消失,一縷縷時間漸漸飄起。
信使低下頭,見到一地散落的微塵,它們也有聲響,聽!
一粒粒時間,點點分離。——不存在
存在!“存在”在變化中,
時間讓光影變化——存在!
聽, 光影讓聲音變化——存在!
時間讓人的存在變化,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從聽到說——存在!
生于云南麗江,納西族,作曲與聲音制噪人。碩士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專業。從2015年起,開始個人電子音樂計劃,主要以人聲、實景錄音和電子聲音設備為主要元素進行創作和現場演出。除了為電影、舞蹈、短片配樂之外,她還創作、策劃和執行了多場大型現代舞與音樂的跨界劇目。2020年,姚春旸開始以納西族文化、風俗為內容,用肢體和聲音進行名為“聲音劇場”的演出系列。同年11月成功完成作品《此地》,并被英國電子音樂雜志《The Wire》報道。
梁海盈
《影敘》
數字媒介、綜合媒介
尺寸可變
2021
Holly Liang
Shadow Narration
Digital media, Integrated media
Variable size
2021
潭影空人心,水是內心的顯象。
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下人類生活節奏隨之加快,倍速生活席卷而來。作者通過采錄不同時空下的水聲和圖式進行科學分析,欲在快速流動的變化中尋找永恒存在的“物與觀念”。作品《影敘》以水觀時,通過參照古人與水相互觀照這一行為進行視覺敘事,結合水圖式中“渦旋”、“平行”、“對稱”、“環形”的視覺結構及其 “剛、柔、急、舒”四個內在意蘊,意在建構直指人類內在世界與心理空間的精神場域。
與水相互觀照之時,直面內心深處,抵達心之境。
1996年生于廣東,2021年碩士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同年起博士就讀于澳門科技大學,師從王紹強教授,在當代視覺藝術領域中結合科學、美學、視覺心理學等進行綜合性實驗探索,尋求當代圖像語言的新可能性。相關作品曾展出于深圳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展覽館、北京751國際設計節、武漢國際會展中心,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等。現生活工作于廣州和澳門兩地。
郭振江 X CT.LAB
《B612》
新媒體藝術裝置
LED屏
32.4 X 6米
2021
Zhenjiang Guo X CT.LAB
B612
New Media Art Installation
LED Screen
32.4 x 6M
2021
“人們眼里的星星并不都一樣。對旅行的人來說,星星是向導,對別人來說,星星只是些小的亮光,而你的星星將是任何人都不曾有過的。”
本次作品以小王子所在的星球編號為題,通過數據可視化,將采集到的實時自然數據驅使畫面中星軌顏色與流轉的變化,希望人們在這星移斗轉間,同時間和宇宙共處,找尋到屬于自己的軌跡與“B612”。
CT.LAB數字體驗設計是一支前瞻性的新媒體藝術創作團隊,精通從原創概念到設計落地的全流程數字藝術內容鏈條。憑借對新媒體藝術市場的超前感知力,秉持美學與技術的創新結合,CT.LAB成功與宜家家居、喜茶、星巴克等知名品牌跨界合作,打造了一系列觸動心扉的情景體驗。
策展機構
知藝文化
知藝文化是一家聚焦于藝術公共推廣、傳播與美育的專業機構,創建團隊來自藝術界與媒體界等文化領域,具有專業資深的藝術從業經驗。其工作方式從研究出發,關注藝術與城市和生活的共生關系,探索藝術與人鏈接的各種可能。通過聚集和營造各種平臺式藝術交流活動,強調突出藝術的公共性、參與性和在地性。知藝文化將藝術視為認識自我與世界的途徑,最終達至塑造個人精神世界、培養感知能力與提高生活品質的目的。(來源:知藝文化)
編輯撰文 | 青洛 編輯審校 | 青洛 排版設計 | 王浮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