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網易財經ESG
作者|王曉麗
3月22日,妙可藍多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48.44億元,同比下滑8.99%,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4億元,同比增長89.16%,扭轉了公司持續兩年虧損的業績表現。
與此同時,4月22日,公司再次發布2025年一季報,報告顯示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26%,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14.88%,但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近一年及一個季度,妙可藍多的營收指標并沒有很大變化,其利潤增長更多是受益于降本措施,而非業務的實際增長,因此其業績繁榮的可持續性仍存疑。
除業績表現外,公司在環境、社會與治理(ESG)方面暴露出諸多問題。根據Wind ESG評級,妙可藍多獲得“BBB”評級,位于行業平均水平,公司在環境、社會與治理維度均有待提升空間。公司ESG報告有待完善,產品質量與安全仍需加強,同時“重營銷、輕研發”的問題突出,依賴單一產品增長的模式難以為繼,戰略轉型迫在眉睫。
ESG報告待完善,環保投入不足
在環境維度,根據MSCI披露的包裝食品和肉類行業ESG評級標準,MSCI重點關注企業在水資源管理、包裝材料和廢物、原材料采購與產品碳足跡方面的表現。
來源:MSCI官網
然而,根據《妙可藍多2024年可持續報告》的實質性議題評估結果,妙可藍多的6大核心議題中并無環境維度相關內容,且在28個議題中,“應對氣候變化”僅排在第9位。這表明公司在環境維度的重視程度有待提升。
來源:《妙可藍多2024年可持續報告》
在水資源管理方面,妙可藍多表示通過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及污水回用比例來減少新水用量,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利用。然而,2024年其循環用水量為8,300噸(芝享工廠),與公司“工業廢水排放量317.16萬噸”和“生活廢水2.55萬噸”的龐大體量相比,循環水利用率不足總排放量的0.3%,差距明顯。
來源:《妙可藍多2024年可持續報告》
在包裝材料方面,妙可藍多僅在報告末尾提到將加快推進單一材質包材的應用,減少包裝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但缺乏具體的包材管理措施。在三廢治理上,公司制定了相關的管理規定,確保環保設施運行正常,實現廢水和廢氣的符合標準排放,廠界噪聲的有效控制,以及固體廢棄物的規范處理。
在產品碳足跡方面,妙可藍多2024年首次披露了范圍一、二的排放數據。然而,公司自2019年起已連續多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但直到2023年報告仍未披露相關排放量,導致2024年的數據缺乏縱向可比性。同時,報告中也未提及公司的減碳目標。
此外,環保投入方面,2024年妙可藍多的環保投入為784.93萬元,僅占其48.44億元營收的1.62%。然而,公司當年對外捐贈和公益項目的總投入為640.55萬元,相比之下,公司在環保投入的努力還待加強。
產品營養與健康、產品質量安全待加強
在社會維度,MSCI尤為關注企業在產品營養與健康及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表現。妙可藍多將產品和服務的安全與質量列為第三核心議題,并將健康營養作為公司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柱之一,其在社會維度的議題規劃與MSCI基本一致。
在產品營養與健康方面,妙可藍多順應消費者減脂、減糖、減鹽、增加微量營養素等的營養與健康需求,制定妙可藍多產品營養與健康戰略。同時,公司借鑒外部經驗,并結合自身發展特點形成了“妙可藍多SDS-ACT質量體系管理模型”。報告期內,公司實現了食品安全事故及政府處罰0起、市場抽檢合格率100%的目標。
然而,盡管報告期內妙可藍多在食品安全方面表現良好,但此前公司也曾多次陷入食安危機。2024年5月,妙可藍多因“反式脂肪酸”問題引發爭議。據了解,妙可藍多奶酪制品的配料表中包含的“食用油脂制品”實際就是反式脂肪酸的另一種叫法。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28050-2011《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D.4.2條款規定,每日攝入的反式脂肪酸不應超過2.2克,過量攝入可能導致血液中膽固醇水平升高,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盡管妙可藍多客服團隊宣稱產品不含反式脂肪酸,但這一聲明未能完全消除消費者對其產品安全性的疑慮,部分消費者仍對產品安全性表示擔憂。此外,早在2022年,上海消保委對市場上12款不同品牌的奶酪片進行測評時,發現妙可藍多旗下的一款芝士片存在“高鈉”問題。
來源:上海市消保委
此外,據黑貓投訴平臺顯示,妙可藍多累計投訴量為150條,其中已回復134條,已完成121條,投訴內容主要包括食品變質、有異物、過期銷售、虛假宣傳等問題。
“重營銷,輕研發”、戰略轉型難題
在治理維度方面,MSCI對企業治理表現給予了超過30%的權重。然而,據妙可藍多實際表現,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在業績表現上,妙可藍多2024年遞交了一份增利不增收的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48.44億元,同比下滑8.99%;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4億元,同比增長89.16%。此外,2025年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26%,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14.88%。
盡管2024年公司利潤實現了正增長,扭轉了連續兩年的虧損局面,但公司營業收入卻出現了自2016年以來的首次下滑。對于營業收入的下滑,公司解釋稱,主要原因是公司貿易產品營業收入同比有所下降。
在財報中,妙可藍多雖未對利潤增長給出具體解釋,但多次提及降本增效措施。事實上,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公司費用收縮明顯。其中,2024年公司銷售費用減少0.97億元,同比下降9.49%,研發費用同比縮減10.25%;2025年一季度也有類似舉措。顯然,降本增效是推動妙可藍多利潤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
來源:《妙可藍多2024年年度報告》
從產品類別來看,公司最主要的營收板塊——奶酪,雖然較去年同期營收有所增加,但增幅并不大。具體而言,2024年奶酪產品營收較2023年同期僅增加2.43億元。相比之下,2024年公司營業總成本較2023年同期減少了約5.77億元,其中銷售費用較去年同期減少了近1億元。由此可見,2024年妙可藍多利潤正增長主要依靠降低成本實現。
早年間,妙可藍多憑借瘋狂的營銷手段搶占市場份額。2018年,憑借洗腦式廣告“妙可藍多,妙可藍多,奶酪棒,真好吃”,公司將奶酪棒從無人問津的小眾兒童零食打造成國民級爆款。短短四年間,其奶酪棒市占率從3.9%飆升至42%,成為細分市場的絕對霸主。然而,也正因營銷出身,近年來妙可藍多多次被外界詬病“重營銷,輕研發”。
財報顯示,2018年至2022年,妙可藍多的銷售費用分別為2.05億、3.59億、7.10億、11.59億、12.19億,逐年遞增。其中2022年銷售費用12.19億,幾乎是2018年的6倍。此后,自2023年起銷售費用雖有下降,但仍維持高位,2023年和2024年分別為10.19億、9.22億。
據統計,自2018年以來,妙可藍多在營銷上的累計投入已超50億元,而相比之下,研發費用則顯得微不足道。2024年財報數據顯示,研發費用僅為4847萬元,僅占當年銷售費用的5.26%,占營收比例僅1%,遠低于國際乳企3%-5%的水平。
對于妙可藍多而言,曾經依靠精準定位和大手筆營銷策略,依賴單一大單品的增長模式已不再適用。隨著奶酪棒市場競爭的白熱化,如何擺脫增長乏力的困境,成為妙可藍多接下來面臨的關鍵難題。
2024年,妙可藍多創始人柴琇宣布了公司未來3年的三大戰役:奶酪棒增長之戰,通過創新產品、豐富消費場景、強化雙品牌策略及拓寬渠道,實現持續增長;成人奶酪破圈之戰,線上線下同步發力,推動成人奶酪市場的深度拓展;B端市場突圍之戰,聚焦大客戶開發,優化供應鏈體系,使B端業務成為新的營收與利潤支柱。
然而,據業內人士分析,這些戰略方向的推進并非易事。奶酪棒市場增長放緩已成事實,兒童零食賽道競爭激烈,競品的低價策略更是讓市場環境雪上加霜。在成人奶酪市場,中國消費者對奶酪的認知仍停留在兒童零食層面,“奶酪進中餐”的戰略需要突破傳統飲食文化壁壘。
至于B端業務,雖然看起來前景廣闊,但毛利率遠低于C端產品,且在餐飲行業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客戶對價格更為敏感。同時,國際乳企憑借規模化供應鏈優勢,將進一步擠壓利潤空間。如果妙可藍多不能通過優化供應鏈實現成本壓縮,B端業務可能陷入“規模增長但利潤難增”的困境。因此,未來妙可藍多的每一步都將是充滿挑戰的探索之旅。
參考資料:
[1]《妙可藍多,市值蒸發超300億元!廣告轟炸打法失效了?》;財事匯
[2]《妙可藍多的困局,王一博解決不了》;斑馬消費
[3]《妙可藍多大躍進》;藍鯊消費
[4]《妙可藍多:環保不像賺錢那樣賣力》;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