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是一個讓人留戀的地方,冬日曾經走過這里,久遠的仰韶文化遺跡,周文化里的東虢記憶,秦魏界上的函谷關故事等記述著這里悠久的文化傳承,也留下紫氣東來、雞鳴狗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等成語。最讓人記住三門峽的還是黃河水的往事,古有大禹治水,將高山劈成“人門”、“神門”、“鬼門”,引黃河之水滔滔東去,成就三門峽之名的故事,今有兒時記憶里煙盒上三門峽品牌的印象。而近年來天鵝湖的一只只白色精靈,更讓一個個愛美的人兒,在冬日來到依偎城市的天鵝湖和黃河濕地,留下一幅幅天鵝在寬闊水面嬉戲與飛翔的美麗瞬間。
正月隨環境保護公益組織“空氣俠”再次前往三門峽,時速超過300公里/小時的高鐵,拉近了西安與三門峽的距離,而空氣俠組織與三門峽市環境保護協會間的學習交流,也助力著黃河流域環境保護的同心協力。45分鐘的車程,讓列車經過關中,很快進入山丘與黃土塬并存的三門峽地域,車窗外村落與河谷里的一道碧水蕩漾的風景,讓我再一次看到春風里的三門峽風景。
走進特色的金色建筑,“空氣俠”與三門峽環保協會,開啟汾渭平原區域伙伴2022年首次線下共學交流。兩個伙伴機構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汾渭平原藍天保衛戰 等話題深入交流,梳理品牌項目,探討聯動計劃,還就三門峽廣電小記者“美麗中國.青春行動”環?;顒臃桨高M行了討論。學習討論中,都是對三門峽黃河濕地一汪碧水的關心與保護。以孩子為起點,帶動家長參與,企業關注的活動思路,是一代代關注那碧波蕩漾的黃河之水的仁者之心,也是留住三門峽最美風景的持久努力。
在交流中,沿著黃河邊的風景之路向靈寶方向西行,一道道楊樹林分隔著道路與水面,濕地的正月,一片片草地依然在風中搖弋著金色的身姿,河邊的湖泊,還有一些尚為離開的天鵝在水面享受春日暖陽,懶懶的睡姿,讓春日天鵝有了與冬日飛翔不同的感觸。黃河對面是山西平陸的黃土塬地。在黃土地上的黃河水邊行駛,心中不由感嘆,三門峽的黃河之水,應該是黃土高原最美的水景吧。
春天的函谷關,紅梅花與清澈的湖水,給古關染上春的清新色彩,古香古色的字匾,讓雄關有了歷史的厚重,老子金色的雕像,讓走過的人們記住了道德經、開啟的道教之源,也漫步的尋覓,將元、清重修的痕跡與函谷關的歷史典故記憶。
離開三門峽時,經過一道仰韶文化氣息濃郁的公園,走近這個叫廟底溝考古遺址公園的地方,一個個古陶色彩的雕塑讓人記住三門峽仰韶文化的符號。走進公園東端的俯瞰里,三門峽特色建筑加深著城市印記。也深感保護那道碧水濕地對三門峽的重要。
圖文:辛秋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