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蕩,有這樣三位鄉賢,他們年齡不同,卻有著共同的研究方向,研究海鹽錢氏歷史文化,以及共同的身份——非遺傳承人。他們在各自的領域,用各自的方式傳播錢氏文化精華,讓更多的人了解錢氏故事并從中汲取營養、陶冶情操,真正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過程中賦能“文化富?!薄?/p>
林天仁:錢氏文化的記錄者
2002年,一個機緣巧合,讓林天仁和海鹽錢氏結下了不解的緣分。那時林天仁注意到,海鹽錢氏歷代名人輩出,每個名人的背后都有耐人尋味的故事,都能發人深思,但遺憾的是后輩卻無人整理。于是他下定決心,要把這些隱藏在民間的傳統民俗文化找回來,并用文字的形式將它們記載下來。
從那時起,他每天戴著老花鏡,研讀圖書館借來的史料。騎著他那輛已經老舊的自行車,風雨無阻、走街串巷去走訪和收集有關錢氏的傳說與故事。十多年來,林天仁撰寫了將近兩百萬字的民俗民間文化資料,編寫出版的有《林家浜志》《海鹽灶頭》《海鹽錢氏傳說與故事》《海鹽廬江錢氏》《沈蕩民間藝術》《百年沈蕩》等。其中《海鹽錢氏傳說與故事》被列為浙江省第四批“非遺”代表作名錄。
俞建平:“錢氏家風”的使者
“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苯眨谏蚴庢傊绣X村的錢家祠堂里,管理員俞建平正耐心地給參觀的中學生講解《錢氏家訓》。
2016年5月,當時46歲的俞建平成為了沈蕩錢家祠堂的管理員,還義務當起了祠堂的講解員,把自己了解到的錢氏故事講給游客聽?!板X穆、錢鐘書、錢學森……錢氏一族出過很多大師級的科學家、文學家,這個家族那么顯赫,并且長盛不衰,跟《錢氏家訓》,跟錢家祠堂是分不開的,我覺得這個值得傳播下去?!庇峤ㄆ秸f。
清幽的院落,悅耳動聽的鳥叫,祠堂里的一草一木,一個個物件擺設,俞建平都很清楚。錢家祠堂正式對外開放至今,俞建平自己也記不清楚給多少人講解過,每當看到游客贊嘆錢氏家風家訓故事時,他就特別有成就感。
錢張建:錢氏文化的傳播者
在沈蕩鎮橫涇村有這樣一位田園詩人,更是一名喜歡用筆記錄所見、所想、所思的海鹽錢氏傳說代表性傳承人——錢張建。
今年49歲的錢張建,熱愛寫作、喜歡寫詩、熱心研究古詩書,他寫過村歌、作過村史、研究過海鹽的人文歷史,他是一名名副其實的“文人”,同時,他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海鹽錢氏家族的后人。200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錢張建接觸到了《錢氏家乘》,為了深入了解當時的歷史文化,他開始熟讀《新五代史》、《舊五代史》、《唐書》.....幾十年的文化積累,錢張建也漸漸有了出口成章的文學素養。2018年錢張建加入了海鹽縣檔案館的文史研究隊伍,開始和前輩們一起深入研究海鹽本地的歷史、翻譯古書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