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基層院檢察官的建議,最高人民檢察院建設運行的檢答網,自2018年10月“上線”以來,以其內容涉及面廣、專業性強、解答及時權威而深受各地檢察人員青睞。作為提供法律政策運用、業務咨詢、答疑服務的信息共享平臺,檢答網而今已成為檢察人員探討業務、提升素養的園地和良師益友。“檢答網集萃”第八十八期,敬請關注。
定制偽劣產品是否構成
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共犯
咨詢類別:經濟犯罪檢察
咨詢內容:某工程分包人為了降低成本,與偽劣產品生產銷售商約定如何生產偽劣的產品蒙混過關。該情形下,該工程分包人是否構罪?如果構罪,是構成銷售偽劣產品罪,還是與偽劣產品生產銷售商共同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銷售數額如何計算?
咨詢人: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檢察院 金慧壘
解答專家荀曉陽:1.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主觀方面為故意,既包括直接故意,也包括間接故意。對于偽劣產品的生產者,如果其明知生產的產品系偽劣產品,只要出現了該產品被銷售的情形,銷售數額達到追訴標準,該生產者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
2.分包商與生產商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共犯。分包商與總包方的轉包合同,旨在根據總包方的招投標合同向招標方提供產品。分包商以降低成本為目的向制造商定制偽劣產品,主觀上具有明確的為銷售定制偽劣產品的故意,偽劣產品也用于銷售給招標方,根據共同犯罪理論,分包商與生產商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共犯。
3.關于銷售金額如何計算問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生產、銷售偽劣商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條規定,刑法第140條、第149條規定的“銷售金額”,是指生產者、銷售者出售偽劣產品后所得和應得的全部違法收入。偽劣產品尚未銷售,貨值金額達到刑法第140條規定的銷售金額三倍以上的,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未遂)定罪處罰。貨值金額以違法生產、銷售的偽劣產品的標價計算;沒有標價的,按照同類合格產品的市場中間價格計算。貨值金額難以確定的,按照國家計劃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1997年4月22日聯合發布的《扣押、追繳、沒收物品估價管理辦法》的規定,委托指定的估價機構確定。
來源:檢察日報
轉自:最高人民檢察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