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互聯網領域的新技術、新應用、新發展仍層出不窮。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和人類生產生活正在更深度的融合,正加速重構全球經濟的新版圖,也引發了人們生活方式、行為模式、和思維模式的變化,引發社會的變革。對于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安邦智庫(ANBOUND)創始人陳功認為,“互聯網的作用之一,就是公共化。”(《互聯網與公共化》「 每日經濟 」總第5870期,2019/3/7)互聯網帶來了知識和信息以更快捷、更廣泛、更經濟的方式被普通人所獲取,還帶來了各類公共服務和商務服務的網絡化,甚至是個人的隱私的公共化。這是互聯網科技被廣泛快速應用的原因。
對于這些互聯網帶來的變化趨勢,陳功認為,普通人很難抵制公共化的誘惑。一個人可能因互聯網的公共化而身敗名裂,一個企業可能因互聯網的公共化而崛起,一國政治可能因互聯網的公共化而人人參與。互聯網的網絡空間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化、公共化的場所,現在社會中的個人已經很難擺脫互聯網的影響,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在一個公共化的時代,與互聯網斗就如與天斗。
互聯網的公共化的根源在于,網絡空間中私人領域不斷向公共空間靠攏,造成了公私領域界限的日益模糊。
一方面是個人事件,個人觀點正大量而快速的傳播到公共空間,而受眾獲取信息又主要通過社交媒體獲得,形成信息的碎片化和泛濫化,造成互聯網空間信息的供過于求,而人們會更加有選擇的接受片面信息,容易成為烏合之眾,甚至在網絡上掀起民粹主義、泛道德主義等極端思想的泛濫,這也是形成當前逆全球化思潮的一個因素。
另一方面,提供網絡空間的互聯網公司正通過大數據分析等新的技術手段來獲取個人隱私和行為模式特征,用以開發所謂個性化、定制化的各類網絡服務,形成了網絡服務的多樣化。工信部發布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互聯網市場上監測到的移動應用程序數量凈增42萬款,總量達到449萬款。因此,互聯網帶來的個人空間的主動和被動的公共化也使得個人越來越難以擺脫對互聯網的依賴。
實際上,互聯網發展帶來的個人空間和公共空間的失衡,已經引起國際上主權國家不斷加強對互聯網經濟的監管和約束,也反映了互聯網需要做減法的趨勢。我們看到,美國剛剛因為內容違反兒童信息保護對抖音進行處罰,歐盟也因為侵犯個人隱私處罰了谷歌、FACEBOOK等網絡巨頭,并正在尋求通過立法規范和限制互聯網巨頭獲取個人信息,這表明對于互聯網內容和信息的管理正在不斷加強。同時,資本市場對互聯網的熱情也開始退潮,一些所謂的獨角獸開始遇到融資困難,反映了投資者開始對泛濫的互聯網應用和服務開始反思。
這意味著世界正在改變,怎么改變呢?
陳功認為,現在互聯網的發展更應該是做減法而不是繼續做加法。可能與很多人想的正好相反,過去人們對于信息主要是做加法,希望信息越多越好;今后以及未來,主要實際是做減法,對抗的是互聯網公共化所造成的個人信息、碎片化信息泛濫的威脅。在網絡信息泛濫、質量良莠不齊的情況下,對信息的需求是提高有效信息的選擇,盡量減少干擾、噪聲和虛假信息,實現優質有效信息得到傳播和利用。
而在網絡服務方面,現在的各種app的上線也可以發現并且支持這種關鍵判斷,大量的APP應用服務都是在做加法,做應用,生怕服務的內容不夠,不全面。但實際上,在互聯網服務泛濫的情況下,更造成了人們的選擇困難,因此這也更需要的是減法,需要的是防止破壞和威脅的APP,但這方面還很少。
互聯網技術和商業應用的快速發展,推動了互聯網的公共化,也帶來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變化。而網絡信息和服務的泛濫也使得個人空間和公共空間需要新的界限和整合,帶來新的需求,將使得互聯網經濟從碎片化走向集約化,從做加法向做減法改變。互聯網企業的發展方向,項目選擇,都與這些方向性的抉擇有重大關系。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