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很喜歡汪國真的詩,高中早自習時經常背誦,如今大多都還記得。其中有這樣幾句:未來多少遠大抱負,先要靠清風成全,若是人有情風無情,誰能把心中的風箏送上天?
這幾天是2022年度的注冊會計師考試,我雖已上岸,但之前加的微信群還時常會傳來一些動向。今天看到了兩件事:第一件是有個姑娘馬上要考試了,然后小區封了,只進不出,蹲在地上哭泣。第二件是有考生綜合階段考了上半場,因是從南充來的,下午不讓考了。
我經歷過2020年度的考試取消,也經歷過2021年度的考試延期,很是清楚臨近考試卻不能考,精心準備卻撲一場空的感覺,可最后也只能無可奈何,聽從安排。普通人的夢想,總是會被時代浪潮拍打。
我考的注會只是一個考試,對我沒什么急用,可有些人考的注會,關系到收入,關系到升遷,甚至關系到人生未來的規劃,精心準備卻被疫情射下馬,也就錯過了更早實現期望的可能。可問題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被射下馬了,沉舟側畔,千帆競過;病樹前頭,萬木爭春。但無論如何,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最終還是要由自己默默承受。
疫情之下,有太多人在承受著艱難,可日子總要過下去,所經歷的不平與憤恨,最終還是要強撐著咽下去。如獸爺文章中所寫的,大家表面上都有著平靜的臉,只是平靜面孔下都藏著不為人知的暗涌,那些若無其事,不知是多少委曲求全撐起來的;每一張平靜面孔下的暗涌,聚成山川,匯成河流,最后一點一點地,匯聚成我們這個家國。
疫情至今已經三年,大家似乎對疫情防控已有疲態。我不掌握全局的信息,即使掌握全局的信息恐怕也沒能力做出正確的決策,所能做的只是相信國家的決策。可好的決策在具體執行環節,似乎總有優化的地方。2020年疫情初年,北京的高考會想到設置特殊考場,以保證有特殊情況的考生也能順利考試。如今疫情三年了,一年一度的注會考試卻沒有這種預案,事到臨頭只是簡單地不讓出去、不讓考試,讓考生再浪費一年的青春,只能說是相關單位重視程度不夠。
可人家也只是按規定辦事,在規定之下,人家沒什么失職。其實相比無法就醫造成人員死亡的案例,無法考試已經不算是個事了。我們追究法治,法治講究的就是按規則辦事,可某些規則一旦生硬地執行起來,就是會產生悲劇。矛盾的是,制定規則的人要求執行規則的人按規則辦事,如果允許執行規則的人靈活變通,那規則的實施必將大打折扣;而如果不允許變通,則又必將會導致機械、僵化。社會治理是個復雜工程,規則又有其自身的缺陷,單純的追求法治,可能并不是最佳選項。
疫情下,實際上每個人都為公共利益讓渡了自身權利。疫情之初,大家并無怨言,如今卻出 現了不同的聲音,這其實是每個人都在做著收益、成本的衡量。在重癥率普遍降低,國外防控措施逐漸取消時,有些人已經在考慮自己讓渡的權利是否值得。中國人講究中庸之道,凡事都講究一個度,適度就好,過猶不及。今年重慶考試又給延期了,原因還是疫情,疫情第三年還是這種反應,不知道算不算反應過度。希望領導的決策,只是單純的為了疫情防控的大局,而不是為了政治正確的投機。
最后,再來安慰下沒考成的同學吧。其實注會只是個考試而已,考過了也只是考過了,并不會讓人有鯉魚躍龍門的巨變,生活依舊會平淡如水,而水不盈科不行,就當所經歷的一切,都是要填的坑吧。
劉旭旭律師、注冊會計師、稅務師
2022年8朋27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