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亞迪一系列出海動作引起國外媒體高度關注,日本的《朝日新聞》就刊文指出:中國制造正在卷席全球,很多日本物流公司都開始進口中國電動車。
而老牌汽車品牌德國大眾的CEO赫伯特·迪斯曾經表示:中國的電動車產業已經駛向全球,比亞迪已經成為特斯拉強勁的對手。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電動車企業正在粉碎德國百年來燃油車的優勢,實現“彎道超車”。
其實,在外媒頻繁關注中國制造出海計劃之時,很多國產品牌已經開始的國際化的征途。2022年,就在全球受口罩、芯片等影響,中國新能源汽車卻逆勢上揚。
根據相關統計顯示,2022年前2個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為260萬輛,同比增扎根了120%。而增長速度領先的就是比亞迪,一共賣出去64.14萬輛,同比增長315%。
而筆者注意到,比亞迪今年在國際版圖拓展上動作頻頻:
7月,比亞迪日本分公司成立;
8月上旬,比亞迪宣布乘用車進入柬埔寨和泰國市場;
8月下旬,比亞迪向歐洲市場推出多款車型;
這個進程還在明顯加快。不僅如此,在國內銷量方面也在不斷攀升:7月,銷量突破16萬輛,8月突破17萬輛,持續超越特斯拉8萬輛左右的銷量。在“金九銀十”之際,這個數據恐怕還會進一步拉大。
這樣國內、國際都十分出色表現,讓外媒持續關注,也讓歐美、日韓的車企坐立不安。新能源汽車的崛起,比亞迪依托自身強大的研發力量,已經國內蓬勃發展的消費市場,完成了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其競爭力已經不容小覷。
實際上,比亞迪的快速發展背后,是中國制造業的崛起的一個體現,全球越來越多的領域,中國制造正在占領重要地位。尤其進入新能源時代,無論是發電、能源管理、綠色出行等行業,中企的競爭力都在持續增強。
就連美國智庫也不得不承認:電動車領域,美國已經輸了。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精細化角逐時代,從硬件到軟件,從基礎材料到完整系統,從品牌到服務,都呈現出多元化核心競爭力。
比亞迪作為全球首家宣布暫停燃油車生產的企業,讓全球老牌汽車公司為之一震:為什么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為何如此迅速?當然他們不會理解什么叫做“天時、地利、人和”,也就不能真正明白中國制造快速崛起的根本原因。
相比于德國、瑞士等國家的企業放棄曾經的信誓旦旦,然后放棄承諾目標不同,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企業,牢記社會責任,尤其是綠色出行方面的努力。
就在全球迎來前所未有的極端天氣的時候,比亞迪發起了“為地球降溫1℃”的公益號召,同時宣布成功打造中國汽車品牌首個零碳園區總部,以實際行動帶領大家做好降低碳排放的工作。
當然,比亞迪以及新能源汽車整個產業的快速發展,之時中國制造業崛起的一個代表。在重型機械,家電、手機、服裝等行業,中國制造都迎來的前所未有的跨越。
這背后是國產企業大量的科研資金投入,也是國人消費水平和觀念的不斷提升,富起來的中國人在持續的體驗之后,發出了“外國的月亮并不比國內圓”的感慨。
是呀,當你佇足街頭,看看熙熙攘攘的車流,綠牌車越來越多,比亞迪、五菱、蔚來、理想、長安……國產車正在以全新的面貌服務消費者。
當你方便地從打車軟件里輸入目的地,一呼百應地發現新能源已經成為出行的標配,而這樣的勢頭才剛剛開始。
以比亞迪為代表的新能源產品正在以迅猛的勢頭在國際市場開疆拓土,影響力逐漸提升,隨著科研成果和銷售的積累,也必將成為全球行業領跑者。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愿國產品牌跨越江河,服務全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