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老祖宗在歷經了數千年的瘟疫后留下了一句話,叫大疫不過三。從以往的一些大規模的疫情來看,一般都沒有超過三年的記載,背后的原因可能是病毒在傳播過程中毒性會變弱或者是人們經過三年的洗禮產生了相關的抗體。
2022年正好是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的第3年,明年是第四年。如果老祖宗的經驗是正確的話,我們將在明年超出持續了3年的新冠疫情。
那我們假如超出疫情,投資市場會產生什么機會呢?我們今天來探討一下。
首先我們可以參考一下03年非典以后的市場表現,當時我正好是在參加高考,在3-4月每天都要去醫院做體檢,甚至還傳說要把第一次的6月高考延遲到7月。直到5月,北京跟香港的病例突然減少了,高考才確定按期進行。
那在5月以后市場表現怎么樣呢,我們先看看大盤指數,先明確非典發生在2001-2005年的熊市期間,2003年5月非典消失后上證指數上漲3.6%,之后兩月下跌6.34%,回歸下跌通道。這樣的環境下,我們更加容易分析哪些是能夠在后疫情時代逆勢受益的,從而更加穩健投資,先看看一級行業中哪些漲幅比較突出。
數據來源:choice,印鈔基
從數據上看,社會服務業在3個月的表現僅排在第九名,并不如大家想象的優秀。這些表現可以印證2020年武漢新冠疫情后的消費數據,當時武漢在管控下已經是全國最健康的城市之一,但是恢復歷史水平約需6 個月,具體影響在結構上,疫情期間受損幅度餐飲業 > 零售業 > 住宿業 > 批發業,恢復速度方面餐飲業 > 零售業 > 批發業> 住宿業。
商貿零售行業在漲幅上甚至排在倒數第七名,但之后幾年時間商貿零售行業由于持有大量一二線城市核心商圈的商場,被各路資本追捧。當時我就職過的《新財富》雜志對“銀泰系”、“茂業系”、“國美系”等做出了非常有價值的研究,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看看。這一輪“新冠”疫情,“跑掉”的李嘉誠、香港新世界等多個巨頭在抄底內地商場,未來這個板塊可能會像非典以后,較長時間內價值才逐步被發現。
從數據上看,社會服務業在3個月的表現僅排在第九名,并不如大家想象的優秀。這些表現可以印證2020年武漢新冠疫情后的消費數據,當時武漢在管控下已經是全國最健康的城市之一,但是恢復歷史水平約需6 個月,具體影響在結構上,疫情期間受損幅度餐飲業 > 零售業 > 住宿業 > 批發業,恢復速度方面餐飲業 > 零售業 > 批發業> 住宿業。
漲幅前四名也很好理解,都是在疫情封控期間非常受益的板塊,不過非典疫情由于封控時間短,區域小,居民消費能力還是非常強,當時京東也是及時轉型線上,奠定了“batj”的霸主地位。排在第四位的交通運輸行業也是受益于疫情解封,在現在也有參考價值。航空公司經常多個航班被取消,特別是一線城市,對外商貿物流比較多,容易爆發疫情,而且一線城市航線也多,深圳屢次被取消半數航班。國際航線現在僅有100多條,相比于疫情前的2600條連零頭都不夠,所以疫情結束對他們非常有利。
再細分一下三個月能夠逆勢獲得正收益的二級行業,除了我們剛剛分析的,還可以看見燃氣、光伏設備、風電設備等老新能源同樣受益于解封帶來的能源需求,國外去年跟前年的解封經驗也驗證了這一點,近期的戰爭更是加快了這一步伐。
數據來源:choice,印鈔基
另外裝修建材的雖然排名靠后,但也逆勢實現了正向收益。加上當前PE、PB估值百分位分布在13.46%、20.62%,保交樓可能會讓這類公司業績向好,可能迎來戴維斯雙擊。排在最后的影視院線受益于解封后的需求爆發,這也是大多數人看好的行業。
除了后非典時代這些行業比較受益,新冠還有檢測、特效藥等板塊表現比較好,也是各種游資炒作的焦點,小散很難參與。
知道要投資什么行業,怎么判斷投資時機呢?新冠跟非典不太一樣,非典是突然消失,新冠不太可能突然消失,可能出現政策變化。如果等政策出來,可能就是預期兌現,時機就晚了。我想了一下,如果是要比較準確預測變化可以關注兩個動態。第一,國產特效藥的進度,最好是可以配置到當地各大醫院。第二,奧密克戎疫苗大量上市并且號召大家再次接種疫苗,特別是如果是有獎接種就盡快去吧,誰知道這是不是放開前的最后一次獎勵呢。拿一次獎勵,再投資盈利一次,輕輕松松實現“雙盈”不香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