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書雙透, 未看過劇+書的請斟酌觀看
黑城堡 第461期
Tower of the Sun - Game of Thrones TCG, jcbarquet
翌年,“三女兒的王國”卷土重來……多恩領也加入三城同盟會一方,于是戰爭繼續。石階列島陷入血與火的混亂。
——《血與火》
圍繞石階列島的仇恨:動搖坦格利安王朝根基的戰爭
——龍王家族S1E3背景知識補充
閃木
今天這篇是上期第三集解析中“石階列島”這個航海貿易重要的喉舌之地的背景知識。《冰與火之歌》中提到它“不僅風暴頻仍,還是諸多里斯海盜和密爾海盜的巢穴所在”。雖然是一片貌似荒蕪的島嶼,卻與《冰火》、《血與火》的故事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讓我們回顧一下在《龍王家族》前期圍繞那片島嶼發生的故事。
《龍家》往期回顧:
|石階列島和第四次多恩戰爭
在《龍王家族》第一季第三集中,要搞清“海蛇”和戴蒙掀起的這場戰爭,必須首先了解兩個地理名詞。
其一是“石階列島”。它們是狹海南端維斯特洛大陸與厄斯索斯大陸之間的一系列島嶼,從多恩東部的斷臂角一直綿延到厄斯索斯西南部海岸。歷史上兩個大陸之間本有陸地相連,傳說當先民從大陸橋入侵維斯特洛時,森林之子中的綠先知們發動威力巨大的魔法將史稱“多恩之臂”的完整陸橋徹底粉碎(事實上更可能是海面升高淹沒了大部分陸地),形成了后來被稱為“石階列島”的群島或曰島鏈。
The Stepstones - by artist Juan Carlos Barquet
韋賽里斯一世時期,鐵王座尚未對多恩領實現真正意義的羈縻,因此對于石階列島也并無任何宣誓主權的理由。戴蒙樂于發動戰爭是為了開疆辟土,證明自己不需要祖蔭也能配得上一頂王冠,而“海蛇”則是因為“三女兒”團結起來后徹底控制了進出狹海的水道,對過路船只課以重稅,嚴重威脅了家族賴以存身的海上貿易。
其二是“爭議之地”。這是位于厄斯索斯大陸西南部的廣袤半島,恰好處于里斯、密爾、泰洛西這三個允許蓄奴的自由貿易城邦(也就是所謂“三女兒”或“三婊子”)所構成的三角形之間。石階列島最東端與厄斯索斯大陸毗連之處就在爭議之地。換句話說,如果說石階列島是串連兩個大陸的浮橋,那么西邊維斯特洛一側的橋頭堡叫作“多恩”,東邊厄斯索斯一側的就是“爭議之地”(下圖三角形中間)。
第三集提到的“黑天鵝事件”也發生在此,石階列島和三城形成密不可分的關系
在古瓦雷利亞的全盛時期,爭議之地是龍王們治下的安寧繁榮所在,但在末日浩劫之后的歲月里,這片土地不幸成為了戰亂頻仍之地,堪稱厄斯索斯的河間地。東邊的瓦蘭提斯、北邊的潘托斯都曾把勢力拓展到這里,周邊的“三女兒”更是永無休止地為這片土地爭搶撕奪。
積年累月的戰亂讓爭議之地成為了冒險家的天堂,許多傭兵團都誕生于此。對于維斯特洛的流亡者和冒險家,這里同樣是最富吸引力的地方。
在“人瑞王”統治的年代,人們一度懷疑失蹤的“黑死神”貝勒里恩飛去了爭議之地。(當然事實并非如此,那是一個遠遠更為可怕的故事。)
及至后世的黑火之亂,組建了“黃金團”的偉大戰士、伊耿四世“高貴私生子”之一的“寒鐵”最終就戰死在爭議之地。
到了《冰與火之歌》正傳故事的年代,“紅毒蛇”奧柏倫親王在青年時代流亡海外期間就在爭議之地組建過自己的傭兵團,而“大熊”喬拉爵士也在被奈德公爵通緝后曾在此有過一段刀頭舔血的傭兵生涯。
大多數時間里,“三女兒”都處于三國混戰的狀態,石階列島自然也和爭議之地一樣成為她們撕扯爭奪的對象(其中泰洛西本身就建立在石階列島東北部的一個島嶼上),而多恩也時常會為了自身利益加入戰團。
泰洛西,作者Claudio Pilia
坦格利安王朝的第一個百年中,石階列島只是海盜盤踞的匪窩,成了氣候的海盜王幾度對七國形成滋擾,其中雨林覆蓋的風怒角是他們最喜劫掠之地。鐵王座盡管也曾派出艦隊對其進行剿殺,但終歸屬于癬庎之患。
在陽戟城與君臨分庭抗禮的年代,石階列島成了多恩親王的募兵地,在對抗坦格利安王朝的隊伍中,往往不乏來自石階列島的傭兵、海盜和臭名昭著的密爾十字弓手。
里斯,Martina Pilcerova ?FFG;密爾,Mark Bulahao
伊耿征服后第八十三年發生的最重大事件是“第四次多恩戰爭”……百姓更愿意叫它“馬里昂親王的瘋狂”或“百燭之戰”。多恩領的老親王業已過世,其子馬里昂·馬泰爾……年輕沖動、行事愚蠢……掌權之后,他決意挽回多恩在“第三次多恩戰爭”中被“玷污”的榮譽,親自策劃了對七大王國的報復性入侵。
馬里昂親王 打算突然襲擊,一舉席卷風息堡以南的風暴地,至少也要奪得風怒角。為此,他……從海路發難……他發誓在回師之前要焚毀一百個鎮子,拆除一百座城堡,讓風暴地人得到教訓,永遠不敢再進犯赤紅山脈(這個瘋狂的計劃完全脫離現實,因風怒角既沒有一百個鎮子,也沒有一百座城堡,連這個數字的三分之一都達不到)。
娜梅莉亞燒毀她的“一萬艘船”,多恩就缺乏海上力量。不差錢的馬里昂親王在“石階列島的海盜、密爾的雇傭艦船及胡椒海岸的匪徒”中招兵買馬。馬里昂“ 從小耳濡目染了多恩人過去的豐功偉績,也像許多年輕領主一樣在獄門堡親眼見過米拉西斯被太陽曬得斑駁的骸骨 ”,因此他在每艘船裝上當初射中米拉西斯的那種巨型蝎子弩。滿以為可以炮制過去的戰績,無懼巨龍。
米拉西斯之死,作者Chase Stone,《冰與火的世界》插圖
這個計劃“蠢得令人咋舌”,先不論杰赫里斯在馬里昂的宮廷中安插了間諜,那些石階列島的海盜、匪徒又如何能保密呢?所以當馬里昂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啟航時,杰赫里斯國王已“好整以暇地等候他半年”了。
這一番騷操作,不但杰赫里斯看得一清二楚,連風息堡的博蒙德·拜拉席恩公爵也是磨刀霍霍已久。 他帶著人馬來到風怒角,準備在多恩人上岸時舉辦一場“血色的歡迎儀式”,可惜博蒙德根本沒等到多恩人上岸就被杰赫里斯和兩個兒子伊蒙和貝爾隆截胡了。
馬里昂的艦隊橫渡多恩海之時,沃米索爾、科拉克休和瓦格哈爾便一起沖出云層、撲向敵人。多恩人向空中射擊,然而并沒起到想象中的作用。想必發射角度沒有獄門堡理想,空襲者的防備之心也起了作用。“三條龍肆意俯沖、盤旋,噴出熊熊烈火。艦船一艘接一艘被大火吞噬,直至太陽落山仍在燃燒,海上猶如點起了一百根蠟燭”。接下來半年內都不斷有燒焦的尸體被沖上風怒角的海岸。
坦格利安家族只用一天就結束并贏得了“第四次多恩戰爭”。此后一段時間,石階列島的海盜、密爾的雇傭艦船及胡椒海岸的匪徒都消停了不少……杰赫里斯國王及其諸子回到君臨時受到熱烈歡迎,即便“征服者”伊耿也沒有不費一兵一卒便贏得戰爭的記錄。
盡管有“百燭之戰”的輝煌,石階列島最終還是成為了煌煌盛世的傷心地。“百燭之戰”僅僅9年后,一只從石階列島出逃的敗兵徹底改變了王朝運勢的走向,敲響了龍王家族全盛時期的第一響喪鐘。
|“密爾血戰”的蝴蝶效應
緊隨其后,征服九十一到九十二年的所謂“密爾血戰”大大影響了維斯特洛的歷史進程。“密爾城的兩個敵對派系為爭奪城市主導權,采用了暗殺、暴動、投毒、強暴、絞刑、拷打、海戰等諸多手段,最終一方獲勝,另一方被驅逐出城”。
三城同盟會的會議。Jordi Gonzales Escamilla,《冰與火之歌的世界》。從左至右:密爾人、泰洛西人,里斯人
被打跑的人最初想躲在石階列島重振旗鼓,但泰洛西大君與海盜王們沒讓他們得逞。于是他們登陸了塔斯島——就是“美人”布蕾妮的老家,下圖中右邊的島,打了當時的“暮之星”卡梅隆·塔斯伯爵一個措手不及。
風暴地及周邊家族分布圖
鑒于流亡者已淪為一幫”衣衫襤褸的歹徒“,國王和御前會議決定派遣伊蒙王子出去趕走他們了事。女婿“海蛇”科利斯·瓦列利安的艦隊也協助博蒙德公爵與他的軍隊渡海登陸,還有科拉克休助陣,這可謂萬無一失。
Michael Komarck,《冰與火之歌的世界》插圖
臨行前,王子與喬斯琳王妃和女兒——年僅18歲的雷妮絲公主道別,公主聲稱若非自己剛剛有孕,一定會騎梅麗亞斯隨父出征。
這是她最后一次見到父親。
科拉克休先于”海蛇“的艦隊降落在塔斯島,由于島嶼東部已被占領,“暮之星”卡梅隆伯爵撤到島嶼中央的山脊線上,于一處隱蔽的山谷扎營。伊耿王子與他會合,兩人一起謀劃,而科拉克休在旁吃掉了六頭山羊。巨龍噴火烤肉升起的煙霧引起了密爾斥候的注意。一個密爾人認出了卡梅隆伯爵,“密爾人是平庸的水手和軟弱的戰士,他們習慣的武器是匕首、短劍和十字弓,往往還在上面淬毒”。于是他瞄準伯爵扣下扳機,但“昏暗的暮色和過遠的距離讓他稍失準頭,飛矢錯過卡梅隆伯爵……命中了伯爵身邊的伊蒙王子”。
他去世時只有三十七歲。
《龍王家族》中的科利斯和雷妮絲
正因為時值盛年的伊蒙王子在前線暴斃,韋賽里斯和戴蒙的父親貝爾隆王子經杰赫里斯一世國王審慎考慮后才成為了“龍石島親王”。“血蟲”科拉克休本來是伊蒙的龍,后來被戴蒙繼承了,或許這條龍在石階列島大開殺戒的時候,也還記得對密爾人的宿怨。
|“王國備胎”們的前半生
假如你熟悉《冰與火之歌》或者《權力的游戲》,就會發現韋賽里斯和戴蒙的性格和作風并不符合一般貴族世家長子和次子的模板。相比“瘋王”、勞勃、泰溫這樣明顯的領導型人格,韋斯里斯明顯更加慈和綿軟,而與奈德、史坦尼斯、凱馮這些典型的輔助型人格相比,戴蒙則完全沒有次子應有的勤勉低調和潔身自好。
?
《龍王家族》中的韋賽里斯和戴蒙
造成這一結果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倆并非出自家族長房,在兄弟倆性格形成的童年時期,繼承祖業所必須的長子教育和次子教育并未對他們造成明顯而深刻的影響。正如后來所有人都相信韋斯里斯遲早會有兒子,當年很多人也料不到伊蒙王子會在抱上兒子前就撒手而去。
另一方面,伊蒙王子之死讓鐵王座的“繼承安全”問題首度凸顯,也正因為如此,韋賽里斯和戴蒙兄弟倆的婚事被迅速提上重要日程。轉年(九十三年)韋賽里斯剛滿十六歲就迎娶了艾林家族的愛瑪小姐——國王夫婦年方十一歲的外孫女。由于新娘太小,這場婚禮并未圓房,直至新娘兩年后初潮到來。
《龍王家族》中的韋賽里斯和愛瑪
十一年前,愛瑪的母親、亞莉珊和杰赫里斯的愛女丹妮菈·坦格利安公主死于難產,年僅十八歲的她是一位纖細、脆弱、敏感的少女。她的死“撕碎了王后的心”。極度諷刺的是,僅僅十一年后,丹妮菈以生命換來的女兒就被披上新娘斗篷嫁回了娘家。“人瑞王”夫婦絲毫沒有汲取當年強逼丹妮菈公主出嫁的教訓。愛瑪·艾林幾乎就是在重復她母親的悲劇!最終她“戰死產床”也沒能給丈夫帶來男嗣,學士認為其中的主因正是“圓房過早”……
愛瑪在王妃時代曾多次流產,還有一個兒子死于襁褓,最終只生出一個健康的女兒雷妮拉。
而正如我們在劇中看到的,韋賽里斯一世原配愛瑪王后的悲劇,也恰恰是其后一系列悲劇的濫觴……
大伯伊蒙王子的橫死成為了戴蒙人生的第一個分水嶺,此前他只是次子的次子,此后他一躍成為家族和王國未來的“plan B”。征服九十七年,他度過了自己第十六個命名日,宣告長大成人。父親貝爾隆繼任“龍石島親王”業已五載,儲位日漸穩固,盡管雷妮絲和他的丈夫也一直沒放棄努力。
那個成為糾紛焦點的“肚內的兒子”生于征服九十三年,實際是個女兒,她被母親命名為蘭娜爾。但就在次年,雷妮絲又生下一個健康的兒子蘭尼諾。貝爾隆王子的繼承人地位那時已成既定事實,瓦列利安家族和拜拉席恩家族卻依舊把希望寄托在小蘭尼諾身上,堅信他對鐵王座的權利更優先,甚至還有少數人繼續為蘭尼諾的姐姐蘭娜爾及他們的母親雷妮絲鼓吹。
但在七國上下大多數貴族和平民眼中,韋賽里斯和戴蒙已經成為冉冉升起的新一代“繼承人及替補”,這對鐵王座的“雙保險”無疑代表著國家更為光明的未來。
而對“人瑞王”夫婦來說,失去伊蒙王子讓他們更加認清了“雙保險”對于儲位的重要性,假如沒有從小與哥哥共同成長、良性競爭的貝爾隆,即便他們養育了如此多的兒女,如今的繼承人選恐怕還是個棘手的大麻煩。正所謂“前事不忘,后世之師”,如今國王夫婦和貝爾隆親王恐怕都認為有必要把戴蒙同時列為重點培養對象。
正是出于這樣的考慮,與哥哥韋賽里斯一樣,戴蒙剛剛度過第十六個命名日就被要求與指定的對象完婚。同嫂子愛瑪·艾林一樣,他的妻子也出自谷地的高門大閥。
征服九十七年,“善良王后”又見證了貝爾隆的次子戴蒙迎娶羅伊斯家族的雷婭小姐,那位小姐乃谷地古老的符石城的繼承人。
這段姻緣很大程度上確保了戴蒙的后代成為符石城伯爵,同時也為他的前程做了次子所能企及的最佳托底。
(碰巧也是征服九十七年,在韋賽里斯夫婦正式圓房兩年后,比戴蒙還小一歲的嫂子愛瑪終于成功誕下了國王長孫的第一個孩子,這個美麗的女嬰被命名為雷妮拉。)
但戴蒙并沒有感到滿足。
如果說詹姆·蘭尼斯特是個“次子人格”的長子,那么戴蒙·坦格利安恰是他的反面——一位擁有“長子人格”的次子。
由于與哥哥韋賽里斯同出于家族二房,孩提時代的戴蒙幸運地得以在相對寬松的環境中長大,并未像一般家族次子那樣深切地體會到來自長兄的壓力(韋賽里斯也并非典型的家族長子)——這一點上,他跟后來的“庸王”伊耿四世頗為相像。等到自己父親一夜之間成為王儲,戴蒙作為下一代“繼承人替補”又被給予了超規格的關注。被早早“安排明白”的人生讓他徹底偏離了勤勉自律的“次子之路”。
失去了壓力和動力的戴蒙不再約束自己,越發放浪形骸,他像很多家族長子那樣恣意報復自己的包辦婚姻,縱情聲色以圖彌補失去的愛情與自由,很快成為了一個不負責任的丈夫。“戴蒙王子認為艾林谷無聊,很快也厭倦了新婚妻子……他混跡于酒肆、賭坑和妓院”。
S***!P得累死我了
另一方面,92年和101年的兩次立儲也極大地刺激了戴蒙的野心,大伯伊蒙就是吃了沒有兒子的虧,才讓自己父親貝爾隆親王登上儲位。而等韋賽里斯坐上了爺爺的鐵椅子,戴蒙驀然發現哥哥膝下也僅僅只有一個獨女,而愛瑪王后由于過早、過多的生育,一向身子骨孱弱……這難道不是和上代人一模一樣的劇本?
悲劇在重復,我們可以看到,為了證明自己,戴蒙跟隨祖先的腳步,再次走向那片島嶼與海峽。這僅僅是個開始。
在一個充滿腐朽規矩的封建時代,沒有一個能讓所有諸侯都閉嘴的繼承人,造成了坦格利安王朝動蕩的開端。蠢蠢欲動的各方勢力,來自家族內部的分裂……正如劇中借雷妮絲的口吐露杰赫里斯的心聲,能摧毀龍王家族的,只有龍王家族自己。
錯不在他們,錯在這個世界。 即使杰赫里斯暫時躲過了這場災難,雷妮絲與戴蒙也躲不過。
本篇排版、責編:妮女王萬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