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起,資管新規正式實施。
新規旨在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
而在消費者理財過程中,
新規又會如何影響老百姓的錢袋子?
通過短片《保本保息不可信,
投資理財要理性》
福建銀保監局幫助大家
了解新規變化,升級理財觀念
資管新規核心是打破“剛性兌付”
對老百姓來說,這意味著
“保本保息”“零風險”的理財產品一去不返
那么消費者在理財中應該注意些什么?
01轉變理財觀念
理財≠存款
Q
過往業績比較基準2.9%,是不是購買之后就按2.9%的利息給我?
A
理財產品不承諾保本保收益,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
新規實施后,正規金融機構將不得再銷售“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消費者需要摒棄從前保本保息的理財觀念,樹立風險意識,提升金融知識儲備,形成長期、理性、科學的投資理念。
02認準正規機構
遠離“高息”陷阱
Q
“理財專家”推薦的產品收益高達10%,保本保收益,靠譜嗎?
A
理財產品收益越高,風險越高,承諾保本保收益且高收益的公司往往是騙局。
資管新規明確“賣者盡責”與“買者自負”的理念,即金融機構需要充分披露信息和揭示風險,不得宣傳與承諾保本保息,不得宣傳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而市面上一些所謂“投資機構”宣傳保本保息高收益的“明星產品”,顯然是不合法合規的。
另一方面,消費者也需要明確理財產品風險與收益正相關,樹立正確的風險意識,避免落入高息陷阱。
03遵循正規流程
合理選擇產品
Q
消費者應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呢?
A
如您在營業網點購買理財產品,需要進行風險測評,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購買匹配的理財產品,簽訂購買協議,同時錄音錄像。
如您通過手機銀行等線上渠道購買產品,請務必認真閱讀產品說明書、風險揭示書等相關文件,尤其關注產品風險等級,是否與您的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
面對新規調整,消費者需要樹立風險意識。不管是在線上渠道,還是線下網點,都要詳細了解產品及其風險,對自身抗風險能力充分評估后,選擇與自身實際相匹配的理財產品。
同時在線下購買理財產品過程中,應積極配合“雙錄”(現場同步錄音錄像)流程,保障自身合法權益。
資管新規,關系每一位金融消費者
守護錢袋子,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福建銀保監局提醒您
保本保息不可信,投資理財要理性
來源:福建銀保監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