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抽抽涼
《脫口秀大會》第五季成歷屆以來風評最低的存在,熱心觀眾從領笑員罵到李誕,然后發現“輪到我了”?
原來節目難看,觀眾也有鍋。
本期節目中,呼蘭和鳥鳥都貢獻出了非常精彩的表演,這二位大概可以堪稱學院派脫口秀的代表,從審題到立意讓我們見識到學霸不愧是學霸,優秀真的是一種習慣。
鳥鳥在她“一切都是最不好的安排”的人生中,拿到了北大研究生,又在脫口秀大會一戰成名。呼蘭更不用多說,做什么都能成功的人生,連自己媽媽都陷入了對兒子的盲目自豪。
很難心平氣和地承認,這個世界上就是有這樣一種人,你以為他在卷,其實他只是按照自己的節奏做事;甚至他以為自己在躺平,可無意間卷暈了其他人。
呼蘭和鳥鳥晉級了,但很可惜的分數并不高,分數最高的是龐博和廣智,分數都在190以上。
其他很多人,比如內容同樣優秀的肉食動物,很容易聽出來,是現成的本子套了一下主題。這對呼蘭、鳥鳥這樣根據主題重新創作的老實學霸來說,并不公平。
結合大局觀的博文,發現這個鍋給到了現場觀眾。
他們聽不懂結構精密邏輯完整層層遞進的頂級文本,卻容易被愛情、八卦、氣氛和煽情這些表層努力帶動,大局觀甚至直接說,這屆現場觀眾,是有史以來最差的一屆。
語氣之重,讓我為他倒吸一口冷氣,因為任何的創作與表演,最忌諱的就是埋怨觀眾。就好像總有所謂業內人士,抱怨現在觀眾就喜歡小鮮肉演無腦劇情,哪來的臉呢?也不看看自己拍出的是什么東西。電視上又不是沒有《山海情》、《人世間》。
隔壁馬東說了一句話,特別好,他說觀眾也是需要培養的。雖然《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也正在遭遇爭議,但如果所有內容創作者都能意識到這個問題,那我們一定不缺好內容可以看。
如果不是被培養了五季,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脫口秀,為什么他們總提文本,什么叫oneliner、什么叫call back,我不否認自己的無知,也渴望被每天都能更加博學一點點,但你們不能自己偷懶,還怪我只喜歡吃屎。
大局觀也說了,從網上為呼蘭、鳥鳥抱不平的聲音之多來看,脫口秀大會的觀眾群體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現場那一部分,那怎么那么巧,有問題這一小撮,都在現場呢?
因為換了城市錄制,青島的脫口秀土壤,甚至說這種精致文化的土壤比不了上海,就好像去貴州搞二人轉大賽。這么說多少有一些道理。
或者,大局觀可以換一個詞,把觀眾換成“大眾評委”更加精確一點。因為這些觀眾,掌握著選手們的名次去留,從一定程度來說,他們不是觀眾,他們甚至承擔著“培養”觀眾的重任。
觀眾為什么能熱愛的龐博的情懷,因為李誕、魯豫和大張偉,用了相當篇幅,去講龐博的真誠。而且相較于文本的巧思,情感往往更加直擊人心,那是不是也可以分給文本一些時間,講講他們到底好在哪里,而不是一味嘲笑觀眾不懂。
吸引什么樣的觀眾,脫口秀大會不能主動選擇。但找什么樣的領笑員,什么樣的大眾評委,是可以不偷懶的。
脫口秀大會有著最可愛的一群觀眾,他們說節目難看,說的是求求了,不要讓這么好看的節目變難看;他們說不要內部梗,說的是求求了,讓更多新觀眾看得懂,才能一直與優秀的老選手重逢。
所以,他們在這一期結尾,會因為十八歲的龐博和告別的程璐與Rock而感動,他們中可能確實有很大一部分,不能理解文本的精巧,但他們愿意去聽懂,什么是好文本,如果有人愿意告訴他們。
他們嘴上說著不好,心里全是盼著你好。
應該有很多文藝片導演、戲劇編劇、音樂人會羨慕吧,居然有觀眾愿意聚焦創作的根本,怎么忍心拿離婚梗和炒cp糊弄他們呢?用真心啊
程璐最后說得挺好,脫口秀大會與其說是比賽,更像是情景劇,李誕也說,最動人的故事是成長。龐博沒有辜負十八歲的自己,觀眾也不想辜負十八歲的龐博,不是大街上隨便哪個帥哥。
希望脫口秀大會也能時常聽到一個聲音,是十八歲的它自己。
(本文插圖源自網絡及截圖,版權屬原作者所有)
(原創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