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芯片板塊有所反彈,但是前一陣跌得非常之慘。2020年3月因為疫情的原因,芯片半導體板塊也曾暴跌,于是流傳出一張圖,自此芯片板塊就有了“渣男”的稱謂。
其實,這是新興行業的特點,高成長高波動。我回顧了一下國證芯片指數自2004年以來的走勢,發現它最大回撤達到75.13%(2008年),還有3次回撤超過60%,其中2016年到2019年甚至在低位徘徊了整整3年(雖然中間也有幾波反彈)。而這一輪調整,雖然有些個股票跌了6、7成了,但是指數最大回撤才49.7%。
所以,單單從歷史回撤情況來看,現在很難說已經跌透了。本來想看一下板塊歷史估值情況,結果幾個芯片指數都沒有完整的數據,所以就不放出來了。
01
為什么芯片板塊不行了?
為什么最近芯片跌這么兇,之前說好的國產替代、芯片版主等待邏輯都不成立了嗎?其實并不是,這些都是長邏輯,現在是短邏輯不行了——短邏輯并不是誰誰誰打壓之類,而是最近的景氣度下滑太厲害了,iPhone14銷量不及預期是壓跨芯片板塊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我們之前的文章里給大家放過一張圖:
從圖上可以看到半導體行業雖然高精尖制造行業,但也同是一個周期性非常強的行業:大概每5年一個小周期,每10年一個大周期。在一個完整周期內,市場先會進入上升周期——需求爆發、缺貨漲價、投資擴產。但在產能逐漸釋放后,市場又會進入衰退周期——需求萎縮、產能過剩、價格下跌。
而2019年恰好是一個全球電子消費的由盛轉衰的一個關鍵時間點(上圖)。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大芯片廠商紛紛下調了未來幾年的需求預期,并減少了相關產能建設。 但這一切都被2020的疫情打亂了,疫情剛剛開始爆發的時候,世界各國都采取比較嚴格的封鎖政策。由于封鎖對經濟的負面影響顯而易見,所以不少企業進一步下調了銷量預測。
但是意外發生了!首先是疫情之下,各個學校紛紛開始了網課教學、企業被迫居家辦公,極大直接刺激消費電子產品的需求;再就是各國政府為疫情而推出各種救市方案,刺激了經濟增長,導致需求遠遠高出此前芯片廠商的預測。結果就是芯片產量嚴重不足,但是需求暴增,結果導致芯片嚴重供不應求,價格暴漲。
除此之外,華為這樣的中國企業受到制裁加劇了芯片荒。一般情況下,企業為了減少資金占用,都會追求零庫存。但在制裁的陰影之下,很多中國的科技公司怕像華為那樣以后買不到芯片,紛紛出手大量囤積芯片。在這樣的情況下,哪怕全球經濟遭到新冠疫情重大沖擊,在除醫藥、醫療產業外幾乎所有行業都大衰退的2020年,半導體行業利潤逆勢增長達到11%。到了2021年,增長更是超過了25%。
但是這種情況在2021年底發生了變化,首先是2020年芯片供不應求的多個中國本土存儲芯片生產基地先后投入使用,國產存儲芯片出貨量正與日俱增,推動固態存儲體以及所有下游電子設備價格的走低。再加上 因為新冠疫情的長期沖擊,消費者的經濟狀況都普遍不盡如人意,有些不必要的開支可能就省掉了。比如,以前有些人每年都會追最新款的手機,但是被疫情沖擊、工作不穩定、收入減少的年輕人突然變得省錢了。結果就是消費電子需求又不行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世界第一大 IC 分銷商艾睿電子 2022 年庫存創歷史新高,存貨周轉天數也在相應增加;費城半導體指數(全球最重要的半導體業景氣指標之一)也開始拐頭向下(下圖)。根據 Future Horizons 的最新預測,半導體行業即將迎來 2000 年互聯網泡沫以來最大的衰退,也是芯片制造歷史上最大的衰退之一。
也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之前寫過好幾次文章,說哪怕芯片行業值得長期看好,我們也應該關注短期風險。而按現在的情況來看,下游的手機、PC機或者其它電子產品需求前景依然不樂觀,但是前幾年芯片大漲時各路勢力囤積了大量芯片庫存,需要大量時間慢慢消化。所以,哪怕最近兩天芯片板塊有所反彈,我覺得熊市依然還沒有結束。根據相關機構和芯片廠商的的預測,這次產業熊市至少要持續到2024年(下圖)——也就說是未來 兩年左右的時間,芯片板塊應該不會有大的投資機會,大家要有充分的預期。
02
產業熊市 恰好是中國芯片業的機會
那么如果你有更大的耐心,愿意給我們的民族芯片產業一點時間的話,產業的熊市恰好是投資的好時候。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在電子行業有非常著名的“逆周期投資大法”,最早把這個方法用到極致的是三星。
1975年,韓國政府出臺扶持本土半導體產業發展計劃。1983年,三星進入半導體領域。但是一入場就趕上了1983-1987年的產業熊市,DRAM儲存芯片價格從1984年初的4美元/片一路下滑到1985年的30美分/片。不過,不同于其它競爭對手紛紛收縮戰線、減少研發經費的做法,三星加大逆周期技術研發投入和建廠速度。1987年,行業出現復蘇,DRAM價格回升。三星憑借在產業低潮時期興建的大量產能,迅速搶下市場份額,并在1993年起成為存儲器半導體領域世界第一。
自此之后,三星把“逆周期投資大法”應用到電子行業的各個細分領域。比如,1990年代日本企業在液晶面板領域絕對領先,控制了全世界90%以上的市場份額。三星也是利用“逆周期投資法”一步一步蠶食了日本企業的市場份額。1995~1997年是面板行業進入產業衰退期,三星在行業低迷時加大投入建成第一條3代線,并在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期間加大液晶面板建設。到了1998年,三星的液晶面板出貨量就順利反超了日本企業躍居全球第一。
回顧韓國經濟的發展史,它既沒有老鷹國近百年的工業積累,也沒有日本那樣的技術沉淀。但是為什么它可以在短短30年時間在芯片半導體這樣的高精尖領域追上甚至領先日本和老鷹國?重要原因就在于韓國人在每一次行業低谷期精準地實施了“逆周期投資”。
那么中國企業有沒有可能利用“逆周期投資大法”縮小我們與世界領先水平的差距呢?當然!不僅是有可能,而且還有案例。就是在面板領域,中國企業用用三星的“逆周期投資大法”打敗了三星。
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全球面板價格暴跌,產業在行業低谷艱難維持了近4年時間。 面對不景氣的市場,中國企業京東方開足馬力、逆勢擴張,當時京東方不僅得到了大量的政府補貼,還通過資本市場獲得了天量融資。
在這樣持續的高投入之下,2013年京東方的出貨量達到全球第五,躋身全球主流供應商之列。2020年京東方在LCD五大傳統領域出貨量均居全球第一:平板電腦面板市占率達43%,電視面板市占率為18%,筆記本電腦面板、顯示器面板及智能手機面板的市占率均為26%。我們在面板領域終于成為了世界第一。
那么芯片領域有可能復現這樣的成果嗎?當然也可能,我們從戰略上要對自己有充分的信心。而且現在形勢的發展對我們開始變得有利了,因為根據現在的發展速度,摩爾定律有可能在2030年左右就失效了。這是因為過去我們一直在通過不斷縮小晶體管的方式提高芯片的性能,但因為當芯片制程達到3nm以下時,芯片精細程度幾乎達到了原子級別。這時會產生一種叫做量子隧穿的效應,電子可以自由地穿透絕緣層,導致芯片失效。如果2030年芯片技術的領頭羊們進入了瓶頸期,那意味著我們追趕世界頂尖水平的機會更大了。有些人覺得這好像是天方夜譚,其實是因為這里有幾個誤區。
03
大家對中國芯片的幾個誤區
如果說過去我們還有一些人有所幻想的話,現在大家已經充分認識到建立可控的半導體全產業鏈,無論對國土安全還是對經濟發展都是意義重大的。實事求是講,在芯片領域追趕并實現領先,對中國來說難么?當然很難。但是難度可能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大,大家對芯片發展的認識有幾個誤區。
誤區一:中國的芯片實力很差
其實如果真的是這樣,老鷹國人也不用擔心這擔心那了。我們雖然和第一集團還有不小的差距,但是我們并沒有被甩遠,一直保留著對第一集團的壓力。尤其是過去20年,我們的進步速度非常快。如果我們真的水平和非洲、南美差不多,老鷹國也不會想方設法來封鎖我們了。
芯片制造有三個重要環節:設計、制造、封測。目前中國的設計和封測已經是世界準一流甚至是一流水平了(這不是我YY的,是張汝京說的)。比如,在被限制芯片代工之前,海思的各類芯片設計實力已經是全球前三。而在封測方面,最新的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地區有 3 家企業躋身世界前10,其中長電科技排第三,通富微電拓第五,華天科技排第六。(中國臺灣5 家,老鷹國1 家,新加坡 1 家)
所以,我們現在說的差距,主要還是在芯片制造領域。芯片制造分為光刻、刻蝕、沉積、離子注入、清洗、氧化、檢測七個環節。多數人以為我們只是被光刻機卡住了脖子,但是其實7個環節中少了任何一個都不行,而這7個環節我們目前都和世界最頂尖水平有一定差距。所以,在芯片制造領域的落后可以說是全方位的。
誤區二,我們要完全另起爐灶
其實半導體是一個深度全球化的行業,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實現完全“獨立自主”。根據《半導體風向標》的資料,目前的半導體全球格局是:
1)半導體設備:老鷹國領先、歐洲日本次之; 2)半導體材料:日本領先,老鷹國歐洲次之; 3)芯片代工:中國臺灣省領先,韓國次之; 4)存儲芯片:韓國領先、老鷹國日本次之; 5)芯片設計:老鷹國領先,中國大陸次之; 6)芯片封測:中國臺灣省領先,中國大陸次之; 7)EDA/IP:老鷹國領先,歐洲次之。
所以,其實我們想要完全另起爐灶或者在所有的結點上都取得突破、實現世界領先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這也是為什么有些人覺得我們想自主造芯片是不可能的。因為現在的老鷹國也好、歐洲也好、日韓也好,它們都做不到這一點。它們做不到,我們其實也很難做到,或者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但是這是一個誤區,我們其實不需要在所有的關鍵結點上都取得領先。我們可以在某些領域取得突破,然后借助我們14億人的巨大市場做好內循環,盡最大努力和歐洲、日韓、非洲、美洲進行外循環,最終迫使老鷹國接受現狀。這個可能性是非常之大的。
04
總結
最后,對全文做一段總結:造芯片是很難,可是過去70多年我們突破的那些技術——從老一輩的兩彈一星、人工合成胰島素,到現在北斗、5代機、高鐵、盾構機、空間站、5G……等等,哪一項技術不難呢?哪一項是靠別人施舍才取代依靠的呢?中國在方方面面取得的成就,讓我有理由相信即便在芯片領域也沒有中國人克服不了的困難。現在芯片行業正在從繁榮轉身衰退,未來兩年芯片產業將進入低谷。但是,歷史上反復證明這種行業的衰退期恰好給了我們縮小與世界的差距的機會——因此我對中國芯片產業的長期發展是充滿信心的。
引申到投資上,我們要明白“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再加上芯片板塊高波動的特性,大家最好還是用閑錢慢慢做定投,以10年為期,等待中國芯片產業從量化到質變的突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