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黨是明朝后期,最主要的執政黨,也是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團,大明王朝在東林黨的拖動之下,一步步的跌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兩漢的豪強,南北朝的門閥,唐朝的五姓七望,清朝的八旗子弟,都是當時社會的既得利益集團。但最為典型的,還得是明末的東林黨。
東林黨起源于東林書院,該書院是萬歷時期被朝廷罷黜的吏部大臣顧憲成,回到老家無錫后,為講學而設立的。除了講學,最重要的是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實現自己的抱負。
他們的口號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除了日常的講學與授課,東林書院還會定期開展講會,并形成了朋黨,他們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他們的言論所產生的輿論作用也越來越大,歷史記載:憲成講學,天下趨之。“東南講學甲天下”。
東林黨的成員逐漸滲透進朝廷的中樞,他們的觀點開始影響國家的決策,
澄清吏治,廣開言路,農商皆本等,都是出自東林黨之口,聽起來十分公正,但實際上他們代表的是江南一帶的商人與地主豪強的利益。
東林黨反對海外貿易稅、礦稅、鹽稅,茶葉稅等稅收,任何國家加強對私人經濟控制的政策,都遭到他們堅決一致的反對,他們主張提升商人的地位,提出“農商皆本”,但東林黨的意思是,國家只能打農業的主意,要想增加農業賦稅,可以商量;要想增加商業稅,那就反對。
東林黨通過梃擊、紅丸、移宮三個權斗案件的精彩策劃演出,終于在萬歷皇帝死后,打敗了浙黨、齊黨等,實現了第一次一黨專治。楊蓮、左光斗、趙南星、高攀龍等東林黨人士,在朝中被委以重任,歷史記載“東林勢盛,眾正盈朝”。
東林黨的主政期間,江南工商業發達,幾乎不用交稅。北方各省的農民,則忍受著越來越高的稅收,遇天災更是餓殍遍野,而江南士紳商賈,則沉溺于廣泛流行的房中術中。難關清朝乾隆皇帝那么熱衷于下江南。
木匠皇帝朱由校即位之初,非常信任東林黨,可是后來就發現,東林黨一黨獨大是不行的,想要再扶持一個黨,跟東林黨打打擂臺,自己做裁判。
就在這個時候,魏忠賢出現了,他聯合了浙黨、齊黨等,逐漸在擂臺上占據了上風。
魏忠賢雖然是治國庸才,但是上天還是給了他一個歷史使命,用非法的手段,去搜刮江南士紳集團,以此來彌補國家財政虧空,雖然同時也完成了自己的資本積累。
天不遂人愿,裁判朱由校意外落水而亡,其弟弟崇禎登上皇位,裁判換人了。崇禎沒有明白哥哥的良苦用心,用吹黑哨的方式,迅速的結束了閹黨的使命,讓政治失去了平衡。
之后在東林黨的主導下,大明集團取消或降低了對外貿易稅,礦稅、鹽稅,茶葉稅等稅種,這些稅都影響了東林黨成員的收入。結果大明集團在富裕的江南地區收不到稅,只能去盤剝西北西南的農民,不斷地加稅、加稅、再加稅,最后農民苦不堪言,再加上大規模的天災,終于釀成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一句“迎闖王,不納糧”讓眾多城池城門大開,這也充分的說明了人民對沉重賦稅深惡痛絕。
明朝對外要和還是金國的皇太極打仗,對內還要鎮壓李自成等農民軍,兩線作戰,雖然江南富足,但是國庫空空,最終只能走向了覆滅。
更諷刺的是,大明集團需要東林黨官員捐款時,他們到處哭窮,李自成進入北京,卻從東林黨官員家中搜出了7000多萬兩白銀。
據史料記載,清兵入關之后,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東林黨人也是第一個站出來臣服于清兵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