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微笑了
印度,一個神奇的國度。
對它的印象就是印度飛餅、用手抓飯、牛糞恒河水治病、一言不合就唱歌跳舞……
還要想起《我不是藥神》那一句“印度是窮人的藥房”。
其他的更多的是貧窮落后又臟又亂的“刻板印象”。
但,這真的是真實的印度嗎?
最近有幸遇到隨水的這本《在印度看印度》,對印度有更深的了解以及較大的改觀。
作為一個多次旅居印度的30多歲上海小伙子,作者隨水對印度文化非常感興趣,機緣巧合之下,他還娶了一個印度女人。
因某種原因,加之碰巧妻子剛懷孕,他們買不起回國的飛機票,并考慮到回國開銷大,因此選擇了滯留在印度生活……
在書中隨水用他的親身經歷講述了:印度嫁妝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普通人在印度如何謀生活、結婚生子,以及揭秘恒河的背后的故事,帶你直面真實的印度。
01.印度式的“潔癖”,你真的懂嗎?
看到作者那一句“印度有著世界上最系統,最復雜,最嚴密的衛生習慣”,我莫名覺得可笑,這難道不是作者一句戲謔的笑話嗎?
看過印度電影或相關資訊的都知道,印度的環境是真的臟、亂、差,好嗎?
在書中,作者隨水卻告訴我們:其實印度人有非常多講衛生的習慣。
舉個例子,印度人采用分餐制,用手抓吃飯前后都洗手,只抓自己盤子里的東西,嘴巴不觸碰手指等。
還有,印度人非常重視居家整潔,即便是貧民窟的人家,都盡可能保持干凈,進房間前必須脫鞋子。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人的“潔癖”是精神意義上的。
譬如,印度人無法接受廁所跟神龕放在同一個屋檐底下,這也就是印度人露天大小便的問題根源所在。
印度,到底是干凈還是臟的?
他們的環境的確又臟又亂,但印度人還是講衛生以及有環保意識的,且有自己精神上的“潔癖”。
02.在印度謀生活,經歷印度的“怪癖”
一個普通的中國人,在印度生活真的幸福嗎?
作者隨水剛開始在印度生活并不寬裕,甚至算是清貧的。妻子喜歡羊肉,但羊肉要30多塊錢一斤,他偶爾給妻子買半斤解解饞,自己舍不得吃。
因為貧窮,妻子就算吃上羊肉也很糾結,還對他說:“我覺得一個月只要吃上一次羊肉就可以了。”
男人心疼的妻子,聽完后默默心酸。后來,隨著他開始寫作,慢慢地獲得關注以及不菲的收入,生活才慢慢變好起來。
印象較為深刻的就是,隨水記錄妻子在印度生產的經歷,令人感慨不已。
在印度,極度重男輕女,女人很少得到基本的尊重。生完孩子后,很少有人記得去關心媽媽的情況,甚至認為生完孩子的女人是“不潔”的。
很奇怪的是,南印度這邊有些奇怪的“習俗”。比如,生孩子不準備任何待產包,因為在當地人眼里,準備任何東西都是不吉利的,到時候直接在醫院買就可以了。還要,給出生的孩子化丑妝,以祈求孩子健康成長。
在印度生活了一年多,作者給我們講述了很多在印度衣食住行的常態以及其背后的文化淵源,讓我們對印度這個地方有了更細節處的了解,看到真正煙火味的印度到底是怎么樣子的,感受到作者平凡生活的一些小幸福。
有不少人問:為什么不回中國?
何不食肉糜,因為生活需要落實到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考慮很多現實的因素,并不是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在那里不過是為了謀生活罷了。
也許正如《生活大爆炸》所說的那樣,“不是每個人都能功成名就,我們中有些人注定在日常的點滴中尋找生命的意義。”
不慌不忙地生活下去,也許天就亮了。
03.寫在最后
上帝關上門同時也給你開了一扇窗,人生處處有驚喜。
機緣巧合,作者滯留在印度,但也因此意外走上了一條生活軌跡上,化險為夷、一路繁花。
《在印度看印度》是一本很真實的生活觀察集,也是一本簡單版的印度文化啟示錄,在平凡日常生活的點滴中找到幸福的花兒。
翻閱后,最大的感觸就是:原來,在印度生活是這樣一種體驗,還蠻有趣的;對印度人的潔癖以及對印度婚姻與嫁妝有了更深的了解,受益良多。
想要真實感受印度嗎?
洞察印度文化的奧秘嗎?
可以看看隨水這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