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好像有一雙看不見的大手,總是在關鍵的時刻,把控著中華文明與中華民族傳統信仰的前進方向,如果走錯一步,中華文明就可能會中斷,如今的我們有可能不再是炎黃子孫,我們閱讀的書籍也有可能從古籍變成《古蘭經》。
第一次拯救中華文明,統一信仰是歷史假手于秦靈公。
大家都知道老秦人來自東夷,在秦靈公即位之前,老秦人的傳統信仰與祭祀對象都是東夷眾神,在秦靈公3年,公元前422年,秦靈公下令,全民祭祀炎黃二帝,秦人第一次把軒轅皇帝作為了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去供奉祭祀,這一改變也成了秦國之后的傳統,正式確立了炎黃中原文明的始祖,在秦國祭祀的地位,增強了秦國民族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與歸屬感,也為秦始皇統一中國確立了共同的信仰。
第二次拯救中華文明延續傳承,沒有被伊斯蘭化,是在元朝,歷史假手于愛育黎拔力八達。
公元1307年大德十一年(1307年)正月,元成宗駕崩,朝政暫由卜魯罕攝理。卜魯罕執政后,將安西王阿難答召入京師輔政,并與左丞相阿忽臺等人合謀立其為帝。但阿難答是一位虔誠的穆斯林超級粉絲,如果讓他奪得帝位,必定會在帝國內部推廣伊斯蘭教,強迫全體臣民皈依。
等到卜魯罕、阿難答“合流”的苗頭剛剛顯露,右丞相哈剌哈孫便當機立斷地采取行動,幾乎同時派人暗中聯絡身在漠北的海山,以及身在懷州的愛育黎拔力八達,敦請兄弟二人迅速動身入京。當年二月,愛育黎拔力八達與其母答己打著“奔喪”的旗號,先期抵達大都,并迅速地與哈剌哈孫制定奪權計劃。一個月后,愛育黎拔力八達率先發難,逮捕卜魯罕、阿難答等人,并械送至上都,由海山處決。
隨著阿難答的被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次可能出現全面伊斯蘭化的危機就此化解,真可謂萬幸。
等到愛育黎拔力八達,即元仁宗登基后,喜愛漢文化的仁宗還大力提倡儒家經典的翻譯、推廣工作,并鼓勵蒙族官員研讀,使元廷上下出現學習漢文化的高潮。中華文明得以延續與發展。
秦靈公——嬴名肅,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雖然這兩位皇帝在整個中國的歷史上并不出眾,但是,從歷史長河中看他們為中華文明延續所作出的貢獻,卻也值得我們永遠去銘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