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是部歷史題材小說,很多人物和情節(jié)是根據(jù)歷史事件縮編的。書中高俅、童貫、蔡青和楊戩四人并稱四大奸臣。還有戲份很多的高衙內(nèi)、黃文炳、史文恭、方臘以及其兵部尚書王寅、龐萬春、西門慶等等,不下幾十位。那這些奸臣賊子,要么金錢狡詐,要么賣國求榮,要么陷害忠良,要么助紂為虐。那些被人唾罵的奸臣反派,應(yīng)該被我們敬仰,因為在歷史上確是堂堂正正的英雄。
抗金英雄:王稟
書中王稟人品低劣,奸賊童貫手下的無能之將。攻打方臘時看著梁山好漢傷亡慘重,王稟不僅沒有救援反而待攻下方臘后,把所有的功勞全都獨吞,并栽贓陷害梁山好漢,使得梁山好漢不僅沒能獲得朝廷重賞,反而被宋庭懷疑有僭越謀反之心。
正史中王稟,字正臣,汴京人。歷史也確實有攻打方臘立下大功的事實,沒有陷害梁山,獨吞戰(zhàn)功等情節(jié)。宋史有段介紹說,宣和四年,宋徽宗因為單方面撕毀盟約,伐遼,在白溝戰(zhàn)役幸好有王稟治軍有方,英勇作戰(zhàn)并且指揮得當,不然宋軍要因為奸臣的混亂指揮導(dǎo)致全軍覆沒。
靖康之難期間,欽宗軟弱無能,聽信讒言導(dǎo)致金國輕松占領(lǐng)大宋很多城池,最后北宋滅亡。但王稟卻率軍堅守北方重鎮(zhèn)太原。整整一年,金兵包圍城池,重兵攻城,前后有九次皆被王稟擊退。金軍動用各種攻城裝備都沒能攻下城池,但是宋軍處境越發(fā)艱難,被困于城糧草很快就吃完了,士氣也慢慢低落。為了穩(wěn)住軍心王稟親自殺了戰(zhàn)馬,充作軍糧。最后吃樹皮、草根甚至弓和鎧甲上的牛皮牛筋也煮了吃,在如此惡劣的情況下王稟依然帶領(lǐng)將士們堅守了200多天。王稟最終選擇率親兵迎戰(zhàn),身中十余傷,和兒子自刎殉國,跟隨的將士們也選擇了跟著一起自刎無一人偷生。
知恩圖報:高俅
書中高俅作惡多端,構(gòu)建忠良,殘害百姓,妄人之大功,棄人之小過,禍國殃民,乃宋朝大奸臣賊子。還有什么報復(fù)王進陷害林沖,欺瞞天子,毒殺宋江,那更是梁山之死敵。但是在正史奸臣傳中卻沒有高俅的名字,說明高俅至少不是個大的奸佞之臣。
事實是高俅是個懂得知恩圖報的人,原本是蘇軾的書童,首先自身也是有才華的,詩歌書畫都有所擅長,后來蘇軾被貶把高俅介紹給王詵,機緣巧合下因踢得一腳好球被徽宗趙佶賞識,從此平步青云。蘇軾因為蔡京陷害落難,高俅沒有避嫌,并照顧蘇軾及其家人和后人。
其實還有方臘在小說中被描述成反派,跟梁山一樣,同樣是農(nóng)民起義為什么待遇完全不一樣,梁山就是正義,方臘就成反派了?所以說小說都是有情感立場的,作者立場在那邊誰就是主角,誰就是正義的化身。但是水滸傳并且是歷史題材小說,所以里面很多人物故事在真實的歷史中并非是我們看到那樣。小說的反派有可能是英雄,小說的英雄,也有可能是個大反派。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