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漯河市,沙河美景)
有個曾經新聞說,某個女警還是什么,路過一個有難的地方,慷慨解懷哺育一個嬰兒,悄悄離去,被稱為最美母親最美警花。很多給我們母性的關懷,卻又悄悄離去的,比如那些還有痕跡遺址或者痕跡聲音也沒有的河流山川。
河南漯河(luo he),在許昌南,駐馬店北,周口西,平頂山東。以前隸屬許昌地區,1986年獨立地級市,轄舞陽、臨潁兩縣,郾城區(原郾城縣)、召陵區(shao ling,念 紹不念 招zhao)源匯區等三區。從版圖大小上看,是僅次于濟源(濟源在河南最小,但經濟是前幾名)的倒數第二(河南全省18個地市104個縣市,最早是108個縣,近幾年縣改區的有幾個),也說鶴壁也比較小,沒有對比過與漯河的版圖。
本文作者就是漯河籍 在鄭,寫漯河的山水地名文化文章,內心很有感情。
漯河以前是個鎮,歸郾城管轄。郾城以前是郾國,這個小國小城以前噴空過。郾城大戰(岳飛與金兀術)讓郾城的名聲在古代大過漯河。發源于魯山的沙河在漯河市區這與發源于桐柏的澧河交匯,漕運發達,漯河最早是螺灣鎮,螺河灣。(京廣)鐵路陸運發達后,逐漸興盛起來,現在是全國園林城市,生態城。河南是中國的糧倉,漯河就是中國的廚房,食品工業發達,雙匯、南街村、康師傅、還有三劍客牛奶什么樂天奧德利還有大名鼎鼎的衛龍辣條以及很多餅干面包面粉廠企。
(河南漯河美景)
雙匯集團
今天我們主要噴空的是河南漯河的遠親干親,山東的漯河。
對,是山東省,只不過是漯河,ta he,(讀音:踏河)。
山東漯(ta)河:
據《水經注》記載,濟水源出河南省濟源縣之黃河,東經定陶南、濟陽南,又東入海;漯水自南向北出黃河,經聊城西、禹城南、濟陽北、高青北、濱州南,到廣饒北入海。山東的漯(ta)河是古黃河下游主要支流之一,其故道來自河南武涉縣(今黃河之北),經河北至山東,改行今黃河之南,東注于海。當時,濟水在南,黃河在北,漯水居中。 三條河并流入海,是如何的壯觀。
現在古水漯河已經沒有了,只有點滴痕跡。
山東漯(ta)河發源哪里?
山東的材料則綜合表示:漯河是山東章丘現在的東巴漏河,上游還有漯河源(泉),還有古柏樹和石碑見證。
《漢書地理志》:“漯水出東郡東武陽縣(山東莘縣朝城),至樂安千乘縣(山東桓臺高城鎮)入海。過郡三,行千二十里。”,這里說漯河出自莘縣,全程一千零二十里,經過三個郡。
《水經注》第十三卷也提到漯水源頭:漯水出雁門陰館縣,東北過代郡桑乾縣南,漯水出于累頭山(山名累,與漯很接近,會不會有名字淵源?),一曰治水。泉發于山側,沿波歷澗,東北流出山,徑陰館縣故城西。
矛盾點出來了,這里漯水發源山西(雁門),經河北最后流到北京永定河。按照這個說法是漯河發源于山西,我們可以這么推定理解:
1、漯河有兩條,一個發源山西,歷經河北到北京后入渤海。一個發源山東章丘附近,作為當時的大河流入渤海。
2、漯河有一條,山西出,支流旁系經河南武陟到山東,分出來經河北到渤海。
有清朝地理學家胡渭的《禹貢錐指》可參考。胡渭,順治康熙年間的著名經學家、地理研究家,考證和翻譯了很多古代的書籍,甚至指出了河圖洛書等的錯誤,被康熙欽賜“耆年篤學”的榮譽。
《禹貢錐指》中說:“以今與地言之,浚縣、滑縣、開州、清豐、觀城、濮州、范縣、朝城、莘縣、堂邑、聊城、清平、博平、禹城、臨邑、濟陽、章丘、鄒平、齊東、青城、高苑諸州縣界中,皆古漯水之所經,自宋世河決商胡,朝城流約,而舊跡之存者鮮矣”,上面提到的前半部分地名是河南現在鶴壁、濮陽區域,推翻了漯河發源山東人后入海的說法。
清朝蔣廷錫的《尚書地理今釋》,收錄在四庫全書里,提到:“漯水本出高唐(山東禹城),至千乘入海。禹導河至大伾(大伾山,河南浚縣東南二十里),始分一支東北流,首經東武陽,至高唐合漯水。自合漯水,則高唐以南,武陽以北之河,皆被以漯名矣。”
這里留下一點痕跡,大禹在浚縣大伾山附近疏導河流,漯河有了分支。
資料和精力有限,也沒有去山東實地走訪,我個人傾向于漯(ta)河有一條,曾經很宏大,流程也遠,最后不斷變遷改造,不斷分支變化,直到完全消失,最后是留下名字,身子隨著時空變幻,滄海桑田中被各省市蠶食破碎,在各區域合流改名。漯河不在,只留下傳說三兩聲。
(山東漯河現殘留痕跡,山東驢友踏河,來自網絡)
漯(ta)河還是很有名的,《孟子》中就有黃河、長江、淮河、漢水、濟水、汝水、溱水、洧水、漯水等河流的名字,說明這些河流都是春秋戰國時候中常見的河流。后面的四個(濟水、汝水、溱水、洧水、漯水),濟水基本消失,留下了濟源濟南濟陽濟寧等地名,汝水變成南汝河(汝南等地名)、北汝河(沙河)(汝陽、臨汝、汝州等地名),溱水洧水在新鄭成為雙洎河一部分,漯水已經支零破碎,只有點地名痕跡。
這些哺育我們的河流都悄悄的來,悄悄的走,留下一絲絲捉摸不定的傳說。
從河南漯河(luo he)到山東漯河(ta he),不僅僅是漯的相同,還有關聯故事。據說是山東人來河南漯(luo)河(當時屬于郾城)做官,把當地的螺河灣的“螺” 改了當時中原人不常用的“漯”,字變音不變,既提升了名字形象,又符合水城特色(三點水),關鍵還方便山東官員寄托鄉愁。這也算是兩地人文交流和傳承吧,山東的漯(ta)水影響了河南漯(luo)河的見證。山東河南皆兄弟。
噴空,河南方言(聊天、分享、交流的意思)。<噴空>,山水人文公眾號,頂端新聞號、<噴空河南>網易號 等,山水河流、文化典故、城市歷史、鄉村文旅文創等的淺嘗輒止,河南4大水系2700條河流2650個水庫2000個鄉鎮800個傳統村落3大山地系統9大山脈74000多座山的堅持學習,來源于一群跨度60后到00后的小伙伴,文化遺產愛好者、青少年素質教育工作者、文旅、地產從業者等的山水野游、文化拾遺、文創文化傳播、鄉村文明生態、特產調研的涉獵分享。目前有數萬公里走馬觀花,我們的視野、經歷和認知都很有限,萬卷書萬里路,<噴空>學習在路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