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修訂了2022年第三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顯示,美國前三季度GDP擴大至188029億美元。這意味著2022財年(2021年10月到2022年9月),美國GDP高達250063億美元,與上一財年相比,名義增長10.39%。
當然,這個數據還會修訂,但幾乎可以肯定,2022財年,美國GDP將史無前例地突破25萬億美元!
美國的GDP計算方式挺神奇,服務業占比奇高,僅律師費就占到美國GDP大約6%。據說美國又在推出家庭勞務的虛擬費用,意味著以后干家務也能算到GDP里,這和印度把牛糞算入GDP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當然,真正推高美國GDP的是貫穿全年的通脹。整個2022年,美國CPI居高不下,12月份雖然有所降低,但全年CPI仍近8%。
而且,以美元記GDP進行橫向比較對美國有利,因為去年一年,美元指數一路狂奔,從年初的96左右一度攀升至2022年9月下旬的114左右,升值幅度高達19%。
期間,其他主要貨幣一瀉千里,貶值嚴重,自然也會影響到GDP計算。
但是,不管怎么樣,美國GDP確確實實增加了2萬億美元。
這2萬億美元是美國產業工人辛勤勞動的結果嗎?或者說是美國經濟狀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嗎?其實并不是。確切的說是華爾街金融家和該國政客運作的結果。前者推動美元加息,后者推動俄烏戰爭。
2022年對美國而言本該是異常艱辛的一年,因為受疫情影響,前后兩任總統在短短一年多時間里,狂撒了六萬多億美元。
這些錢像洪水一樣涌向全世界,淹沒了新興市場。同時也把美國帶向萬劫不復的深淵。進入2022年,隨著美國CPI的不斷升高,如果美聯儲不強力收回貨幣,美元和美國經濟崩盤風險就非常大。
而回收貨幣的方式就是加息。
但是,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加息無疑是自尋死路,起碼資本市場就難逃一劫。對美國這種建立在金融基礎上的帝國來說,資本市場一旦崩盤,后果不堪設想。
于是,俄烏戰爭適時地出現了。
因為有俄烏戰爭,再加上猛烈加息,結果全球的資金瘋狂流入美國,尤其是歐洲的金融資本大量流入美國避險。
這些資金買了美國的國債、美股以及其它美國資產,徹底穩住了美國的資本市場。還有部分資金則流入美國制造業,推動了該國經濟。
所以才有了經濟界奇觀: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瘋狂加息,該國股市居然不崩,經濟居然還能活躍,GDP居然還能大幅攀升。無異于瀕臨死亡的人一夜之間滿血復活,讓人直呼奇跡。
可這畢竟不是源自內生的自然生長。就像黑山老妖忽然容光煥發,背后肯定有被吸干陽氣的精壯男子。
那這次的精壯男子是誰?
德國聯邦統計局13日公布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德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上年實際增長1.9%??雌饋磉€在增長,但考慮到通脹因素后就不好看了。2022年,德國通脹高企,10月份,CPI一度達到10%,12月份仍然高達9.6%。所以,德國經濟事實上已經陷入負增長。
而且,德國制造業PMI指數(采購經理指數)已連續6個月低于榮枯線,說明德國制造業經營活動正在萎縮。事實上,這不是臨時性,德國工商大會的調查報告顯示,受能源供應不穩定影響,約32%的公司不得不減產或停產,更為嚴重的是,許多大型企業正在集群性遷往海外,目的地之一就是美國。
2022年,包括漢莎航空、西門子等60多家德國企業已經在美國俄克拉何馬州擴產增資,大眾集團、寶馬公司也在田納西州和亞拉巴馬州增設新的電池工廠。據德國工商大會的報告,超四分之一的公司正在考慮將部分生產和工作轉移到國外。
和德國同樣命運的還有法國。2022年一季度,法國GDP收縮0.2%;二季度,增長0.5%;三季度繼續增長0.2%。
法國國家統計和經濟研究所(INSEE)預計,四季度情況會有所好轉,GDP將負增長0.2%,法國2022年全年增長率為2.5%。
無疑,這種報喜不報憂的操作是喪事當喜事辦的典型代表,因為法國和德國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法國通脹雖然比德國好點,但全年仍上漲5.2%左右。所以,法國其實也已經進入衰退模式。2022年經濟總量將被印度超越,倒退至全球第七。
更要命的是,法國同樣面臨制造業外遷的風險。
去年年底,法國總統馬克龍專門設宴招待歐洲重要企業負責人,包括來自歐洲能源巨頭Engie、歐洲電信巨頭Orange和愛立信、英國跨國消費品公司聯合利華、英國制藥公司阿斯利康、歐洲汽車巨頭沃爾沃和大眾等公司的49名首席執行官和董事長。目的是勸這些企業不要離開歐洲,不要離開法國。
但是,這事可不是一頓飯能解決的,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吸引力確實大,而且歐洲動蕩不安的局勢給不了這些企業任何保障,所以請也白請,該走還是走。
后來馬卡龍開始在各種場合公開抨擊美國的操作。但有什么用?
德法尚且如此,歐洲其他國家更是可想而知。也就是說,一場俄烏戰爭,把美國打到容光煥發,把歐洲打成了面黃肌瘦。
這里順便講講俄羅斯,作為俄烏戰爭的主角,俄羅斯其實也不好過。
俄羅斯財政部長西盧安諾夫1月10日在政府工作會議上表示,2022年俄財政收入約28萬億盧布,財政預算赤字為3.3萬億盧布。
這點錢看起來不多,但你稍微對比一下就會發現其中的信息。俄羅斯2022年上半年的盈余是1.4萬億,到7月份盈余變成5000億,8月盈余也還有1400億,但到2022年底,赤字暴漲到3.3萬億。
戰爭消耗可想而知。
按照誰受益最大,誰是主謀的邏輯,俄烏戰爭背后的推手昭然若揭。
戰爭對所有人都是災難,唯獨美國人除外,因為它就是吸人陽氣的黑山老妖,別人越痛苦,它越精神。
通過在亞歐大陸推動戰爭,確保美國的活力與地位,是美國近百年來的絕對損招。
美國的歷史并不長,而且前一百多年一直背負著沉重的債務包袱。獨立戰爭過后,美國大概欠了7546萬美元巨債,到杰克遜擔任總統的時候好不容易把債務還清了。
但等到南北戰爭時期,也就是1860年前后,美國債務又上升到6500萬美元。而短短的三年后,債務規模就飆升到10億美元,到南北戰爭結束,美國債務已經漲到27億美元。
要知道當時的美元并不是國際貨幣,這筆錢簡直要了小妖怪的命。而且當時受曠日持久的內戰影響,美國內部人口凋零、經濟蕭條,生產力處于最低點,看不到任何崛起的希望。
有了這一段經歷后,美國人大概明白了,自己身上發生戰爭很痛苦,但別人身上發生戰爭特別補,尤其在歐洲。
1914年,歐洲大陸因殖民地分配問題開始互撕,史稱“一戰”。期間,美國隔岸觀火,不僅沒受到戰爭的影響,還成為各方最大的軍火、戰爭物資供應商,各種訂單接到手軟。等到一戰結束,美國不僅還清了所有債務,還成為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家的最大債權國,累計超過116億美元。
大家對這個數可能沒什么概念。
當時一盎司黃金大約價值35美金,而一盎司大約是31克,所以116億美元大約相當于12000噸黃金!
今天美聯儲作為美元發行方,黃金儲備也才8000多噸,也就是說,一次世界大戰,美國賺了一個多美聯儲的錢!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大概說的就是美國。
一戰過去沒多久又是二戰,二戰繼續為美國輸血,本就瘦弱不堪的歐洲各國再次被美國擼了一遍。
這一時期,錢對于美國來說已經是次要的了,更重要的是搶奪亞歐大陸的人才。
來看一組數據。美國人在1914年獲得第一個諾貝爾化學獎。
到1930年,全球共頒發了90個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和醫學獎,其中只有4個頒發給了美國科學家。
隨后,受戰爭影響,尤其是德國納粹和日本法西斯大規模的迫害,大量頂級科學家背井離鄉逃亡美國。三十年代,美國獲得諾貝爾獎項上升到10個,占到了28%。
而到了四十年代,二戰進入最瘋狂的階段,越來越多的人才逃亡美國,美國科技界再次爆發,獲獎數量達到14個,占比首度達到49%。
除了資本和人才,二戰帶給美國更大的財富是徹底替代英國,成為西方霸主,美元一躍成為國際貨幣。
從此之后,美國不再暗地里助推戰爭,而是明目張膽地、周期性地在亞歐大陸制造戰爭和緊張局勢,通過這些舉動,不間斷地為自己吸收資本和人才。
可以說,如果不是原子彈的存在限制了戰爭規模,世界早已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接下來的幾十年里,亞歐大陸經歷各種冷戰、熱戰,美國穩坐經濟、科技第一強國的寶座。
這個過程中,哪怕它的內部矛盾不斷,各種缺陷很多,但總能通過戰爭逃過一劫。
網絡上有種說法,總說美國是在傳播普世價值,愛好和平。其實美國傳播的普世價值就是黑山老妖派出的聶小倩、小青,她們看起來明艷,實際上是勾引精壯男子的誘餌。
美國各界善于反思、反戰,包括他們的電影,看過之后你會感嘆,美國人對戰爭的理解真透徹,抽自己嘴巴子全世界都能聽得見,這樣的國家再壞也壞不到哪去吧?
但是,看過本文后,你還會認為美國是真心反戰,真心愛好和平嗎?
或者說它有理由愛好和平嗎?
2022年,歐洲的混亂讓美國容光煥發,那2023年呢?
很多經濟學家,包括美國自己內部都預測,2023年美國經濟將面臨衰退,但美國政客以及華爾街大佬會容許這一幕出現?歐洲只剩下半條命了,再吸下去,可就真成人干了。按照黑山老妖自救的法子,會不會轉向亞洲?
最近美國在亞洲動作頻頻,包括宣布軍售臺灣地區1.8億美元的M136“火山”布雷系統,同意臺增購便攜式“毒刺”導彈及“海馬斯”多管火箭炮,計劃在日本加大部署反艦導彈,甚至鼓動韓國在朝鮮半島部署核武等等,不斷挑戰亞洲各國神經。
而且新年伊始,韓日又用歧視性防疫政策,主動挑起和中國之間的摩擦。
這一切背后豈會沒鬼?
中國無疑是真正的和平愛好者,這不僅是文化基因,更是現實需要,因為中國是靠和平發展起來的,未來也需要和平。
我們對2023年滿懷希望,但不要低估黑山老妖的齷蹉。
未來注定充滿艱辛。
全文完,謝謝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