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贏在青春期》專欄的第57章。
在現在,好像青春期已經成了一個麻煩、叛逆的代名詞。
不僅各種媒體、專家都在宣傳青春期孩子叛逆,從很多父母自身體驗來說,他們也覺得孩子在進入青春期之后變得更加難以管教、也更加叛逆了。所以在大多數人眼中,青春期的孩子就是比別的時期的孩子更加叛逆。
但研究發現,還沒有證據證明青春期的孩子相對于其他年齡段的孩子更容易與父母發生矛盾。
來自一項美國的調查發現,青春期孩子與他們的父母之間的情感距離是很近的。當然,有的青春期孩子與父母之間存在嚴重的人際關系問題,親子關系比較緊張,但是大多數的青春期孩子能體會到父母對他們的愛和關心,并且他們也會尊重自己的父母。
實際上,有1/5的美國年輕人說他們最擔心的事情是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父母在一起,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覺得他們最擔心的事情是沒有足夠的時間和孩子在一起的父母卻不到1/10。
而在大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上,也沒有數據證明青春期的孩子跟父母有很大的代溝,或者至少沒有證據能夠支持存在許多人認為的那么大的差異。事實上,當考察更為基本的價值觀,比如說與宗教、工作、教育及其諸如此類有關的價值觀問題時,青少年群體內表現出的多樣性,要遠遠超過代際的差異。
換句話說,青春期的孩子跟父母的主流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是基本一致的。
這其實很好理解,價值觀、人生態度是慢慢樹立的,因此他們會受父母、家庭的嚴重影響。窮人家的父母肯定就更加注重吃苦耐勞,那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孩子當然也會認可吃苦耐勞;富人家的父母喜歡用錢解決問題,那孩子自然也就會養成用錢解決問題的習慣。所以青春期孩子與父母的價值觀、人生態度保持一致也就不足為奇,不可能說孩子在進入青春期之后價值觀、人生態度就會發生劇烈轉變。
那既然孩子在感情上依然重視父母,在價值觀和人生態度上也跟父母基本統一,那因此青春期孩子跟父母從根本上來說就沒有劇烈沖突的基礎,孩子也就沒有理由變得叛逆。
你看,如果孩子跟父母的價值觀不同,那孩子為了堅持自己的價值觀跟父母發生劇烈的沖突,這情有可原,畢竟價值觀非常重要,因此二者矛盾時產生沖突也就情有可原,但問題是孩子的價值觀跟父母基本是一致的,換句話說,這個劇烈沖突的前提就不存在。
那問題就來了:既然從邏輯上來說青春期的孩子不會比別的年齡段的孩子更加叛逆,那我們為什么從現實中卻感到青春期的孩子很叛逆呢
我們為什么會感覺青春期的孩子很叛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