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贏在青春期》專欄的第59章。
在這個專欄中,我提到了3種教育理念,分別是肯定式教養、結果教育和課題分離,忘記的可以回去再看一下這幾章
肯定式教養——《要想解決青春期的孩子問題,你就必須要運用“肯定式教養”理念》 結果教育——《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你不需要教育,只需要告訴他們結果就可以了》 課題分離——《學會“課題分離”原則,你會發現:青春期的孩子一點都不叛逆》
那可能有的讀者在學完之后對這3個理念會有所疑問,不知道在遇到孩子問題時具體采用哪個理念,本章我就給大家做一個總結,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這3個理念,進而幫助大家更好的遵循理念教育孩子。
課題分離、結果教育和肯定式教養理念的關系
首先,課題分離是基礎,只有先做好課題分離,然后才能做到結果教育和肯定式教養
我們說了,教育孩子時要遵循課題分離的原則,搞清楚到底是誰的課題,該管的就管,不該管的就不要管。否則隨意干涉孩子的課題,就會讓孩子感到自己的權利受到了侵犯,他們就會反抗。那你要干涉孩子的課題,就需要打壓孩子的反抗,于是你就跟孩子形成了對立沖突的局面,當然你就會感到痛苦了。
就比如說孩子的房間很亂,在孩子看來這是他的課題,是他自己的事,跟父母沒有任何關系。但父母僅僅是因為自己看不過眼去,就想干涉,讓孩子改變自己房間來讓父母自己舒服,那你說孩子能愿意嗎?所以孩子就會反抗了。
所以這時要改變的應該是父母,而不是孩子,誰讓你父母多管閑事呢?難道別人活著是為了讓你舒服的嗎?明顯是父母的要求不合理,因此父母教育孩子應該遵循課題分離的原則,不該管的就不要管。
其次,在做到課題分離的基礎上,要想達到更好的教育孩子的目的,就需要做到結果教育
從根本上來說,父母應該遵循課題分離原則,不該管的就不要管,但問題是很多時候看似是孩子自己的課題,但卻與父母息息相關。要知道,父母是有教育孩子的責任,所以從理論上來說,孩子的任何課題其實都不能單獨的看作是孩子的課題,因為如果孩子的課題出現了問題,最終還是要父母來買單的。
就拿房間亂斗 的問題來說吧,看似是孩子自己的課題,但這個課題就真的跟父母無關嗎?并不是的。設想一下,如果孩子一直養不成整理衛生的習慣,那將來他的房間會不會衛生很差,到時會不會散發惡臭,這會不會影響父母呢?或者說,他房間一直很亂,一直不整理,結果養成了邋遢的習慣,這種習慣就會影響到他將來的生活、工作,而孩子生活工作上產生問題,最終就可能還需要父母來買單,比如說工作不好,就可能啃老。
再比如說,孩子交友問題,看似是孩子自身的課題,孩子交什么樣的朋友跟父母無關,他們也不希望父母干涉,但事實上,當孩子交了一些不良少年時,孩子在不良少年引導下就會犯一些嚴重錯誤,那這時最終需要誰來解決?還不是父母嗎?
所以可能一些看似是孩子自身的課題,但是如果深入分析,我們會發現這其實都跟父母有關,畢竟父母本身就有教育孩子的責任,所以對于孩子的不良行為父母就有糾正的義務,否則當這些不良行為產生后果時,最終就需要父母來承擔后果。所以對于很多看似是孩子自己的課題,父母其實是有干涉必要的。
但問題是很多時候,孩子的行為對父母產生的不良影響要發生在遙遠的將來,從眼前來看對父母其實是沒影響的,所以孩子就會認為這個課題就是自己的課題,跟父母無關,因此他們就抗拒父母的干涉,所以如果這時候父母去干涉就容易引起孩子的抵抗。
那怎么辦?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引入結果教育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