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堯
來源:陳魯豫的電影沙發(lyyy_scndgs)
最近,《狂飆》已經火成社交硬通貨,成為名副其實的開年大爆款,大結局后還能頻頻登上熱搜榜,但作為主演的張譯卻惹來爭議。
因為他沒怎么發微博宣傳《狂飆》,唯一的一條,還在大結局之后刪了。
有人就斷定,這其中必有隱情。
甚至還有人說——
“張譯一定是不愛《狂飆》,一定是他不夠敬業?!?/p>
有沒有隱情不知道,但直接憑借發不發微博就去評判一個演員是不是愛他的作品,甚至上升到是否敬業的高度,對演員來說,確實有點不公平。
01
看一個演員敬不敬業,最重要的是先看他是否對自己的角色負責。
安欣這個角色不好演,片中對他個人的故事交代不多,而且作為一個“完美的”正面角色,他在道德上沒有瑕疵,連缺點都是正面的,導演徐紀周說,他就像是一個“殉道者”。
徐紀周在一次采訪中說過,第一次見張譯,他帶了“跟劇本一樣厚的一堆問題”,里面包括,人物某個行為的動機,節奏,行動的理由和抓手……
除了要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官方發布的“張譯特輯”和幕后花絮中,我們還發現,張譯是被蓋章認證的——
劇組熱心張先生。
一個人干了幾個人的活兒,也難怪有人說,像張譯這樣的演員,誰用誰爽,一直用一直爽。
不信?來看。
在片場,他會根據劇情“現掛”,比如經典“警戒線”鏡頭,就是張譯想出來的,劇本只寫了安欣拉警戒線,讓高啟強別過來。
張譯想出了最終呈現的這版用警戒線逼退高啟強的演法,把形式感和情緒都直接拉滿。
不光設計鏡頭,張譯還幫忙設計道具,警隊演習的那場戲,代表歹徒中槍下線的粉色炸點就是張譯設計的,安全高效省時省力,道具組老師大呼:譯哥整個把我的飯碗搶走了。
不光是這些,他還給一些沒有那么多經驗的對手演員講戲,比如小時候的高曉晨第一次出現,為了讓人物行為合理化,張譯現場幫助小演員“建立人物”。
拍攝間隙,他還會幫對手演員整理服裝、捋詞,幫道具老師整理道具……“劇組熱心張先生”名副其實。
在關于他的負面傳言出來后,有很多劇組里的演員出來為他說話。
飾演張彪的趙梓沖,在微博中說,是張譯幫助他塑造了這個角色,給了張彪血肉和靈魂;
張彪同組的“大劉”,發了一條關于狂飆的長微博。
原來,原本他一句詞兒都沒有,是張譯給了他一句詞兒,而大家所看到的老李,英子,小五,大劉,原本都是劇本里沒有的,是張譯把他們帶入了京海刑偵支隊。
后面辦公室爭案子那場戲,是他們的重頭戲,結束之后,張譯提議大家給自己鼓鼓掌,并對他們說:恭喜你們,你們現在可以說自己是演員了。
張譯說過,自己入行的時候,趕上了一個有老規矩、老傳統的階段,那時候的前輩們,有“傳幫帶”的傳統,每天拍戲收工,意味著另一個工作的開始,桌子擺好,餐盒擺好,一邊吃飯一邊聊第二天的戲,年輕演員們都坐在旁邊。
如今,張譯正在把這個傳統傳下去,“大劉”管他叫“后輩之光”,因為張譯收工后還會幫他們排戲,“真的還在‘傳幫帶’”。
02
回頭看,張譯的拍戲之路不算容易,也是近些年,才靠著一個一個角色走到了大家眼前,被更多人熟知。
也許是深知這條路的不易,那些前輩們曾經讓他受益的舉動,他也想讓年輕的朋友們受益。
當年他以自費生的身份進了哈爾濱話劇院,迷上了演戲。只身一人到北京考試,中戲沒考上,去考軍藝,結果體檢不合格。
他拿著爸媽借來的錢自費去了戰友文工團,以為轉機到了,結果得來的是上級領導的一句:他是16個孩子里唯一不會演戲的。
團里的領導為他考慮,建議他轉文職,父母特地從家里寄來了公文寫作的相關書籍,大家給他擺事實講道理,所有人都在語重心長地告訴他——
你就不適合做個演員啊。
他不但性格內向,外形也不夠突出。班上的丑男評比,他排第三,被人說長了一張“驢臉”。
那時候流行跑組,張譯自己照了很多藝術照,到處去發。
跑到其中一個組,直接讓副導演給攔下來了:我們是偶像劇,照片你拿走。
時間長了,也有困惑,也會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干這行的料?
當不了演員,那就曲線救國,他演小品,錄廣播劇,做場記,當編劇,龍套一跑就是十年,他形容那個時候的自己——
到最后,我都覺得我像是一條死狗,就這樣混,但還在堅持只是想用跑劇組這件事來證明我是一個演員。
2000年,團里排話劇《士兵突擊》,張譯在其中扮演一個只有一句臺詞的警察,大部分時間都在做場記的工作,但他的老師記得,他當時背下了所有的臺詞。
“每一次排練完以后,我們都走了,他會偷偷留下,把所有臺詞走一遍。”
2004年,他演了康洪雷導演的《民工》,是個男三號,把他高興壞了。
最重要的是,康洪雷導演看到了他的不自信,所以從不在現場罵他,有什么問題,也不當著人的面兒說。
每當張譯有什么靈光一現的表演,康洪雷會從身后抱住他:
你不要不自信,你會成為一個演員,而且是一個好演員。
03
張譯曾經在《喬家大院》里演陳建斌的小跟班,陳建斌知道《民工》里那個演員是張譯的時候,問導演胡玫:他演得那么好,你怎么就讓他來演這么個角色?
拍戲的時候胡玫曾經問過張譯“多大了”。
那年張譯27歲。
胡玫的一句話讓張譯慌了:男演員28還沒出來的話,洗洗睡吧。
剛好電視劇版《士兵突擊》正在籌備,張譯不善與人打交道,只能寫下了3000字的請愿書,借機會交給了康洪雷導演。
后來才知道,原來康洪雷導演早就在心里把他定了。
為了演這部戲,張譯打了轉業報告,告別了9年的部隊生活。
于是,我們看到了《士兵突擊》里的史今班長。
按照戲份,這個角色嚴格來說是男五號開外,但就是這個角色,讓很多人第一次看到并且記住了這個演員。
跑過十年龍套,還曾經有五年時間純跑劇組送資料一無所獲,那時候張譯曾經想,如果有一天有工作,他希望自己能累得喘不過氣才好。
如今,老天爺給了他這個機會,他只覺得感恩。
在《懸崖之上》的拍攝紀錄片中,張譯說,拍戲的時候他會忘卻疼痛,忘卻等待,只希望能在自己的行業中做得更好。
這些年,他確實一如自己所說。
拍《紅海行動》剛開拍不久就踝關節骨折,他簽了《放棄治療的聲明》,瘸著腿把戲拍完了。
拍《攀登者》,零下十幾度光腳在雪山上。
拍《金剛川》,他吼得太賣力,把自己吼暈了,調整過來后立馬說:對不起,再來。
拍《一秒鐘》,導演一句“我要看到你的顴骨”,他一天只吃一頓飯,一頓飯一根黃瓜,1米78的個頭,硬生生把自己餓到110斤。
跟張藝謀導演合作多次,他養成了拍完就小跑著去導演監視器看回放的習慣,沒有他的戲,他也要搬個板凳在旁邊聽著。
一個奇怪的現象是,這些年,張譯拿了獎,受到了歡迎,粉絲也越來越多,甚至有人把他當成一部劇或者電影的“品質保證”,覺得看到演員表里有張譯,那就“穩”了,他卻始終有一種不自信在身上。
大年初一上映的電影《滿江紅》,張譯在其中飾演反派何立。
在魯豫觀影團舉辦的《滿江紅》北京首映禮上,張譯曾說,自己不管和張藝謀導演合作多少次,每一次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夠勝任,能不能完成”。
對于現在的張譯來說,這種“不自信”是如此的珍貴。
他的偶像是范偉,他發現,范偉在每一場戲后都會恢復到一種非常不自信的狀態,可這不耽誤他是個非常好的演員,他想范偉的成功和他的自卑也許有著微妙的聯系。
“只有自卑的人在生活當中才會比較少的去講話,然后他把自己的能量,能力,都集中爆發在表演的那一剎那。要這樣的話,我不愿意改掉這個毛病?!?/strong>
04
有人說,2023年也許會成為“叔圈元年”,一開年,已經有不少實力派演員陸續被大家看見,一夜爆紅的神話似乎越來越少,腳踏實地的努力也在越來越被贊賞和珍視。
社交平臺充斥著對張譯的褒獎和非議,他本人卻被碰到正在海口拍戲,而他的豆瓣作品列表里,還有兩頁“待播”。
某種程度上,他和安欣有點像,默默做事,有點軸,認準的事情就不放棄。
說這樣的演員不敬業,未免有失公平。
一如京海不能沒有安欣,娛樂圈也不能沒有“張譯”。
故事素材來源|《狂飆》張譯特輯,幕后花絮,《一秒鐘》《懸崖之上》紀錄片,人物《老文青如何拍出〈狂飆〉》。
配圖來源|《狂飆》微博,安瑞傳媒微博,“張彪”“大劉”“小五”微博、豆瓣劇照。圖片不為商用,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