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支付寶“螞蟻莊園”有一道關于植物的問答題,我答錯了。不過我認為是支付寶錯了。
圖1 洋蔥
在日常語境中,說洋蔥/Allium cepa是莖菜沒問題,洋蔥頭確實是“鱗莖”,但“解析”中刻意擺出科學嚴謹的pose,反而露怯。“洋蔥的莖呈鱗片狀”?此言差矣,鱗莖是由鱗葉層層包裹而成的,洋蔥基盤才是節間極度縮短的莖(圖1紅圈中心)。鱗葉也是葉,所以“葉”才是正確答案。
這些都不是真正的“莖”
圖2 蔥
不止洋蔥,蔥屬都這樣,比如蔥/A. fistulosum。“蔥白”是由葉鞘組成的“鱗莖”,見《中國植物志》“蔥”:鱗莖單生,圓柱狀,稀為基部膨大的卵狀圓柱形。亦稱“假莖”,很多單子葉植物都有這個結構,君不見那簾外芭蕉三兩窠,長到2、3米不算多,全靠“假莖”撐大個兒。
圖3 球莖茴香
球莖茴香/Foeniculum dulce也是如此,名曰“球莖”,實情是“葉柄基部葉鞘肥大,互相抱合而呈扁球形”,能吃的還是“葉鞘”。莖在“球莖”的中央部位,質地堅韌,不適于食用,烹飪前需去除。
圖4 芹菜
究竟哪些是以莖為食的蔬菜呢?也許你會想到芹菜,旱芹/Apium graveolens,也不對。芹菜的莖在開花前極短縮,可忽略不計,我們吃的實為根生葉的葉柄,說它是葉菜都沒毛病,只不過通常丟棄葉面罷了。
正宗的莖菜是哪些?
圖5 萵筍
常見蔬菜中以莖為食的蔬菜不少,比如萵筍/Lactuca sativa var. angustata,萵苣的莖用變種,全世界只有中國人吃萵筍,洋鬼子更愛吃葉。在外網看過一篇文,介紹兩種冷僻蔬菜,食莢蘿卜和萵筍。可見在作者看來,吃莖的萵苣和食莢的蘿卜都是一樣的離經叛道。
圖6.1 筍形芥和莖瘤芥
圖6.2 抱子芥
芥菜/Brassica juncea有3個莖用變種:莖瘤芥/var. tumida、筍形芥/var. crassicaulis和抱子芥/var. gemmifera。筍形芥俗稱“棒菜”,主莖膨大成肉質莖,芥菜變種中最正經的莖菜;抱子芥即“兒菜”,側芽萌發并膨大成肉質子莖,多少帶點葉子,主體還是莖;莖瘤芥(榨菜)的“瘤”長在葉柄基部,食用部位包括下部肉質莖和葉柄的“瘤”,勉強也算莖菜吧......
圖7.1 苤藍
圖7.2 大筍芥藍
圖7.3 薹用型芥藍,莖、葉和花苞全吃掉
甘藍家族的擘藍/Brassica oleracea var. gongylodes,又名球莖甘藍、苤藍,莖在離地2-4厘米處膨大成實心球體,主要食用部位就是這個“球體”,毫無疑問是莖的一部分。另,芥藍/B. oleracea var. albiflora的品種“大筍芥藍”,莖桿粗壯,與普通的薹用型芥藍差異顯著,理應視為莖菜。
圖8 蘆筍
蘆筍,又名龍須菜,是石竹科石刁柏/Asparagus officinalis的幼苗,幼苗期是該種植物唯一可以食用的階段,長大了就會像它的親戚文竹一樣鋪散開來,完全沒法入口。幼苗約等于嫩莖,上面的芽無關大局,因此蘆筍也是莖菜。
圖9 茭白
茭白,菰/Zizania latifolia的稈基嫩莖,也是莖菜。菰在歷史上曾是糧食作物,被黑穗菌/Ustilago edulis寄生后深受刺激,不會開花結實,莖變得肥大脆嫩......正所謂人算不如天算,人類食譜中少了一種不重要的谷物,卻憑空多了一樣佳蔬。
圖10 冬筍和春筍
常見的竹筍有冬筍和春筍,分別來自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和雷竹(早竹的栽培型)/P. violascens ‘Prevernalis’ 。竹筍是竹子的發育芽,外面層層覆蓋的是堅硬的葉鞘,剝去葉鞘剩下的可食部分就是嫩莖。誰能說竹筍不是莖菜呢?
圖11.1 霉莧梗
圖11.2 刺莧
寧波三臭之一“霉莧梗”,地方小眾食品,名聲卻十分顯赫。過去多取材于刺莧/Amaranthus spinosus,專用枝干粗壯、纖維老化的莧菜桿腌制而成,非常標準的莖菜。據說臭到令人聞風喪膽,吃起來卻別有風味。去年我曾想網購嘗試一下,因店家遲遲不發貨而作罷。
別忘了還有地下和水下的莖
圖12 馬鈴薯
圖13 薯蕷
圖14 芋
圖15 菊芋
眾所周知,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薯蕷/Dioscorea polystachya、芋/Colocasia esculenta和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的食用部位都是地下塊莖。前三種既能入菜,亦可代糧,在生活中司空見慣;唯菊芋只宜腌制咸菜,大部分人可能沒見過新鮮塊莖長什么模樣。
圖16 荸薺
圖17 慈姑
荸薺/Eleocharis dulcis和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 subsp. leucopetala,江南“水中四秀”之二,食用部位均為匍匐莖頂端的球莖,注意這是真“球莖”,與球莖茴香不可同日而語。有個問題,荸薺算不算蔬菜?當然算,炒菜燉湯皆可,剁餡包餃子尤為驚艷。
圖18.1 藕帶
圖18.2 藕
藕是蓮/Nelumbo nucifera的膨大根狀莖,這是人所共知的知識點,不必贅述。那么藕帶呢?藕帶也是根狀莖,負責不斷延伸、開疆拓土,藕的使命則是儲存養分、備戰備荒,二者不存在“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的關系。藕帶口感脆嫩,是不可多得的水中尤物,過去僅局限于長江中下游,近兩年已經開始向全國輻射。
圖19 甘露子
圖20 地筍
甘露子/Stachys sieboldii,根莖白色,頂端有念珠狀或螺絲形的肥大塊莖,俗稱地環、寶塔菜或螺螄菜。地筍/Lycopus lucidus,根莖橫走具節,先端肥大呈圓柱形,俗稱地參、地藕。這兩種根莖與菊芋同命相憐,都不具備做大菜的資質,只配在佐粥小咸菜中出現。
還有誰?
圖21 姜
圖22.1 山柰
圖22.2 山柰開花,我種的
還有很多,不再一一列舉。最后以姜/Zingiber officinale和山柰(沙姜)/Kaempferia galanga。這兩兄弟皆以根狀莖入饌,雖非烹調之主咖,用量亦不多,但有增香去腥、畫龍點睛之能。調料不算蔬菜嗎?我認為算,反正都是吃。Ove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