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一座城市歷史的底色。2月17日上午,惠城文物集成書籍《惠城印記——千年惠州的城市守望》新書發布會召開。該書發布不僅填補了惠城區文保點文史類書籍的空白,也進一步提升惠城區文化的影響力,與社會共享惠城區文物的保護成果,不斷整合全區文化資源促進文旅發展。
惠城作為惠州市的中心區,是惠州歷史的核心地,歷史文脈源遠流長。在惠城中心城區,有中原貶官與書院興盛帶來的精英文化,也有歷朝歷代中心區形成的營建文化,同時還是近現代民主主義革命的策源地。在廣袤的鄉村大地,客家先民遷徙與本地及廣府文化相交融的方形圍屋極具特色。這些文物形制和分布有很濃重的東江流域的特點,也是惠城民風兼容、包容并蓄、崇文重教、山水麗都的重要體現。
經過一代又一代的文物工作者篳路藍縷,不斷挖掘、保護、管理各類歷史遺存,目前,惠城已形成一套較完善的文物管理體系。區相關文化部門在持續地更新、完善文物基礎信息的同時,不斷挖掘更多的歷史故事,讓群眾對這些文物有更新的認識。區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在發布會上說,作為文化部門,要實現文化的高質量發展,扎實開展各類歷史文化資源普查,讓城市留住記憶。
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區人大、區委宣傳部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以電視欄目《惠城印記》文史電視稿、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基礎信息為藍本,歷時近一年出版惠城文物集成書籍《惠城印記——千年惠州的城市守望》。
《惠城印記——千年惠州的城市守望》以文物為線索,以鎮辦劃分板塊,全區128處文物背景、基礎信息與數據均有鋪述,因此首先具備了文物工具書的功能;同時,以物帶史,將與文物相關聯的地域特點、歷史節點以故事形式敘述,還開設延伸閱讀一欄,地理尋蹤、名人介紹、遺留的詩詞等,形成了這本既有嚴肅史料、能充當工具書的角色又有輕松閱讀體驗的書籍。
據悉,目前,惠城保存較為完整以及價值較高的不可移動文物有128處(其中省級文保單位12處、市級文保單位51處、區級文保單位22處、未定級文物43處),接下來,區文廣旅體局將繼續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深挖惠城歷史文化,扎實做好文化遺產的挖掘保護、傳承弘揚、開發利用工作,真正做到“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努力譜寫出惠城文博事業的新篇章。
來源:惠州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