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野千鶴子又火了。
最近,由B站和新經典聯合推出的“對話上野千鶴子”的聊天節目,由北大博主和她的兩位大學室友與上野千鶴子進行對談。目的在于宣傳上野千鶴子與鈴木涼美合著的《始于極限》。
然而,視頻上線后,雖然榮登熱搜榜首,微博話題“北大宿舍聊天 上野千鶴子”的瀏覽次數已經超過5億,但隨之而來的是受到大量的質疑和惡評。
網友認為博主的問題過于局限,主要集中在婚戀方面,浪費了一次寶貴對話,例如博主提出的問題:
“(不婚不育)緣起是因為被男性傷害過嗎,還是因為原生家庭的影響?”
“女性主義鄙視鏈中,結婚的女性是否屬于有瑕疵的女性主義者?”
“了解女性主義,是不是就能免受傷害?”
等等。
更多訪談內容,書友們可自行上B站觀看視頻。
其次,北大博主被質疑對女性主義的理解過于膚淺,甚至與之相悖。關于博主提出的問題,如果她認真讀過《始于極限》這本書,都能從書中找到答案。
基于此,很多網友高喊“女性主義不是時尚單品”“女性主義不是一門生意“。
上野千鶴子,作為日本的社會學家,主要研究性別領域。2019年,因她在東京大學開學典禮上發表講話,金句頻出,觀點犀利尖銳,演講視頻迅速走紅網絡,也給中國讀者掀起女性主義的熱潮。
2022年,被稱為出版界的“上野千鶴子年”,上野千鶴子的7本書在中國出版,其中《始于極限》成為豆瓣年度書單TOP 1。
毫無疑問,她已成為中國讀者心目中的女性主義偶像,她的著作《厭女》《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更是被更多人爭相購買閱讀。
而隨著上野千鶴子越來越出圈,名氣越來越大,她的一言一行也被擺在放大鏡下觀察,觀點被斷章取義、被曲解,或者當作“標題黨”與噱頭進行營銷,對此她表示:“即使讀者的購書動機有違我的初衷,但只要他們在閱讀之后理解我的真實意圖就行。”
有意思的是,這場風波過后,不少讀者紛紛去下單上野千鶴子的書,《厭女》一書更是賣到脫銷。《厭女》到底講了什么?一起來了解真正的女性主義。
1.厭女癥:性別歧視的社會心理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性別歧視是無處不在。企業招工啟事上白紙黑字寫著“男性優先”;“新手女司機,請注意”的標語貼在車尾;先前社交網絡上掀起了一股抵制“娘炮”的熱潮……
所以你看,這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性別歧視心理在起作用。
上野千鶴子在她的作品《厭女》這本書,將各種顯性、隱性的性別歧視,都歸結為厭女癥這種社會心理所起的作用。厭女癥不僅導致性別歧視,還深刻影響了整個社會的結構,以及我們每個人的心理歷程。
對厭女癥,作者上野千鶴子下了一個簡單的定義,男人為自己不是女人而慶幸、女人為自己是女人而詛咒不滿的心理。
厭女癥在男人身上表現為“女性蔑視”,在女人身上則表現為“自我厭惡”。
2.厭女癥是怎么產生的?
我們從欲望學的祖師爺弗洛伊德說起,弗洛伊德把人的欲望分成兩種,一種是自我確認,另一種是性欲發泄。通俗地說,前一種是你想成為什么人的欲望,后一種是你想占有什么人的欲望。
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就是人不斷調適自己的兩種欲望的歷史。調來調去,就調出了我們現在的異性戀秩序。什么意思呢?就是男人成了欲望的主體,他的第一種欲望是成為男人,第二種欲望是占有女人。
這里的“成為男人”中的“男人”,指的是社會性別,不是生理性別。然后呢,男人的性欲對象還真不一定非得是女人,比如在古希臘文明里,最高級的性愛是同性戀,女人對他們來說只是生育工具。
但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了異性戀秩序,同性戀和戀童癖就被嚴格禁止了。男人的第一種欲望,只能指向同性,也就是成為被社會所承認的男人。他的第二種欲望,只能指向異性,也就是說,他的性欲對象只能是女人。
男性同性社會性欲望建立在兩個基礎上。
第一是厭女癥,當男人們說“我們男人怎樣怎樣”的時候,潛臺詞是“不像那些女人”,于是,女人變成了男人的參照物,被蔑視的對象,這就是厭女癥;
第二是同性戀憎惡,男人們相互認可的,是彼此的欲望主體地位,也就是說,大家都是占有女人的人。當一個男人的性欲不是指向女人,而是指向另一個男人的時候,其他男人就會毫不猶豫地將他排除出男人群體,為什么呢?因為他們害怕自己成為同性戀者的性欲對象,從此喪失欲望主體的地位。
厭女癥除了蔑視女人,還有崇拜女人的另一面。因為男人崇拜的,壓根兒就不是活生生的女人。在男人看來,女人分為兩種,一種是可以結婚的對象,她們的功能是生兒育女;一種是可以玩弄的對象,她們專為男人的性欲服務,要遠離生育。
所以啊,當一個男人宣稱自己崇拜女人,或者說尊重母親、妻子的時候,他崇拜、尊重的,只是被框定在母親和妻子角色中的女人。但是,每個女人都是活生生的人,既有肉體也有靈魂,既有子宮也有陰道,既有感情也有欲望。如果強行將她屬于肉體的、陰道的、欲望的一半切割掉,供奉那剩下的、所謂貞潔的另一半,再美其名曰,崇拜女人。這不是厭女癥又是什么呢?
3.為什么說女人也有厭女癥?
前面我們說了,厭女癥在女人身上體現為自我厭惡。一是自認天生不如男人,二是同性之間相互歧視。
被男人們分為“圣女”和“蕩婦”兩種類別的女人,無論扮演的角色是妻子還是娼妓,對于女人來說,都是異化。而且,做妻子的女人都有非常深刻的“娼妓歧視”,她們不但跟著男人瞧不起娼妓,也不能接受自己被視為性對象。
其實,我們身邊也不乏類似的事例,有些女孩遭到性騷擾性侵犯之后,無論她自己還是家人都傾向于自認吃虧,保持沉默,就是怕從此被分類到“蕩婦”的行列中去。這就是深深地植根于女人內心的“娼妓歧視”。
女人之間的相互歧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并不少見。男人偷情被抓現行,妻子和小三扭打在一起,作為始作俑者的男人卻趁機溜之大吉。這就是女人之間的相互歧視和敵意,它注定了女人們無法同仇敵愾,無法結盟。
除了自我厭惡、相互歧視,厭女癥在女人身上還有一種表現,就是自認女人中的“例外”,將其他女人“他者化”,從而把厭女癥轉嫁出去。
轉嫁策略有兩種,一種是成為特權精英女人,被男人當作“名譽男人”來對待,這叫“女強人”策略;另一種則是自動退出“女人”的范疇,逃脫被估價的女人身份,這叫“丑女”策略。
“女強人”策略很好理解,女人通過自我奮斗,成為了女強人,得到了男人的另眼相看,但實際上,就算她跟男人一同蔑視女人,男人也不會把她當作手足兄弟,給予完全平等的待遇。
從女孩變身為女人的那一刻起,她的身體就開始被男人的視線估價,于是,美女拼命維持美貌,普通女人拼命提升顏值,丑女呢,只能墜入自我厭惡的深淵。
“丑女”策略就是放任自己變老、長胖,讓身體退出男人的視線,自己也退出被評估的范疇,從而擺脫不滿和不安的一種策略。
4.如何擺脫厭女癥
我們前面講過,厭女癥是異性戀秩序的產物。但是,懂得厭女癥是怎么產生的,并不意味著我們就能簡單快速地擺脫厭女癥。就像我們說的,厭女癥無所不在,它參與了整個社會的建構,也滲入了每個家庭。突然去掉厭女癥,不僅會打亂社會結構,我們的欲望也將無所適從。
那么,怎么才能超越厭女癥呢?
對于女人來說,首先要意識到厭女癥的普遍存在,同自己身上的厭女癥作斗爭。劃掉“新手女司機,請注意”中的那個“女”字,勇敢上路吧。然后,拋開嫉恨,爭取與其他女人團結,走上為全體女性爭取權益的女性主義之路。這是上野千鶴子為女人指出的超越之路。
對于男人,事情可能復雜一些,我們前面也說了,厭女癥在男人身上表現為女性蔑視,這會讓他在面對母親、妻子、姐妹以及女兒時,產生矛盾和糾結的感情。其實,有時候厭女癥也會令男人自我厭惡,特別是那些嫌自己男人味不夠的男人,他們可能會以暴力的方式報復自己的身體。所以,要超越厭女癥,男人們首先要做的,或許就是接受完整的自己,戰勝變成娘炮的恐懼吧。
撰稿人:句芒,文學碩士
編輯:阿珍
路上讀書: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