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第一次到天臺山,叢林云集,美景遍地,桐柏宮因為是南宗祖庭,由宋紫陽真人張伯端所創,所以納入到了我們的重要行程。
我們由天臺瀑布大門乘景區巴士到山頂瓊臺仙谷,然后步行三公里前往桐柏宮。
山頂曠闊的水域,令人神清氣爽,路遇幾名道士,俱是仙風道骨,氣質脫俗,更是增添了步行的動力。
連山峨峨,茂樹郁郁,九峰環抱,路轉山回。
桐柏宮果真沒讓我們失望,展示眼前的是一大片依山面水而建的建筑群,青華塔立于宮后山間,醒目大氣。
“吳有句曲之金陵,越有桐柏之金庭。”桐柏宮正門前就是金庭湖,大殿正門左右為鐘樓和鼓樓,上書“金庭洞天”和“南宗祖庭”的牌匾。主殿區擁有靈官殿、紫陽殿、玉皇殿、三清殿等殿堂樓閣二十余座,頗為輝煌。
在玉皇殿偶遇張姓道姑,桐柏宮的前世今生在她的娓娓道來中更加鮮活。而最為出挑的話題是現任道長對桐柏宮未來的規劃:它不但為道教界人士提供棲居修行之場地,而且將是海內外各界人士瞻仰的場所和養生、游憩的勝地。
道觀將由宗教殿堂法壇、養生院、道學院、修真茅篷等功能不同的獨立生活設施提供給修行人居住修煉。未來的桐柏宮將匯集道教修行、道、法、術各個層次,并在文化、藝術、養生、旅游方面一體化全面發展。其管理方式完全按照古代全真派的清規戒律進行,并結合現代企業化、數字化管理,培養道德淳全、精神超越、逍遙自得,具有文化修養的新一代修道之人。
立意如此高遠的張高澄道長就此吸引我們的目光。我們由此科普到的資料就是作為自然科學家,張高澄道長曾臨危受命,毅然留下挑起桐柏宮住持的重任,為恢弘昔日南宗祖庭的輝煌歷史而不懈奮斗,成為中國道教龍門派第27代傳人,并出任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
修行,并非唯獨是隱居在深山僻谷,靜守一隅,只為求得肉身的自在長生。它亦可以游走在這萬丈紅塵中,俯下身來,輕嗅這世間的悲歡離合,緣來緣謝,若能修得與萬物相連融合,修正一切不符合自然法則的錯誤行為,于己于他,不可見欲,使心不亂,見可欲,心亦不亂,如如不動,方是略得大修為。我們的張道長,就是親踐奉行者。
在道家的眼中,人的生命由“性”與“命”組成。人如何對待自己的生命呢?怎樣在漫長人生中修煉自己的身心,以實現天人合一,修仙悟真?怎樣才能實現自身的長生久視之道?
在張道長的《學道法要》里,我被這樣的妙語吸引,每天要問自己的一句話:今天你自然了嗎?每天要問自己的一句話:今天你自然了嗎?每事要問自己的一句話:此事你自然了嗎?無事要問自己的一句話:此刻你自然了嗎?
張道長對道教與生命的開示,亦是他對自我人生選擇最高尚的詮釋。
對我們,偶遇或邂逅,都是不虛此行。
漫游家,心隨自然
? 1 /9
最有益處修行莫如做好眼前的善行。
訪道人只有明白自己德行深淺,才能與有道者相應。
真修行人對日常瑣事欣然而往。
修行人的理性,在于豪不猶豫于任何必須要完成的事務。
? 2 /9
評價任何人之前,要明白自然常理。
無論多么玄妙的道理,都對應著切實的修行法則。
一切高明的道經,千言萬語不離妙道妙行與自然大成。
自然是最硬道理。
每天要問自己的一句話:今天你自然了嗎?每事要問自己的一句話:此事你自然了嗎?無事要問自己的一句話:此刻你自然了嗎?
3 /9
天機就是人人每天都能擁有的成仙機會。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不自然的心意和行為。
大修行就是全方位地修正自己不自然的心行。
清規戒律是通向道法自然的唯一捷徑。
修行人直截了當自然化自己的行為,真正修道人于自然妙趣大樂中自得。
? 4 /9
修道與養生是無極和太極的的關系。
養生的秘訣在于:一切先天靈妙直達后天之所。
修道的秘訣在于:一切后天大有化升先天之初。
? 5 /9
修行苦志到極致,天地一新,萬事大樂。
莫羨身后極樂土,當觀眼前自然天。
觀天地之大樸,明日月之真光,和身心之靈丹。
修行人要晝夜耀神光于空寂,揚真意于無名,化萬物于玄元,此中真消息便是大丹藥物。
修真第一法訣:懶散終生無救,勤快隨處登真。修道最需要悟性,悟不透,終生無救。而悟性加非常的勤奮謹慎,才能成功。
? 6 /9
每遇一事,吾定念先求無極混沌,待其妙意裊裊徐生之際,再做安排,此道人之日用顛倒。
修道不明待人圓融,是內無沖和妙意,則永遠不明修真為何物。
修道人好為人師并喜指點江山,是金木不交之象,當需反求其諸身。
修道人昏沉,是藥物不化,玄關不開,需要下死功夫才能悟透,做好這一段功夫。
修行屢屢遭難不能堅持,或不由自主荒嬉,此是德行功行有損,口舌有缺,速修德苦行補救之。
修煉事全在數十年的功夫,做得到方才有道。
明師的最大特點,是沉著勇猛加歡喜常在。
修行人妙語,不外乎內外相應。后來者見古仙上師之外相妙行,定要尋覓內中真景,反之亦然。
自然是極致的鐵律,修道是自入大川逆流。
修道人要心意誠樸,生活有藝術感,做事有書卷氣,心靈童趣,活潑淡定,不可稍涉邪念。
五十五、修行人守太一清正妙氣,雖常寂寂無為,卻能縱橫天地化生無限樂趣,是真修行。
? 7 /9
做事常懷愉悅之情,則內功自然增上。修煉得妙樂融融,是大慧景象。修真忌諱死氣沉沉,入定妙在活潑清凈,采煉重在真意周全,沐浴必要自然安泰。
入寶山空手而歸者眾,見高真得趣而行者寡。
大道之景象,淡乎無味,不可言狀!需待真有緣后學方能拾階而上。
自然氣象玄妙,需有道者可得其一貫。
少私寡欲,是得道者通德。眾妙虛中,是得道者真性。
8/9
妙士遇明師,可以只言片語之間,理法通悟即行既得即徹而明之,此所以“明理三言兩語,得丹只在片晌。”
此自然而然妙理,修之即刻得妙,是上士利器。修之不得妙意,是躬行不勤,真性泯滅,悟真難全,真意不至,速退爾后自檢討德行誠意之。
奪先天自然之先機,把握造化之先,絕非人力所能為,要徹底放開俗情俗意,才能占先奪天,此人定勝天本意。
? 9 /9
佛理圓融無礙,出輪回了生死,是天下第一勝義。道法把握先天先機,奪天地造化,無為而無所不為,也是宇宙間獨尊最上了義。此兩者為世間罕有之妙物,同謂之玄元眾妙。不可互相攻擊。當然道法另有超然圣意,非通常修行人所能企及,故不得恣意漫度臆測爾。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