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久沒有看到一個如《百川樂時空》這樣令歌唱現場、圍觀者(節目中叫做“耳蝸團”)還有觀眾哭成一團的節目了。
難怪節目第一期上線當天,就有了疑似“張亞東猛男落淚”的情節在社交網路上刷屏。
張亞東的“猛”不在于他的體格或外形,而是他對于音樂品質度的認真甚至嚴苛,堪稱是令歌手都會害怕的“猛”,如此看來,能把張亞東唱哭的歌手和歌不多,這次節目里周蕙和她的《約定》算其中之一。
??
兩周節目下來,陸續出現有張信哲、任賢齊、周蕙、詹雯婷、鄭鈞這樣成為我等 85 后成長 BGM 的歌手,歌聲響起的瞬間,是感動的淚水與美好回憶的雙重沖擊。場內場外,我的 85 后同輩人楊迪、馬天宇、吉克雋逸都是我的現場“淚替”。
兩周《百川樂時空》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我的前同事,也一直是我好朋友——黃綺珊姐姐對不同年齡聽眾的深刻感染。
我始終認為,黃綺珊的音樂好在優質的詞曲內容、好在她無可挑剔的無暇唱功,同時不可或缺的,還有她融于音樂之中的濃厚情感,還有在音樂之外她與任何人都極其有親和力的性格魅力。
??
節目中,當她口罩摘下的一瞬間,還沒開口唱《等待》,一位曾被“我是歌手”節目深深感動過的女大學生已經認出了眼前這位可愛又真實的大姐姐,如不是人與歌、時間與情感交織前行,黃綺珊和她的作品也不會在時隔這么多年后,依然能令人開口淚,甚至開口跪。
所以音樂的力量是無窮的,愛的形態更是多元的,張信哲一首看似情歌的《愛就一個字》,還是能令一位離異母親想表達給遠方女兒“我永遠保護你 不管風雨的打擊全心全意”的意念是那么堅定。
此外,《百川樂時空》還有很妙的地方在于,能令音樂的魅力始于“回憶”與“經典”的向過往看的視角,還再延展到“新生”與“未來”的視角,王源與歐陽娜娜兩組 00 后音樂人的融入,為“新生代的音樂能不能向上打動長輩”這樣的疑問,給予了肯定結果,答案就是:依然,可以。
流行音樂的生生不息之意,就是這樣從一代人傳給另一代人,從一代聽者耳中的“流行”升級成為了另一代人口中的“經典”。
一首《驕傲》,我們聽到了出道以來看似順風順水的王源其實在內心里,也有他想要守護的情感,有他想要成為最值得成為的樣子,并非穿金戴銀、風光無限,反而是令把他放在心底最暖處認真呵護的歌迷,也能因為他的作品而感動,因為他的音樂而驕傲——如此的信息傳遞給一眾長輩,或許他們在短短幾分鐘的歌曲時間里,未必能細細體味歌詞的內核,但柔軟的情感傳遞,還是能打動第一次聽這個的叔叔阿姨們。
歐陽娜娜的《女孩》,看似帶著個人自傳性質的歌,卻能融通每一位有夢女孩的人生旅途:做個人服裝品牌的阿姨一眼認出娜娜,贊嘆她的乖巧同時也被她的歌聲俘獲。
同樣,當娜娜遇到能把《青藏高原》高音區唱到無懈可擊的導游阿姨,遇到年輕時雖“反叛”卻仍學彈鍵盤、學習吉他的阿姨,娜娜的《女孩》融入了她們的人生,還連同場內幾位有夢阿姨的故事,把場外“耳蝸團”成員張亞東也打動了。
她們都是有夢的女孩,夢的起點是音樂,雖走向了不同的路途,可夢與音樂的力量,還是不斷陪伴著每一個女孩勇敢向前。
“舞臺中間 燈光像火焰 美得讓人 忘記了膽怯”——《女孩》歌詞里的這幾句,凝練了和歐陽娜娜一樣勇敢的幾位阿姨的堅定內心,音樂的力量到了這里,雖是新歌,但仍能開口向上,喚起前輩們塵封許久的勇氣。
已播兩周的《百川樂時空》,著實很費紙,令吉克雋逸不止一次說出“這首我不哭了”但旋即就“打臉”的反轉。
在節目很多人、很多次的哭泣背后,還有給各位音樂的參與者更溫暖的后續,所謂“催淚”,這里不是那種刻意要上價值、把人淚點往死戳的催淚,是自然而然做到了把音樂和情感、價值都關聯在了一起的綜合優質,換言之,是以毫不遮掩的淚水表達難得一見的真摯。
節目名稱里“百川”的“百”字,我更愿意解讀為——在音樂面前的百姓百態,有人通過音樂打開了情感出口,我也因為這個節目、這些經典的歌,對于人心與情感之間的修補力,遠遠超過了我所預期的多元形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