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茂敦 (作家 出版人)
前幾天,在醫(yī)院陪護時,遇到一個文學愛好者劉先生。劉先生是一位工程技術(shù)人員,他說自己特別喜歡寫作,已經(jīng)在電腦上寫了30多萬字的長篇小說,但一直未能出版,劉先生說,此生最大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作家,但感覺希望很渺茫。
劉先生的感嘆,引出一個有趣的話題,成為一名作家,真的希望渺茫嗎?
我們先來了解什么叫作家?從廣義的概念上來說,以文化創(chuàng)作為業(yè),以寫作為主的文學創(chuàng)作工作者,或在文學領(lǐng)域有一定成就的人,均被稱為作家。
不過,個人覺得,這個定義不是太準確,因為只提及文學方面的創(chuàng)作或成就。
事實上,作家可分成很多種,并非每一位都只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僅按寫作內(nèi)容劃分,就可分為嚴肅文學作家,如賈平凹等;武俠小說作家,如金庸等; 言情小說作家,如瓊瑤等;兒童文學作家,鄭淵潔等;財經(jīng)作家,如吳曉波等,少兒財商作家,如本人等。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寫作哪一類作品,其作品必須正式公開出版(即有書號),才算得上是作家。否則,通常只被稱為作者,而作者的標準要低很多,并不要求作品公開出版。
然而,一個殘酷的現(xiàn)實是,很多人的寫作水平,已經(jīng)達到較高的水平,甚至大大超過所謂的作家。但因為某些客觀原因,沒有公開出版自己的圖書作品,無法加入官方的作協(xié)組織,只能暫時自封為作家,或者被稱為文學愛好者。
那么,要想成為一名作家到底是希望渺茫,還是相對容易呢?
實話實說,這個問題很難回答,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出的答案肯定不同,甚至可能完全相反。作為一名寫作時間超過25年,創(chuàng)作出版過多本市場圖書的出版人來說,我的看法有兩點:一是作家并不神秘。其身份與外賣員、設(shè)計師等并無差別。二是成為作家確實有一定的難度,但并沒有大到不可逾越的程度。
對大多數(shù)寫作者來說,成為作家的一個標志或門檻,是有公開出版的圖書。而恰恰是這個門檻,至少阻攔了60%以上的人。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自2018年后,為了確保圖書質(zhì)量,傳播有價值和正能量的文化,國內(nèi)的書號被大幅壓縮,公開出版圖書的難度驟然加大。基于此,部分出書無門的寫作者,開始轉(zhuǎn)戰(zhàn)自媒體,并且表現(xiàn)不俗。
其實,在要不要成為作家這個問題上,不同群體的觀點分化嚴重。其中,贊同的人認為,經(jīng)過嚴格審核把關(guān)的圖書作品,遠比自媒體更具權(quán)威性,作家身份是社會給予的一種褒揚和尊重。而另外一部分人則認為,是不是作家無所謂,反正就是一個比較虛的身份,而且寫書的作家,賺錢的很少。不是作家,不代表自己的寫作水平就低,相反可能超過很多作家。
個人認為,只要不是想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一名普通作家,很多人完全可以做到的。此外,如果你不擅長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進行實用型圖書的市場化寫作,成為作家的概率更高。聽懂我的意思了嗎?
對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也可訂閱我的網(wǎng)易號實戰(zhàn)專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