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月14日這一周,
是我們的數學周。
原因嘛,很明顯,π≈3.14。
我們的 π day
“數學應和語文一樣,既可以用來描述世界的構成,也可以用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梅爾頓的學生活動主題化、系列化、國際化,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屬于自己的舞臺上綻放。90%以上的活動都是以學院為單位,由學科組和學生會舉辦。
通過這些活動,學生收獲了跨文化交流力、團隊協作力、領導力和批判性思維。
讓我們一起走進一年一度的梅爾頓π day活動現場,共同探索奇妙的數學世界。
精彩瞬間
本次活動以House為單位組織開展,低年級學生與高年級學生互相配合,通力協作。內容設定上分為三大環節,兼顧趣味性和競技性。
PART ONE 神翻譯
每個House派出三名同學,一人比劃兩人猜,可英文描述。
PART TWO 神來了
每個House派出三名同學。主持人喊到哪個數字則依次同時站起幾人,并繼續按照遞增至5再遞減(如123454321)的順序進行循環站起。開始位次由主持人指定。
若出現站錯、未站起來或者反應時間過長的情況將被淘汰。
PART THREE 神解密
搶答題,回答錯誤后其他同學可繼續搶答,直到答對為止。
本次π day活動,真正成了學生們小組合作和探究學習的練兵場。學生在活動中不僅學會了數學運算,還學會了在小組協作中,用數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提升了數學運算能力,也了解了更多的數學故事。
π 的故事
早在古巴比倫、古埃及時期,人們就開始計算圓周率了。隨后,古希臘和中國的數學家們又經過了數代的推演和努力,將π的數值不斷地精確...
精確的最高紀錄是我國南北朝時期的數學大家祖沖之創下的,也是如今我們最熟悉的一組數字,π≈3.1415926...
數學探索就是這樣,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攀爬,向著未知的領域,一點一點前進...如今,技術將圓周率算到了小數點后 31.4 萬億位...
單算這串數字,數學家們就從文明剛剛誕生的時候一直算到了當代。
生活中的數學
“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千卷,神交古人?!边@是我們對數學文化的崇高敬意。
英國首相里希.蘇納克在2023年的第一次講話中說,要把英國孩子在校必修數學的階段延長到18歲,由此卻可見數學之重要。
不談萬物生長規律,攝影取景角度,音樂編制美感,只論工程設計,日常買賣,這一針一線,一磚一瓦,都與數學、計算息息相關。
畢生之探索
緊張的收獲的歡樂的有趣的數學π day,在最后的搶答題中結束。π day上留下的未解之謎,是否讓同學們想要探索和深究?
“浪漫的”“嚴謹的”“深刻的”“純粹的”......數學是什么樣的,一千個人有一千個答案。
從古至今,數學見證了人類歷史的風風雨雨,陪伴和幫助著人類向科學和抽象思維的空間進發。
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和求索,只是那漫長的真理階梯的一個臺階,點點熒光中的一個火炬。燦爛真理之星河,正由此展開。
此次π day后,數學在你心中,又是怎樣的數學呢?那些沒有答案的問題,你們都想明白了嗎?
-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