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3月份最讓人期待的電影,那便是新海誠時隔3年后推出的“災難三部曲”的最后一部《鈴芽之旅》。該片早在去年11月份就在日本國內上映,今年三月份則在海外相繼上映。《鈴芽之旅》在今年入圍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再加上前兩部《你的名字》、《天氣之子》都獲得了不錯的口碑,所以該片在國內上映第二天票房便破億,引發全網熱議。
目前《鈴芽之旅》豆瓣評分7.4,對其評價褒貶不一。有評價說“新海誠完全打開了自己的格局,向社會關懷維度的藝術創作去轉型”、也有負評說“女主角色性格不討喜”、“小貓成為了男女主愛情的犧牲品”,等等。由此看來,《鈴芽之旅》關注社會現實“格局打開”,值得肯定,但也有不少硬傷。
與《你的名字》的隕石墜落、《天氣之子》的暴雨不同,《鈴芽之旅》描繪的災難是日本更常發生的地震。電影以日本311地震為故事背景,講述了災難給人帶來的創傷。女主鈴芽在童年時經歷了地震,她的母親在這場地震中喪生,于是她被姨媽接走并將其撫養長大,媽媽給她做的椅子成為了她的精神寄托,也象征著她所經歷的創傷,當她最后進入往門把椅子給童年時的自己時,就暗示著她走出了創傷。
還有一處創傷的體現就是姨媽與鈴芽的心結與隔閡。處在創傷隱痛中的鈴芽并沒有意識到姨媽為了她而付出的犧牲,姨媽四十歲沒有結婚也沒有戀愛,直到兩人最后情緒爆發后才將心結解開。
影片中的另一個突破就是女性視角和女性議題。與《天氣之子》男主對女主的拯救不同,《鈴芽之旅》則是由女主占據主動權,對男主展開拯救。此外,女主還肩負起了阻止災難發生的對社會的拯救,關掉一扇扇“蚓厄”出現的門,在最后甚至不惜讓男主成為要石,阻止了地震的發生,所以由此可看出女主是有以大局為重的責任感的。
還有環姨媽在與鈴芽心結解開后所尋求的自我解放。在之前,環姨媽對于別人的追愛都是避而不談,而在當她遇到了草太的朋友芹澤后,我們能看到兩人貌似有一絲“感情線”的可能,這也暗示著女性不因被家庭、親情所禁錮,要尋求自我的獨立和解放。
當然,《鈴芽之旅》中的硬傷也不少。首先就是被很多人吐槽的女主的“戀愛腦”。女主和男主的相遇是“一見鐘情”式的老土戲碼,在男主成為要石封在椅子里后,女主就承擔了男主“閉門師”的職責,兩人在關門的過程中情愫漸生,成為了對方的救贖。而女主為了救男主,不僅讓“大臣”犧牲,還讓擔心她安危的姨媽心寒,是一個妥妥的“戀愛腦”。
而作為“大怨種”的貓“大臣”,則是一個讓很多人心疼的角色。有些人或許不知道這一角色的邪惡,會認為它是一個反派,但它其實只是一個心思單純的貓,從后來的“左大臣”和爺爺對“左大臣”的那番話就可看出,“大臣”和“左大臣”其實就是“閉門師”成為要石后被物化的形態。
而“大臣”想要的只是想陪在救它出來的鈴芽身邊,卻沒成想遭到了鈴芽的嫌棄,最終替代了男主又重新成為了要石,成為了男女主愛情的犧牲品。
此外,《鈴芽之旅》作為一部帶有公路片特質的影片,在片中出現了很多配角人物,例如女高中生海部千果、小酒館老板瑠美等,他們都給鈴芽提供了幫助,也引出了學校、游樂園這兩個因為地震而成為廢墟的場所,但對配角人物自身故事的挖掘卻做得不夠,成為了純純的“工具人”。
最后以片中的一句十分戳人的臺詞結尾吧,就是走出創傷的鈴美對童年時的自己說的那句話“未來并不可怕,你以后還會喜歡上別人,你也會遇到很多非常喜歡你的人,雖然現在你覺得世界一片黑暗,但是黎明終會到來你會在陽光之下長大成人未來一定會是這樣的,因為那已經是注定好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